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

墨西哥,狂野造物家

发布时间:2019/2/8 18:27:52   点击数:

墨西哥,人类矛盾的终极谜题(上)

赤道调查局|第2条推送

狂野造物家

墨西哥在全球版图中的位置看似毫不起眼

但实际上却是拉美第三大国

领土面积仅次于巴西和阿根廷

想当于我国青海和西藏面积的总和达

万平方公里

排名世界第十四位

(墨西哥在全球的位置,北回归线穿过领土的最北端,处在整个西半球的中心区域。来源:维基百科)

北部与美国为邻

东南接危地马拉和伯利兹

西部和南部濒临浩瀚的太平洋

东部徜徉在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怀抱里

(墨西哥区位地形图,来源:谷歌地图)

●狂野造山●

墨西哥平均海拔米

地形复杂交叠

高原和山地占全国面积的

80%

马德雷山脉三面环伺

对中央高原呈半包围之势

“桌状高原”的称呼由此而来

(墨西哥部分主要地理单元,来源:AntonBalazh|NASA,文字标注:赤道调查局)

当年的西班牙殖民者初次登上这片大陆

惊呼“这里像一块揉皱了的手帕”

在高空俯瞰东马德雷山脉时

这一感受尤为强烈

(崎岖不平的东马德雷山脉从东南的米斯特科山延伸到西北的墨美边境,绵延约公里,多火山和熔岩高原,这是美国Landsat7号陆地卫星于年获取的影像。来源:NASA)

“马德雷”西班牙语意为“母亲高地”

地貌粗犷、沟壑纵横是这片山脉典型的地貌特征

(东马特雷山脉黝黑的岩体层层叠叠,像一片褶皱的龙脊,摄影师:JorgeBalleza)

而纬度较低的南马德雷山

则呈现出另一幅郁郁葱葱的景象

山脉的西段的瓦哈卡州埃尔阿瓜山谷

覆盖着大面积的橡树林和仙人掌

久违的苍翠溢满眼眶

(手机横屏观看效果更佳,埃尔阿瓜山谷全景图,注意看图片的最右侧,著名的埃尔阿瓜“石化瀑布”悬挂于山崖边,山中水流常年从峭壁上流下,致使碳酸钙等盐分浓度过于饱和,沉积在峭壁上,水流枯竭之后便形成了疑似瀑布的神奇景观。摄影师:ProfdephysiquePedro)

山谷悬崖的顶端

散落着数个梦幻般的无边泳池

(无边泳池有些是天然形成,有些则是人工开凿,因为矿物质浓度较高,水体呈现出绿松石般的青绿色。摄影师:matthew-essman)

众多的山地和高原

直接塑造了墨西哥的城市景观

山间低地和低矮高原

甚至是山川间的峡谷

都留下了墨西哥人活动的足迹

一座座“群山都市”拔地而起

(有着万人口的蒙特雷是墨西哥第三大城市,依傍东马德雷山而建,都市区坐落在陡峭群山下米的山间河谷中,图为国际空间站和约翰逊航天中心用毫米的镜头拍摄。来源:NASA)

“群山之城”

这是当地人给蒙特雷的别称

这座发达程度仅次于墨西哥城的都市

并没有因为地形的阻挠而停滞不前

近年来更是以惊人的速度扩张着城市面积

在年人均GDP达到

美元

和同期的中国上海不相上下

(蒙特雷市民已经习惯了“山城”的生活环境,黄昏降临,远处城市的象征——海拔米的马鞍山轮廓愈发鲜明。来源:unsplash)

●熔岩之心●

墨西哥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火山数量达到

中央高原的南部

横亘着全世界最活跃的火山带之一

东西走向的横向火山轴

从太平洋的雷维亚希赫多群岛

(有着“小加拉帕戈斯群岛”之称的雷维亚希赫多群岛是墨西哥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由数个大大小小的火山岛组成,来源:维基百科)

向东绵延至墨西哥湾

东西跨越公里

(临近墨西哥湾的韦拉克鲁斯州,背靠东马德雷山脉,东部为狭长的沿海平原,摄影师:fblanco)

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中

墨西哥横向火山轴是较为特殊的部分

它的形成是多个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

(图中黄色虚线区域即为横向火山轴,科科斯板块在向东移动中形成了公里的俯冲带,这便是中美洲海沟。制图:赤道调查局)

