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西 >> 旅游景点 >> 美丽巴西的天才陷阱深度
巴西足球不用愁,
想要提升水平,
只需生孩子即可,
生下来自然就会踢了,
就会有足球天才产生。
——科林蒂安前副主席罗森伯格
全文约字,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巴西止步八强,近四届第三次。
他们拥有两位转会费超1亿欧元的巨星,也拥有世界杯史上最骄人的战绩。
库蒂尼奥和内马尔
天才的发挥,确实令人惊叹;桑巴足球的风格,也确实极具魅力。但或许正是因为这两点,让巴西掉进同一条河里。
一支国家队,一直犯同一个错误,必定不仅仅是这支队伍的问题。
所以要分析这届巴西为什么不行,我们不能把锅直接甩给内马尔或蒂特,更需要了解这支球队问题背后的根源。
根源是什么?
是天才。巴西足球成也天才,败也天才。
1
职业足球,阶级跨越的绿色通道
为什么巴西足球能吸引这么多优秀的人才?
在中国,读书有用论和繁重的学业压力,让许多“中国梅西”和“中国C罗”都投身于书山和题海。
而在巴西,却截然相反。
巴西人也并不喜欢读书。年,巴西民调机构Ibop数据显示,44%的巴西人平时没有阅读的习惯,30%的巴西民众甚至从来没买过书。
对他们而言,足球和桑巴,才是成本最低廉、最喜闻乐见、最能彰显他们民族性格的爱好。有了一个足球,巴西人便可以在街头、海滩、泥地等各个地方一起撒欢。马塞洛说:“巴西有两亿人,他们所有人都希望成为足球运动员,甚至包括上了年纪的人。”
所以,巴西的文盲,可能比球盲更多。
保利尼奥从5岁开始就在圣保罗ZonaNort的街上踢球。“我小的时候,我喜欢踢球喜欢得晚上都睡不着觉,我会盯着墙想,天呐,我已经等不及到早晨了,就又可以踢球了。”
世界上,恐怕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巴西这么热爱足球。兴趣永远是决定一个人在某个行业能否成为顶级大师的最重要因素。就像日本漫画《足球小将》中反复强调的那一句:“足球是朋友。”
巴西很多中小学只上半天课,有些公立学校还经常罢工,学校内存在安全和毒品等问题,孩子很难在校内好好读书,有钱人一般都会让孩子上私立学校。由于课余时间多、学业压力小,巴西小孩有足够的时间去踢球。
另一方面,作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巴西有万贫困人口(月收入低于元人民币),这相当于阿根廷整个国家的总人口数。对很多想要改变命运的巴西少年来说,足球几乎成为他们完成救赎的唯一捷径。
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曾经提出一个理论:创造力产生于焦虑与无聊之间。巴西贫民窟的足球少年们,则完美地拥有了创造力所需的两大条件。
卡塞米罗的故事很有代表性:“我的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为了养活我们,在外做保姆,非常辛苦。我踢球的动力就是我的母亲。我的第一笔工资给母亲买了房子,我记得很清楚,她最开始只是想让我踢球锻炼身体,找点乐子,但我知道必须要用足球改变命运。”
卡塞米罗在圣保罗青年队时期
圣保罗大学人类学教授恩里克解释:“巴西人生性自由散漫,就读足校则至少可以保证让孩子们懂得纪律的重要性,一方面远离被黑社会骚扰、拉拢;另一方面也可远离毒品和斗殴、酗酒、抢劫等青少年常见问题,因此很多家长将其视为基础教育的补充,甚至凌驾于基础教育之上。”
贝利、罗纳尔多、罗纳尔迪尼奥这些贫民窟走出的偶像,不仅成为富翁,更成为这个国家的民族英雄。这甚至造成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在巴西其他领域,都是富人歧视穷人。唯有足球领域,穷人是瞧不起富人的,因为富人小孩普遍被认为缺乏天赋、而且太过娇气。
罗纳尔迪尼奥童年
在阶级固化和治安堪忧的巴西,足球是一种娱乐,是一种教育手段,还是一条实现阶级跨越的绿色通道,更是体现巴西国家荣誉和民族自豪感的载体。
足球,就像巴西的高考,“天下英雄尽入吾榖中”。
2
茨威格笔下的未来之国
为什么巴西球员的种族天赋如此多样?
