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西 >> 旅游景点 >> 张郃有什么本事,一度被曹操吹嘘为韩信
张郃,在曹魏阵营中评价非常高!一度被曹操吹嘘为“韩信”!是实至名归,还是名不符实?
公元年,官渡之战,张郃率军投降曹操。曹操意出望外,亲自迎接,说张郃此来“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就像商纣王的哥哥微子,离开商纣王而投奔周武王;就像韩信离开项羽投奔刘邦一样。此言一出,曹操俨然把张郃看成了他的“韩信”,随即表张郃为偏将军、授“都亭侯”。曹操很喜欢自比刘邦,比如他说荀彧“吾之子房”,把荀彧比着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荀彧是对得起“张良”这个称号的,那么张郃是否称得上“韩信”呢?
(张郃影视形象)先来盘点一下张郃的来路:
张郃,字俊乂,河间鄚人(今河北省任丘市)。公元年,黄巾起义爆发,张郃应召入伍,在冀州刺史韩馥手下担任军司马,带兵镇压黄巾起义。其后,袁绍用计夺取冀州,韩馥被迫投靠张邈而后自杀。张郃便率兵投靠了袁绍。在袁绍与公孙瓒的征战中,张郃屡立战功,由校尉升为宁国中郎将,成为袁绍手下“河北四庭柱”之一(其余为:颜良、高览、文丑,这是评书家张国良先生的用语,此处借用,非正史所载称号),威名播于中原。
这些战功都还比较平常,真正让张郃“名动江湖”的,是他在官渡之战中的两次献策,如被袁绍采纳,历史真的就改写了。
年,曹操、袁绍之间爆发了官渡之战。战役初期,张郃向袁绍献策,“公虽连胜,然勿与曹公战也,密遣轻骑钞绝其南,则兵自败矣。”这是很有战略眼光的奇计,如果袁绍采纳,曹操必败无疑。可袁绍目光短浅,并未采用。
(官渡之战雕像)当曹操袭击乌巢时,张郃又献策:“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但谋士郭图却说:“郃计非也。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张郃反驳:“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结果,袁绍听从郭图的建议,派张郃攻打曹营。
张郃攻曹营不下,乌巢也烧毁。事实正如张郃的判断。郭图的计谋失败后,便诬陷张郃,袁绍心性狭窄,张郃怕被追究,于是率军投降曹操。曹操对张郃之降非常高兴,亲自迎接并称“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后任命张郃为偏将军、授都亭侯。
曹操把张郃抬到了韩信的高度,曹操自身就是兵家高手,他如此认可张郃,可见张郃确实不同于一般的武将,其战略战术是有一定水平的,并且张郃虽然是武将,却喜欢同儒士交往,其人好儒风雅,不是一个粗浅的武夫形象(顺便说一句,电视剧《三国演义》和《新三国》中的张郃形象都塑造得很不儒雅)。陈寿在《三国志》中说“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张郃用兵以机谋善变著称,这个特点确实与韩信有几分相像。
张郃归降曹操后,表现不俗:
01.平定袁绍、征讨柳城,任先锋,因战功而升任平狄将军。02.渭南之战,攻破马超。03.讨伐张鲁之战,张郃率五千步兵担任前锋。张鲁降,曹操留下张郃与夏侯渊守卫汉中,并让张郃借机攻蜀。
可惜,张郃是个假“韩信”,与张飞的宕渠之战让他现了原形。
年,张郃率诸军南下进攻巴东、巴西二郡,并将当地百姓迁徙到汉中。张郃在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布下营垒,可谓天衣无缝。张飞据宕渠,与张郃对峙五十多天后,充分利用张郃军力分布的漏洞,在当地土著的指引下,经小路发起进攻。由于山道狭窄,张郃首尾不能相救,仅带十余人弃马爬山逃跑。此一战击破张郃,迫使张郃引军退回汉中南郑。
(张飞影视形象)宕渠之战,“两张”相战,张郃惨败,张飞大胜。张郃现了原形,原本以“料战势地形”著称的名将,恰恰败于战势地形,“韩信”之誉打了大折扣。
夏侯渊战死,张郃安顿汉中军队,又立一功。
年,刘备大军进攻汉中,夏侯渊、张郃迎战。刘备亲自率精兵万余人,分为十对,在夜间猛攻张郃。张郃则率亲兵与蜀军搏战,刘备一时间不能攻克。其后,刘备退走马谷,放火烧营,用计引诱曹军,结果夏侯渊中计被黄忠所斩杀。刘备轻视夏侯渊而忌惮张郃,感慨说:“要杀就杀张郃,杀夏侯渊有什么用!”但夏侯渊为曹军都督,其死引发三军震动,曹军十分惊慌。郭淮推举张郃说:“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于是,张郃出任主帅,整顿部队,安营扎寨,军心才安定下来。
剿卢水胡人之战
公元年(延康元年),曹丕即魏王位后,任命张郃为左将军,进封都乡侯爵位。曹丕称帝登基之后,又进封他为鄚侯。其后,张郃与曹真率领兵马征伐盘踞在安定一代的卢水胡人(陕甘宁交界处)和东部羌人。
江陵破吴之战
公元年(黄武二年),曹丕派遣曹真、张郃、夏侯尚等将攻打江陵,史称魏吴江陵之战。曹丕甚至亲自到宛城驻守,为其作援。张郃则独自率领几路大军渡过长江,夺取了百里洲(今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长江中游荆江段首段,是万里长江第一大江心洲)上的吴军堡垒。
街亭败马谡,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败。
年,诸葛亮率10万蜀军北伐,陇西三郡(天水、南安、安定)吏民响应蜀军,诸葛亮借势兵出祁山,大有威逼长安之意。魏主曹叡加官张郃为“特进”,总督各路军马。张郃判断准确,千里疾驰,直扑街亭!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马谡依傍险要的南山扎寨,没有占据城池拒守,而是冒险与张郃对攻。张郃率军断绝水源,围困蜀军后从四面发起进攻,大败马谡,诸葛亮被迫回撤。街亭之战,张郃大败蜀军,算是报了当年败于张飞之仇。
陈仓料敌
年,司马懿荆州训水军,准备伐吴,魏主曹叡派张郃率军支援。此时诸葛亮再度出祁山,攻打陈仓。曹叡急调张郃回军驰援,为张郃饯行为时问:“等将军到了前线,诸葛亮会不会已经占领了陈仓?”张郃判断诸葛亮孤军深入,粮草不继、不能久攻,就道:“估计臣还没到前线诸葛亮就已经撤走了。臣估算,诸葛亮的粮草支撑不了十天。”张郃昼夜行军,抵达南郑,诸葛亮果然已退。曹睿升张郃为征西车骑将军。
木门谷殒命
年,诸葛亮发起第四次北伐,曹叡下诏,命张郃统军迎敌,诸葛亮以退诱敌。张郃追到木门谷,与蜀军交战,被飞矢射中右膝,伤重而死。有韩信之誉而没有韩信之实的张郃就此殒命,死后被曹魏追谥为“壮侯”。
张郃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五子良将”,是指前将军张辽、左将军于禁、右将军乐进、征西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徐晃。陈寿在作《三国志·魏书》时,特意将这五人合并作传,评论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张郃一度有韩信之誉,评价甚高,也确实为曹魏立下功勋,但他败于张飞、死于诸葛亮,确实不能与战无不胜的韩信比肩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