万年前

由东太平洋海隆海底扩张形成的科科斯板块

担任了这次造山运动的幕后推手

在向东部和东北部缓慢移动中

受到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洲板块的双重推挤

形成了如今的横向火山轴

(图中的红色剪头为板块移动方向,其中科科斯板块和纳斯卡板块处在离散边界,而东北方向则处在会聚边界,并逐渐消亡于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洲板块之下。制图:赤道调查局)

横向火山轴的中心地带

是位于墨西哥州的托卢卡火山山谷

(手机横屏观看效果更佳,作为横向火山轴拼图中重要的一部分,平方公里的托卢卡火山国家公园显得沉寂和狰狞,弥漫着史前蛮荒气息,摄影师:ChristopherKessler)

始建于年的托卢卡火山国家公园

如今已是墨西哥重要的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0米的托卢卡火山最近的一次喷发

还要追溯到公元前年

这里的植被生长遵循着垂直气候规律

橡树、针叶林、灌木和苔藓的分布呈现阶梯状

温和气候似乎和地表形态格格不入

山顶的夏天温和凉爽,冬季则白雪飘零

(山顶降水、地下水循环以及长期的融冰,形成了托卢卡火山口的两个美丽湖泊——太阳湖和月亮湖,冬季被白雪覆盖的火山口,湖面如玉般温润宁静,摄影师:AnaPaulaTello)

在这片神奇的“火山博物馆”里

分布着各色脾气古怪的燃烧军团

从火山公园驾车途经墨西哥城向东约公里

远远地就能看到群山中的奥里萨巴火山

这座墨西哥最高峰海拔达到

作为北美洲最高的火山

奥里萨巴一直保持着骄傲和谦逊

最近的一次微弱活动还是在年

(俯瞰奥里萨巴火山全貌,峰顶终年冰封,像带着白色的雪冠,被称为“冰冻的熔岩“。摄影师:RalfRoletschek)

火山带西侧成形于万年前的科利马火山

是众多火山中的长者

近年来它的高度飘忽不定

峰顶增长的同时又随着每一次喷发而坍塌

(位于哈里斯科州和科利马州边界的科利马火山,实际是由两座火山组成,米的富埃戈科利马火山处在强烈的活动期,而米的内瓦科利马火山已经进入漫长的休眠期,是名副其实的“冰与火之歌”。来源:NASATerra卫星拍摄)

虽然历史上科利马火山的活动频率并不高

但是近年来却有25次大规模喷发

一跃称为墨西哥最活跃和最具破坏力的火山之一

大有“老当益壮”之意

(平面设计师HernandoRivera冒着严寒在科利马火山附近蹲守数个小时拍下的自然奇景,炽热的岩浆在多米的高空迸发开来,夹带着一道闪电在滚滚浓烟中炸裂,画面格外震撼。摄影师:HernandoRivera)

距墨西哥城东南55公里的伊斯塔西瓦特尔火山

火山雄心无法掩盖白雪皑皑的温婉外表

从墨西哥城远眺,夜幕降临前

她像一个卧趟的美丽女子安静而温柔

“睡美人”的称号由此而来

(米的伊斯塔西瓦特尔火山是墨西哥的第三高峰,主体由一系列连续重叠的锥体组成,绵延浩荡,雄浑壮美,摄影师:UlisesEkzMoreno)

近年来由于人类的频繁活动和全球变暖

山体的雪线在逐渐升高

融冰日益消退

(年拍摄的伊斯塔西瓦特尔火山,已不复往日容颜,摄影师:raulmorales)

在墨西哥的神话中

伊斯塔西瓦特尔火山是一位部落酋长的女儿

她听信恋人战死沙场的谣言悲痛而亡

年轻的战士回乡将姑娘葬在形似少女的山上

伤心欲绝的他拿着火炬攀上临近的一座高峰

誓死守卫他心爱的恋人

而这座山就是波波卡特佩特火山

在墨西哥城东南70公里外享受着千万市民的朝拜

作为高度仅次于奥里萨巴山的第二高峰

让它足以睥睨脚下众生

(从远处拍摄的正在喷发火山灰和硫蒸气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最近的一次喷发是在今年的4月,且近10年间每年的12月都会准时喷发,脾气可谓是“相当稳定”。摄影师:RichardvanWijngaarden)

火山学家对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的称谓是

“地球上最危险的火山“

自年结束休眠期以来

便维持着漫长的“暴躁期”

(宇航员拍摄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的火山口,在火山的东部和南部侧翼可以看到微弱的白色蒸汽羽流和灰色的灰烬沉积物。来源: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

虽然火山周围方圆10公里已经拉起警戒线

墨西哥城居民也习以为常

但这座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

依旧笼罩在火山不稳定的阴影之下

(手机横屏观看效果更佳,从墨西哥城远观伊斯塔西瓦特尔火山和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犹如一对恋人两两相望,摄影师:Ukaizen)