足球虽不像篮球、短跑对天赋要求那么高,但是,“努力决定下限,天赋决定上限”这句话在足球世界同样适用。
本届世界杯,内马尔之所以能及时伤愈,巴西主帅蒂特的解释是:“他是一位身体素质超出常人的球员,要不然他无法在这参加世界杯。”
J罗听了会沉默,卡瓦尼听了会流泪。恢复快、抗挨踢,这真的也是一种运动天赋。
日本和韩国之所以被淘汰,则很大程度上吃了身体的亏。在僵持阶段,比利时和瑞典下半场只靠一招简单暴力的高空轰炸,就打得日韩毫无招架之力。
任何一支冠军级球队,都不允许存在天赋的短板。这支巴西没有天赋短板,甚至世界领先。
里约热内卢基督像
蒂亚戈·席尔瓦,以及曾经的卢西奥,拥有中后卫所需的身高、弹跳和对抗硬度,这理应是欧洲人的看家本领。
保利尼奥,以及“蓝色肯尼亚人”拉米雷斯,拥有防守型后腰所需的超强耐力,这理应是非洲人的绝活。
库蒂尼奥和内马尔,以及曾经的加林查、贝利,则继续保持着拉丁美洲人的优势:柔韧性和爆发力。
如果再加上曾经那些百米跑进11秒的“外星人”(罗纳尔多、埃韦顿、罗伯特·卡洛斯),你就会理解:为什么巴西会被称作“足球王国”。
巴西就像一个魔兽世界,这里有敏捷型、力量型、智力型英雄,应有尽有,任君挑选。
中超赛场上,巴西外援百花争艳:速度型边锋(特谢拉)、强力型中锋(浩克)、全能型影锋(高拉特)、创造型中场(奥斯卡)、组织型后腰(奥古斯托)、防守型后腰(拉米雷斯)、高大型中卫(吉尔)……如果再加一个门将,完全可以组成一支称霸中超乃至亚冠的完美球队。
奥斯卡与浩克曾是巴西国家队队友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鸡肉出口国和世界第二大牛肉出口国,巴西的饮食结构天然适合足球运动员。而多种族的融合,又确保他们选材的多样性——真正意义上的地灵人杰。
巴西,堪称世界足坛第一基因库。
但是,要完美融合这些基因,并没有那么容易。就像武侠小说中一个人练多种功法,很可能经脉紊乱、走火入魔。巴西依然存在种族歧视的问题,但至少比意大利、法国这些欧洲国家好得多。
非洲黑奴被运往巴西
据统计,年至年,有多达.7万非洲黑奴漂洋过海,运往巴西。年至年则是欧洲人移民巴西的高峰期,近万意大利人、万葡萄牙人、69万西班牙人、25万德国人来到了这里,成为“巴漂”。
巴西的种族融合,在茨威格看来,堪称世界的榜样。他在《巴西:未来之国》中写道:“在这个世界上,不同阶级、种族、肤色、信仰的人怎样才能和平共处?这是每个国家、每个团体都不得不面对的迫切问题,在巴西犹为严重,可却处理得最好、最值得称道。我有幸见证了这一点,并由此写下了这本书。在我看来,巴西在这方面的做法不但需要我们重视,更值得我们钦佩。”
不同肤色的巴西球迷
如今巴西有47.73%的白人、43.13%的混血人、7.61%的黑人。许多人甚至都不清楚自己血统到底存在哪些成分,就如罗纳尔多,他到底是黑人还是白人?
