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

倘若没听过路易middot康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10/17 15:53:48   点击数:

话不说先生,也是个神人,

他一不小心就可以从宇宙的某个角落,

打捞出几个关于房子的故事。

文|话不说

▎摘要

在战争中,路易·康设计的国会大厦被飞行员误认为古代废墟,从而躲过了轰炸。

1st

墙对人非常照顾,

它们粗壮而坚韧,

从而保护人们不受伤害;

但人们一旦想向外张望,

马上就在墙面上开一个洞口。

墙感到非常痛苦,

「你们为什么这样对我?

我保护你们,使你们安全,

可你们却在我的身体上留下伤口!」

人们回答:

「为了外面的美景,我们需要瞭望。」

墙悲伤至极。

而人们在凿穿洞口之后,

又用上好的石块将它砌筑整齐,

并在开口上加了过梁,

于是很快,墙恢复了舒适。

*过梁:在墙体上开设洞口时,为了防止洞口上方的砖石掉下来,在洞口顶部置一横梁,称为过梁。

年,建筑师路易·康(LouisIsadorKahn)受邀去印度艾哈迈达巴德建造一座大学。预算并不高,为了节省成本,主要材料除了混凝土,还有手工制作的当地红色砖材。

艾哈迈达巴德是典型的热带气候,夏天气温基本维持在40度左右,路易·康需要设计很多窗户,保持建筑的通风透气。

但设计的最后阶段,窗户该长什么样,他陷入了沉思。同样的功能,其实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的,比如窗。但何为恰当的形式——路易·康认为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是需要去发现而不是要设计的。

他最终想出一个办法,问问建筑本身是怎么想的。

康问红色砖材:「砖,你想变成什么?」

砖:「我想变成拱。」

砖的回答很真诚,但并不太好操作。在人类的建造史上,因为要抵抗重力,跨越一直是个难题。公元前年,古埃及人最早发明了拱,尚很简陋,主要修修下水道什么的。之后罗马人重新定义了拱。他们用精心打磨过的大石块砌拱,石块相互挤压契合良好,大大增加了稳定性。罗马人还发明了木拱架,用于建造时临时支撑石块,该技术发明后,拱券跨度比以前增加了10倍,可达到45米左右。

但拱有自己的问题,他的原理是重力沿着拱的曲线传递至底端。当拱需要加大跨度的时候,如果只是把它压扁,会产生巨大的侧推力,柱子无法支撑。所以,想要加大跨度,你得整体放大。如果既想加大跨度,又不想同比例放大,该怎么办。

我们看看路易康是怎么做的。

康把拱压扁,然后加了一个钢筋混凝土过梁,抵消掉了两边的推力。虽然看上去有点奇怪,但在混凝土的束缚下,砖实现了想要的跨越。

这是路易·康的一个经典操作,它友好且直率,既坦诚地要表达了砖变成拱的曲线之美,也避免了复杂的技术而变得华而不实。

nd

澡堂的屋顶一般只要.5米高就够了,但罗马人却要筑成38米,当建筑的雄心超过功能的时候,它便成为奇迹。

路易·康是谁?看上去好像有点神神叨叨的。

没错,这位建筑师是有点难以捉摸。从各种资料来看,他的人生也颇具传奇色彩,前半生碌碌无为,主要在家乡从事住宅设计。直到中年的一次旅行,突然找到感觉,开始设计公共建筑,并以其独有的风格震撼业界。终于收获声名之时,却意外离世,谜一般的私生活也随之揭开。

我们不妨先从那次旅行说起,年1月,路易·康得到了一个去罗马美国学院进修的机会,彼时他已经50岁了,利用这次机会他主要做了一件事,参观古迹。

在罗马,路易·康长时间观察石头表面上光线的变化,仿佛在参悟庙宇柱列间所呈现出的光影韵律。他最喜欢万神庙和卡拉卡拉浴场,尤其钟情于卡拉卡浴场巨大的穹顶:「澡堂的屋顶一般只要.5米高就够了,但罗马人却要筑成38米,当建筑的雄心超过功能的时候,它便成为奇迹。」

