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

善于战势地形的曹魏名将张郃,却在地形

发布时间:2024/11/29 19:16:55   点击数:
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www.t52mall.com/
导语:张郃作为曹魏名将,以巧变,善于营垒、战势、地形知名,然而却有两次战役因为地理环境失败,其中一次是被张飞正面击败;另外一次是碍于司马懿的命令,将自己陷于不利之中,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张郃这个人物很有名,与张辽、于禁、乐进、徐晃并列为曹魏的五子良将,与蜀汉的五虎上将(虽然是小说家说法,但《三国志》合列一传)是对标的。张郃有一个评价是巧变,但是根据张郃本传的记载,实在看不出这一点。陈寿还来了一句鉴其行事,未副所闻,不过这也很好理解,毕竟巧变这种在过程中的细枝末节可能记载并不十分详细。张郃另外还有一句评价,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不过在其军事生涯中却有两次在地形上栽了大跟头。张郃的军事生涯在汉末三国时期军阀之间的竞争和吞并层出不穷,员工换东家也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张郃的老东家是东汉末年的冀州牧韩馥。韩馥虽然白得一个冀州,起点很高,但是这个人比较窝囊,不适合在乱世中生存。反而袁绍这个渤海太守反客为主,利用胁迫的手段夺取冀州。张郃就跟着韩馥一些班底打包压缩到袁绍那里。袁绍与公孙瓒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战争,张郃功多,具体记载没有,反正是有一些表现。然后在官渡之战中,袁绍集团全面占据优势的时候,二五仔许攸叛逃曹营,乌巢军粮位置暴露,曹操孤注一掷去打乌巢。老袁此时有两个选择,一个去救乌巢,一个去打曹操大本营换家。张郃是一个很稳健的人,在掌握优势的时候稳一手不好吗?但是老袁偏偏要玩换家的骚操作,还派不同意这个决策的张郃来执行。结果曹营打不下来,乌巢又出现问题,张郃又换了东家。相对于刘备而言,曹操的军事经历更丰富,取得的成就也更多一些。连带着五子良将的履历也比五虎上将华丽得多。张郃参与过消灭二袁;远征乌桓的白狼山之战;消灭淮南地区的陈兰、梅成等山贼势力;参与潼关之战以及后续对关西联军余部的剿灭;与活跃于陇右的马超对抗,消灭宋建这个老牌凉州军阀;参与攻打汉中张鲁以及与刘备的汉中之战,看上去战功赫赫,但是多是从攻、别攻的性质,没有成名战。在曹丕、曹叡时期,张郃还是有很丰富的军事经历,与曹真讨伐羌、胡(可能与第二次河西之战有关);参与曹丕三路伐吴中的南郡一路;曹叡时期先与司马懿一起镇守荆州,诸葛亮一伐时又跑到西线救火;曹真伐蜀时又跑回荆州与司马懿向汉中进军;诸葛亮二伐时又跑到西线救火;最后在诸葛亮四伐中与司马懿共同对抗蜀汉,战死于追击诸葛亮的过程中。总而言之张郃的军事经历很丰富,但是能拿得出手的成名战,大概只有街亭之战。街亭之战的胜利代表曹魏粉碎了诸葛亮攻占陇右的计划,让前期的优势付诸东流。而且张郃虽然也有一个顶头上司,就是雍州、凉州都督曹真,但是却是分兵行动,光芒没有被其他人掩盖。张郃与张飞的宕渠之战上面说了那么多张郃的胜仗,总该有败仗。张郃有两场败仗,一次成就了张飞的声名,一个葬送了自己的性命。而这两次败仗都与地形的不利有关。首先是与张飞的宕渠之战,发生在东汉建安二十年到建安二十一年(即公元年到年),就是在曹操消灭张鲁到汉中之战爆发之间,当时张郃与夏侯渊镇守在汉中。曹操虽然嘴上说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拒绝司马懿、刘晔的继续深入的建议而撤军。然而事实上曹操对成都平原还是感兴趣的。张郃率军入侵到三巴(巴西郡、巴郡、巴东郡),抄掠人口到汉中,并且入侵到宕渠,这个地点已经是成都平原的腹地了。所以廖立才会有夏侯渊、张郃深入于巴,几丧一州的评价。当时刘备驻军在江州,是成都平原的一个水路交通枢纽,情况不妙可以直接跑回荆州;另外派张飞率军北上对抗张郃。双方对峙五十多日,张飞抓住机会从山道进攻张郃,利用狭窄的地形优势将张郃军队分割,前后不得相救,最后张郃大败,只与十几个人逃回汉中。宕渠之战可以说是张飞的成名战,张郃成为了背景板。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在曹魏太和五年、蜀汉建兴九年(即公元年),这个时候曹魏雍州、凉州都督曹真病得不行了,张郃看上去好像要熬出头,终于成为西线的主将,结果曹叡反手将荆州、豫州都督司马懿调到西线对抗诸葛亮。这也成为张郃的噩梦。在与诸葛亮的战争当中,张郃先后提出两个建议,先是分兵关中作为后镇,可能带有威胁汉中的目的,这个被司马懿拒绝了;然后是劝说司马懿占据卤城,分兵假装切断诸葛亮的后路。其实这个建议还是对司马懿消极避战的不满,不宜进前而不敢偪,坐失民望也。这个建议被被司马懿无视。后来曹魏将领的不满情绪实在太高涨,司马懿于是与诸葛亮交战。张郃别领一军进攻蜀汉军队南围,但是被无当监王平阻挡,又成了王平和无当飞军的背景板,但不至于大败。反而是司马懿的主力部队让诸葛亮一波反推,刷了甲首三千的人头。诸葛亮在野战中取胜,本来可以继续向北推进,但是当时正值夏、秋之际,雨水丰足,影响军粮的运输。主管后勤工作的李严只能要求诸葛亮撤军。在诸葛亮撤退的时候,司马懿一改畏蜀如虎的态度,坚持追击诸葛亮。张郃认为归军勿追,很抵触这个命令,但是司马懿还是不同意。无奈军令如山,张郃只能执行,最后受到蜀汉军队的埋伏,在膝盖上中了一箭而死。诸葛亮设伏的地点叫木门,根据《读史方舆纪要》的记载为木门谷。谷这个字的意思两块高地中的低洼地,《魏略》中记载蜀汉军队在高处用弓弩射击张郃军队,也符合谷这个地理环境的特点。由此可见张郃进入的木门谷是一种险要地势,也是比较容易布伏的地势。张郃本身是善于利用地势的,对木门谷的危险应该也有所了解。但是他没有做好充足的工作(当然这也是因为被司马懿强迫追击),最后中了埋伏,在这种不对称的地理条件下栽了一个大跟头,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参考文献:《三国志》、《晋书》、《读史方舆纪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shirangr.com/lyjd/284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