作为墨西哥另一条著名的地震坐标

圣安德烈亚断层的名气可是远远大于横向火山轴

作为目前地球上已知长度最长的断层

也是曾经参与地球板块构造的“元老级人物”

如今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北美亿万民众的心

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向东南挺进公里抵达加利福尼亚湾

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两大板块分别向西北和东南方向侧滑移动

(图中白色虚线圈即为圣安德烈亚断层区域,参与断层运动还有胡安?德富卡板块和科科斯板块,制图:赤道调查局)

两大板块以每年25~30毫米的速度滑动

致使这一区域的地质活动异常活跃

因为断层穿过下加利福尼亚半岛

预计经过大约5万年的时间

半岛的部分将完全脱离成为独立的岛屿

(从美国加州卡里佐平原拍摄的圣安德烈斯断层,空旷原野上凸起的巨大褶皱,犹如地球受伤未愈的疤痕。摄影师:Ikluft)

随着圣安德烈亚斯断层的隆起抬升

加上外部风力、水流作用的侵蚀和切割

形成了这一地带独特的地质风貌

位于美国洛杉矶的华斯克巨岩公园

就是断层线存在的最好证据

嶙峋的巨岩怪石让这里成了《星球大战》取景地

(华斯克巨岩主要由粗粒砾岩和角砾岩组成,成形于2万年前,陡峭倾斜的地层和独特的驼背脊显示了这里曾经发生过惊天动地的断层运动。摄影师:Hear2heaL)

在断层带上的索诺拉州皮纳卡特火山场

是加利福尼亚湾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上升的岩浆与地下水相遇形成的高温蒸汽

在地壳表面炸出数百个圆形洞口

风化产生的特殊美感

好像鲜艳的调色板

(斑驳怪诞的皮纳卡特火山场,周围环绕着一圈活动沙丘,来源:NASALandsat7号卫星图像)

将镜头下落到足以看清火山口的高度

皮纳卡特调色板的美感消失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蒸汽爆炸后行成的巨大洞口

宛若月球表面般令人侧目

这些火山洞口最大的宽度达到

(俯瞰皮纳卡特火山场,摄影师:DanLynch)

最深处达到

(在皮纳卡特火山洞口中拍摄的画面,宛若古罗马巨型斗兽场,摄影师:Cbojorquez75)

●蔚蓝群星●

从0米高空

飞跃西岸的广阔海域

高山之下是大海的深邃

墨西哥大陆海岸线长度达到

公里

是中国大陆海岸线长度的1/2

(墨西哥西部沿海地区,制作:AntonBalazh|NASA|赤道调查局)

两大洋海域岛屿众多

仅在加利福尼亚湾就分布着多座小岛

这些岛屿如同璀璨群星

围绕下加利福尼亚半岛

这座半岛由西北向东南延伸

千米

比北京到上海的直线距离还长千米

号称全世界最狭长的半岛

(下加利福尼亚周边的海岛,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地质活动行成了大量岛链,来源:Pixabay)

半岛北起墨西哥的蒂华纳

锋刃直指东南的圣卢卡斯角

被称作美洲大陆的“狭长利剑”

(半岛最南端的圣卢卡斯角,当地人说“到了圣卢卡斯角,就到了世界的尽头“,来源:Pixabay)

在一片嶙峋和贫瘠中成长起来的洛斯卡沃斯

坐落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的最南端

曾是古中国与拉美“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如今是享誉世界的度假天堂

这里也成为年G20峰会的举办地

(洛斯卡沃斯伸进海洋中的悬崖峭壁经过海浪和海风的长年侵蚀,形成独特的风化地貌,摄影师:john-cafazza)

干旱的气候和大面积的沙漠地貌

大大减少了植被覆盖

高温和稀有的降水

使得柱状仙人掌成了主要的植被景观

(手机横屏观看效果更佳,随处可见的低矮植被,来源:下加利福尼亚旅游局网)

热带半干旱气候

让这里一年四季阳光充沛

全年平均日照天数达到了天

(手机横屏观看效果更佳,傍晚时分日暮余晖下,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的落日熔金奇观,摄影师:chris-sabor)

北美西海岸海域是世界生物量最大的海域之一

从高纬度流经而来的加利福尼亚寒流

加上从北美大陆刮来的阵阵微风

搅动起海底大量的微生物和营养物质

海洋中的欣欣向荣和陆上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

(SuomiNPP卫星通过可见光红外成像拍摄到的北美西海岸画面,显示了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海岸浮游植物的繁盛和漩涡流。来源:NASA)