他简直抑制不住激动地心情,还给同事写信:「我深刻地认识到意大利的建筑将永远是未来建筑创作的灵感源泉,不这么想的人真的应该再来看一看。」

▲罗马万神庙

▲卡拉卡拉浴场

得确,古罗马建筑保留着建筑最基本,但也是最高尚的部分。完美理性的法则和形制,严谨砌筑的砖墙,为洞口存在而清晰界定的拱,两个不同结构单元之间绝不含糊其辞的交接,以及完美的几何形状,这些都大大地启发了康对建筑的理解。

路易·康还前往埃及,不出所料,他被金字塔群震撼了。

同时,康意识到墙的重要性,墙壁虽档住了阳光却也和阳光发生作用,从他的写生可以看出,康不仅在描绘了金字塔形状,他更试图描绘光在金字塔身上所产生的变化。换句话说,他把金字塔看做一种阳光的反射体。

古代建筑的的稳定感和纪念性,这些都给路易·康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旅行前,他设计的一幢大楼(PincusOccupationalThrapyBuilding)还采用了钢结构,但他回来以后,他几乎再也没有用过这样轻薄的东西。

3rd

诚实,即是一种美。

路易·康在欧洲旅行时,接到了耶鲁大学美术馆扩建项目的委托,相比之前平庸的住宅,这算是他的开窍之作。能接到这样好的项目,路易康的凭借的主要的优势是,系主任是他朋友。

当时他已进入耶鲁大学代课,从外表看,路易·康介于疯子和艺术家之间,他个子矮小,不修边幅,因为高度近视,看东西还要把纸凑在眼皮底下。衣服从来也是皱皱巴巴的,袖口带着油腻的反光,抬起头来,脸上好大一块伤疤。

所但一开口,大家立马会被他的话吸引。比如他会走进教室,困倦地扫上一眼学生,然后漫不经心地说上一句:每一幢建筑,都有它自己的灵魂。此刻,所有的缺点,都加强了他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

耶鲁校园是由各路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组成的。现存的这个艺术馆建于年,是一座罗曼式风格的建筑。大家都很好奇,路易·康会设计成什么样子。

然后,康提交了一个很现代主义的方案,一个很正的方盒子,用到了砖头、混凝土、玻璃以及钢铁。在沿街的入口一侧,他设计了是一堵完全封闭的砖墙,像是路边商店的后墙,而另外三面几乎是玻璃。室内的屋顶他则设计成三角形蜂巢状结构,里面是各种管线,给人地下室的停车场的感觉。

耶鲁的审查委员会震惊了,他们开始质疑路易·康是个关系户,他们意识到他之前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他们把路易·康叫来说,「你这个加建不行呀,它没有体现在和过去的联系。」

这时,路易·康哲思气质开始发挥作用了,他反问道,「你不懂?」然后摆出一副「你们居然没看出来」的表情。

委员会慌了,「不懂啥?」

路易康说,「你没看到外墙上的几个清晰地线条吗?它们暗示着建筑内部楼板的位置,它们清晰表达了这座建筑的内部结构。要知道,在过去1/4个世纪里,楼板一直被隐藏在石墙的里面,现在,它们终于可以自我解放了。诚实,即是一种美。」

这座建筑的另一个特别之处是天花板,当时「正确的」做法是安装一个石膏吊顶,把管线隐藏在里面。而路易康设计了一个三角形结构,既有很强的艺术性,也以暴露的方式容纳了管线和空调系统,不仅方便维修,还增强了室内的吸声效果。

