当前位置: 巴西 >> 自然资源 >> 巴西博物馆大火,珍贵藏品放哪儿才安全
好痛心!
巴西一座国家博物馆2日突发大火,据说万件文物都危在旦夕。其中包含埃及文物和在巴西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
乾隆朝时,存放古籍珍品“天禄琳琅”的昭仁殿也曾起过大火,当时损失也是很惨重。(想了解的,点击以下链接:最近热skr的乾隆帝最喜欢看什么书?了解一下啊!)
问题是珍贵文物放哪里才安全啊?
乾隆帝修《四库全书》时也曾想到这个问题,乾隆爷的做法是将《四库全书》多抄几份,分别放置于不同的地方。
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今天的我们还能看到《四库全书》的全貌
乾隆爷的这种做法有效吗?不得不说还是有用的。
从《四库全书》修成至今已有余年。七部之中,文源阁本、文宗阁本和文汇阁本已荡然无存,只有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传世至今。文渊阁本今藏台湾省,文津阁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今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在战火中多所残阙,后来递经补抄,基本补齐,今藏浙江省图书馆。总算这一文脉没有断绝。
对比来看《永乐大典》运气就没那么好。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册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有62册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40册
其他英国、日本等博物馆均有藏
当年《永乐大典》只有一个副本,且都藏于皇宫内(正本贮文渊阁,副本别贮皇史宬)。几百年过去了,正本不确定是否存在长陵,副本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仅存余卷且散落于世界,想要再见全貌怕是不可得了。
一生富有争议的卢芹斋
民国最知名的古董商人卢芹斋曾经将大量中国文物贩卖到欧美,卢芹斋晚年回忆起一生,一面为中国文物流失国外而悔恨,一面却又自认幸而将文物贩至国外,避免了战乱得到了保护。
昭陵六骏之飒露紫
就是卢芹斋将其卖至美国
至今六骏天各一方
综观古今中外,珍贵宝贝得以保全和延续,除了以下几个办法,好像还没有更好的招术:
第一,加强安全防护。废话么?谁不知道。问题是防不胜防。正确!这不巴西捅娄子了么?所以:
第二,备份。学四库全书,不学永乐大典。古人爱抄书传承,但手抄毕竟量少。所以:
第三,量化出版,化身百千。存世量大,总有幸存者。可是,书可化身百千,其他文物怎么办?
第四,提倡流通。把大量文物集中于官办博物馆,由于种种原因甚至文物霉烂腐朽自然灭损了也不能进入市场流通,这已经是一个可争议的话题。从结果上看,自然损毁和火灾烧毁没有区别,不如经过甄别,把一部分适宜流通的交给市场,但凡真金白银花自己的钱买到手的,你不用教,他自己就知道怎样最好地去保护和传承。有很多文物,虽然每一件都是独特的,但是从类型上说,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存在大量的重复,在全世界都如此。对于这类文物,可以考虑让一部分通过拍卖行进入市场,从而形成更多的传承备份,利于安全。至于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家的问题,那就。。。表示拥护吧。。。原则上认为卢芹斋这类人,不怎么样,可以吧,这态度可以了吧。。。
第五,你爱收藏,爱研究,好事!但是研究成果别藏着,该出版出版,该复制送人就送人,你玩一辈子古董,乐也乐了,痴也痴了,钱也挣了,好东西别看的太死,这是前人传下来的,你早晚还是要散出去。你只是历史链条上的一环,早晚,孩子爱它给孩子,孩子不爱,找可靠的渠道,让宝贝散到疼它爱它的人手上,这是个功德!
第六,以信息化科技手段,把珍贵文物相关信息,全面、细致、系统地予以复制保存。这样,就算实物有损,信息还可供他人、后人提取利用。
珍贵藏品,前承先祖,后启来人,安全无小事!
(我可能说的不对,欢迎你们批评我。反正我也不会改,哈。。。)
你也许还想看:
古籍无假货吗?
股市跌惨,楼市看不清,投资什么才好?你需要几部好书
图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