从海滩边可以一窥海中盛况

(洛斯卡沃斯的海滩,摄影师:john-cafazza)

广阔而蔚蓝的湾区

吸引了大量的潜水爱好者

(摄影师和他的朋友们正在西海岸潜水,摄影师:jesusnavarro)

冷水和丰富营养物质的结合

促进了海洋植物的生长

从微小的浮游植物到密集的海藻林

这个以“初级生产者”为食物链中心的生态系统

从海岸一直绵延到公里之外

(雷维亚希赫多群岛的海底景观,一群鲨鱼在岩礁旁游弋,摄影师:jesusnavarro)

温和的海水环境和众多的岩礁底质海区

成为各色鱼群嬉戏的温床

(巴亚尔塔港岩礁附近的赤色石斑鱼,正在悠闲的觅食,摄影师:jesusnavarro)

向东南穿过这个国家的腹地

来到墨西哥东南角的尤卡坦半岛

把大西洋的美洲水域分成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

(尤卡坦半岛在整个中美洲的位置,来源:AntonBalazh|NASA,文字标注:赤道调查局)

俯瞰尤卡坦半岛面向加勒比海一岸

一座宽仅米的狭长小岛若隐若现

长达20公里的白沙滩铺满了珊瑚风化后的细沙

这里是号称世界十大海滩之一的坎昆沙滩

(透过云层俯瞰坎昆,像一条轻盈的丝带飘浮在海面上,摄影师:AlexandraNicolae)

将镜头的高度降到足以看见沙滩上的游人

连绵纯净的白沙滩碧波旖旎

(坎昆沙滩,感受屏幕前扑面而来的清新,摄影师:GersonRepreza)

绝美的海滩吸引了如织的游人

让坎昆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海滩度假村

(坎昆度假村,摄影师:jorge-zapata)

和内陆的干旱形成鲜明对比

这里地处热带且常年受沿岸暖流影响

每年的降水总量在—mm

呈现出温和的半湿润气候特征

(手机横屏观看效果更佳,沙滩沿岸生长着大片的棕榈树林,透过清澈的海水还可以看到藻类植物,摄影师:jim_dons)

大量的雨水和多孔石灰岩

在尤卡坦形成世界上最长最复杂的地下河系统

历经数百万年的地质演变

岩层塌陷后大大小小的洞穴显露出来

形成了奇特地貌形态

(尤卡坦半岛的地下洞穴,如梦境般奇幻的场景,成为诸多”洞潜“爱好者的圣地,摄影师:jared-rice)

充足的热量和丰沛的降水

让尤卡坦半岛成为鸟儿的天堂

光是有记录的鸟类就达到

占到全墨西哥鸟类种类的50%

(一只高傲的尤卡坦火烈鸟正在享受狩猎的乐趣,摄影师:alejandro-contreras)

海滩边的大量鸟类

早已习惯了和远方的客人们友好相处

(在坎昆度假村的码头,一排鸬鹚悠闲地享受午后时光,摄影师:yairhazout)

它们往往成群结队

(笑鸥,生活在坎昆的小家伙,极简高冷的羽毛,实在不符合它们叫起来“hahaha"的逗逼性格,摄影师:iorni)

作为地球上17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之一

墨西哥的生物种类达到

20万种

仅次于巴西、哥伦比亚和中国

占世界生物多样性的10%-12%

(手机横屏观看效果更佳,17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分布,俄罗斯和加拿大虽然国土面积广大,但是高纬度缺乏足够的热量和降水条件,生物种类相对匮乏。来源:维基百科)

自然赋予了墨西哥非凡的创造力

蛮荒造山,星海沉浮

创造与毁灭

往往就在一线之间

位于尤卡坦半岛西北部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

一度被科学家认为是恐龙灭绝的原因

经过岩石年龄测定和同位素分析

这里的岩层结构可以追溯到

6万年前

(由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探测器拍下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图中大片的红色区块即为陨石坠落区域。来源:NASA)

那是白垩纪晚期

也是恐龙突然灭绝的前夜

(画家重现万年前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来源:DETLEVVANRAVENSWAAY|《科学》杂志)

如今

这里再次焕发出澎湃生机

飞禽走兽跋山涉水

赴一场人类的旷世文明

-End-

下期预告

墨西哥,人类矛盾的终极谜题(下)

赤道调查局|第3条推送

赤道调查局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癜风药膏
北京那家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shirangr.com/lyjd/1802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