虽然这幢建筑的改变尚且保守,但路易·康的已经不是那个追随「正确」的建筑师了,他开始通过局部的改变来反思当下的潮流,并且从这里开始,他最终创造了不一样的东西。

4th

我不喜欢管道和线路,我对它们无比厌恶。正因为我对他们的厌恶,我感觉得给它们留出自己的空间。如果我厌恶他们,又对他们放任不管,它们会毁了我整个房子。

年月,他的教学工作主要转到了宾大,这给他带来一个新的项目,理查德医学研究所。

通常的实验室和我们的教学楼长差不多,中间一条走廊,两边排开不同的空间。实验室和设备室以及其他服务性房间的区别只是门牌号码。

路易·康觉得这样不妥,不应该让做实验的空间和其他空间挨一起。于是他想,与其让附属功能扰乱建筑,不如设计专门的空间,把他们强有力的统一管理起来。

于是,他把大楼里的通风井、楼梯等空间都大楼里拿出来,为它们设计了专门的塔楼,附在大楼外面。

然后,三个大楼又围成一组,中间盖一个容纳各种公共空间的服务大楼,布置厕所,动物室,辅助用房等。他们通过走廊相连。

这成为他的一个重要的梳理空间的方法——「被服务的」(Srvd)和「服务的」(Srvant)的空间,前者是供人使用的主要工作区,后者是管道、井筒、楼梯的电梯的所在。

更了不起的是,这些塔楼的形状很好看,给人一种奇特式的垂直向上感觉,加上地形起伏,建筑体量错落,与校园内哥特复兴和维多利亚式建筑协调一致。这组大楼让路易康名声大噪,建筑师纷纷前来朝圣。

5th

唉,三四个好作品要比五六十个项目更有价值。

路易·康虽然是好建筑师,但他不是好的商人。

他做事极慢。从商业角度来看,他的工作方法那么地不切实际。他总是对他的设计方案反复修改。更可怕的是,在施工的过程中,他继续修改它们,他有一句名言:「建筑被建造时,会慢慢给你答案」。所以他的设计总是超出客户的预算。

0年代,费舍夫妇预算4.5万美元请他设计房子,康收取美元作为设计费。但这个房子从设计到建成历时7年,前后一共改了9次。因为感觉细节会影响到整体的和谐,如果一些小的地方需要改变,康就会全部重新来过。到最后,连费舍夫妇都认为路易康亏了。

路易康也从来不讨好客户,画图很随意,形象上不拘小节。正因如此,他一直没赚到什么钱,他所渴望的那些大型公共项目,基本都没有得到。在路易·康突然去世后,他庞大的债务还转移到了妻子身上。

人们喜欢拿他和贝聿铭做比较,他们是同时代比肩的两位大师,但从商业的成功上来说,贝聿铭风生水起,路易康却黯然失色。

路易·康与贝聿铭有过两次交锋,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肯尼迪图书馆项目。这个项目由肯尼迪的遗孀杰奎琳负责,在肯尼迪总统看过选址后不久,就被暗杀了,为了纪念他的丈夫,杰奎琳对此项目极其重视,她亲自拜访了贝聿铭和路易康的工作室。

路易康的办公室位于一家烟草店的楼上,直到杰奎琳要来,他才意识到用旧咖啡罐做烟灰缸不太得体,专门跑去买了一个新的。但一个烟灰缸毕竟于事无补,康不善巧言令色,平时也不修边幅,工作室也看上去乱七八糟的。而杰奎琳特别看中这些。

而贝聿铭则专门打探了杰奎琳的喜好,得知她很在意别人的仪表和对她的尊重程度,所以他重新布置了事务所,摆满了杰奎琳喜欢的白玫瑰。杰奎琳到来时,他饱含热情地讲解了自己的作品和理念,遇到过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有哪些优势和哪些劣势,它们如何持续地进化和发展,最后,贝聿铭展示了近期的两件作品。观者不禁产生一种强烈的感觉,这位建筑师正在通向伟大的道路上前进。

然后,贝聿铭说,「我感觉,下一个项目,将迎来我最好的建筑」。杰奎琳几乎当下就想把这项工作交给他。

路易康逝世后,康的儿子采访了贝聿铭,贝老说,自己是个好商人,会跟顾客谈判。他仍忍不住为自己当年击败康而夺标肯尼迪图书馆的事迹得意,但也知道自己做了很多垃圾作品,末了,他说:「唉,三四个好作品要比五六十个项目更有价值。」

6th

人们聚在一起,是为了触摸普遍的精神。

正是在家乡费城康遭遇到顽强的阻力,让路易·康把目光投向世界,在遥远的异邦,他得到了足以承载他思想的大项目。年,路易·康开始着手孟加拉国会的设计。

康为这幢建筑花了1年时间,在项目开始时,这个地区还属于巴基斯坦。年,孟加拉国宣布独立,巴空军轰炸达卡,飞行员在空中俯瞰达卡议会大楼时,误认为该建筑群是一片历史废墟,便没有投放炸弹,使得该建筑躲过一场浩劫。

可不如此,这座建筑完全是一件中世纪古堡的现代翻版。大楼由八个相连的的单元围着中间的议会大厅组成。其中,位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的四个办公单元由两个矩形连在一起组成,它们空间形式和建构方式都一样(图中右上方为北)。

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的单元却各具形式,北面接近方形的单元是入口及楼梯大厅,东侧两个半圆与一个矩形体套嵌的单元是餐厅和娱乐场所,西侧两个半圆是议员休息室,南侧的四圆套一方单元是清真寺,看平面图,我们会发现这个清真寺有个歪,这是为了对准圣城麦加的方位。

放眼望去,墙上可以看到水泥框架,更具特点的是,墙被切割出的大的三角形,圆形,方形。它们和开敞的屋顶共同接受光线的洗礼。为啥要这么做,大家都不太明白,有人说,当你跟康提出一个问题时,你得到的不一定是答案,而是一篇充满哲思的演讲。他的结构工程师也无奈地说:「巨大的圆形洞口……提出了很多没人能回答的问题。」

有人批评说这个建筑太巨大了,缺乏人的尺度,而这正是他的目的的,「人们聚在一起,是为了触摸普遍的精神」。借由对称,秩序,纯粹的几何体,巨大的重量感和光线,他要表达的是作为一个集会空间的本质。

达卡国会大厦是少有的按其理想完成的作品,他称它为在印度洋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塑造的一颗宝石。但战后的孟加拉已到经济崩溃的边缘,无法付给路易康报酬,项目也一拖再拖,所以他经常独自一个去到孟加拉考察(顺带要账),还好他的学生多西(今年的普利兹特奖得主)常会陪他。3年,他去世9年以后,这个项目才得以完成。

7th

诗人从不可度量的起点出发,朝向可度量的目标前进,可他始终保持内心那不可度量的力量。

年3月的一个周末,路易·康心脏病发,倒在了纽约宾州车站的洗手间里。这是他从南亚视察项目回来的路上。从他的罗马之行到现在,不过0年时间,他刚刚被很多人推崇为在世的、最有成就的建筑师。可惜警察没有认出这个名字,他的尸体两天都无人认领。

人们开始悼念他,各种想念他的好:一位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一生都在追求事物的永恒本质,他所说的话来自于柏拉图主义在根本上对形式和设计的区别,他通过细心的工作得出结果……

《纽约时报》很快刊登了他的讣告,提及他留下一对可怜的妻女,Esthr和SuAnn。

但是,事情永远没有这么简单,路易康的葬礼上,来了他的另外两个爱人,每个爱人都有一个孩子。最小的儿子在他去世时才11岁,是康61岁的时候和30多岁Harrit生下的(他给父亲拍了一部纪录片《我的建筑师:寻父之旅》)。

人们这才发现,除了对建筑的思考以及债务的烦忧,他还在三个家庭之间周旋,而且从来没有出过纰漏。这是路易·康,他始终保持着不可度量的力量。

▎话不说先生的其他文章

00︱纪实:你试过逛一整个省吗?

01︱公园大道|Via57Wst

03|金茂大厦04|金茂大厦

05|包豪斯06|印度首富住的豪宅

07|佛光寺08|北京的出路

09|韩国迁都10|日本庭院

11|韩国迁都1︱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13︱香港特色崩盘14︱香港住房双轨制

15︱苹果新总部16︱日本乡村

17︱普里兹克建筑奖18︱胶囊公寓

19︱赌场0︱赌场

「德科地产频道」付费音频节目

DK楼市不能说

DK楼市不能说··更新至期

▎收听最高:

No.一位高级官员提了一些靠谱的建议

No.房价下跌城市逐月减少

No.不动产登记全国联网的威力不在当前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DK楼市不能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shirangr.com/zrzy/2110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