罗纳尔多的父亲:“我是黑人,我儿子当然也是。”
罗纳尔多:“我是白人。”
巴西人对此倒看得很开,有人诙谐地说:“肤色就像牛奶和咖啡,牛奶多了就白一些,咖啡多了就黑一些。”
年,德国夺得大力神杯,新移民被认为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届世界杯,32强中有22队的82人被归化,各国越来越认识到球员禀赋多样性的必要。而早在年世界杯首次夺冠前,巴西则因特殊的政治经济因素,率先完成了一次无心插柳的“球员归化”。
年,巴西击败瑞典队,首获世界杯冠军。
可以说,巴西,是归化球员的祖师爷。
这一次,他们不仅没有归化球员,而且还向外出口。西班牙前锋迭戈·科斯塔和罗德里戈、俄罗斯边卫马里奥·费尔南德斯、葡萄牙中卫佩佩、波兰中卫西奥内克,都出生于巴西。从年的瓜里希开始,巴西共有近90位球员完成转籍,分布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可谓一处水源供全球。
3
老天爷赏饭吃
巴西球员的球感和创造力从何而来?
克鲁伊夫最有著名的一句名言莫过于:“足球很简单,但想踢出简单的足球却很难。”
就以足球最简单的技术停球为例,巴西人罗纳尔迪尼奥、内马尔、马塞洛总能给你不一样的处理方式和视觉冲击力。
巴西人这种处理球的天赋,到底从何而来?
我想起了温格对博格坎普的评价:“丹尼斯的足球才能毫无疑问是天生的,而他用自己的努力让天赋更具价值。他对待职业生涯中每一天的态度最受我尊重。20年来,直到最后一刻,他从没在训练中不加思索地传球,每一个动作都是他思考后做出来的。”
年世界杯半决赛,巴西vs荷兰,博格坎普在比赛中。
这么说,荷兰人年在阿亚拉面前的世纪停球、年面对达比萨斯的华尔兹转身,都是天赋+训练的结果。
巴西的人的这种天赋本能,在加林查身上得到了最极致的体现。
戈德布拉特在《足球王国:巴西足球史》一书中,对加林查有这样一处描述:“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盯防谁,甚至不会参加球队的队内会议。然而尽管如此,加林查依然还是深受球迷的喜爱,现在所熟知的《加油歌(Ol)》在最开始也是为他所唱的。
假如要给加林查贴上标签的话,那一定是庄严、巧妙、狡猾和无耻地去用球戏耍对手。有时他甚至会很享受这个过程,并且在戏弄完对手之后回过去再戏弄一遍。”
年,加林查率巴西队获得世界杯冠军。
我们在罗纳尔迪奥、罗比尼奥,甚至如今的内马尔身上,都能看到加林查的影子。他们享受戏弄对手、享受用超出常规的手段去演绎足球,这是一种在世界足坛逐渐消失的本能。
球员的本能,不仅与历史有关,更与地理有关。
在茨威格笔下,巴西是这样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给人的第一感觉十分有冲击力,太阳、光线、色彩,一切都是那么强烈。天空的蓝色如此耀眼,满眼的绿色如此丰富,土地的红色又如此密集。这里的鸟儿有着五光十色的羽毛,这里的蝴蝶有着彩虹一般的翅膀,即使是最天才的画家,也无法在调色盘中创造出更耀眼的色彩。
里约热内卢市景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的心会不会野?踢起球来,会不会骚?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社会学家吉尔贝托·弗雷雷指出:足球就像一种性感的舞蹈,这种相似性来自于“具有非洲血统巴西人或者纯种非洲人的天性对文化的影响:他们总会把一切事物转换为舞蹈”。
所以在巴西的更衣室里,你能看到球员们玩乒乓足球、能看到一群人突然尬舞、还能看到各种耍宝的搞笑片段。这些,你在绝大多数欧洲球队的更衣室看不到。
年联合会杯决赛前,阿尔维斯带着巴西鼓走进更衣室。
作为足坛上古时期最出色的盘带狂魔,加林查在这一点登峰造极。巴西作家内尔松·罗德里格斯认为他的动作“根本就没有思考,他所有的事情都是通过本能解决的,通过纯粹的不可抵抗的本能驱动解决的”。
但对于其他人而言,他们必须要通过后天不断的努力才能接近这种状态,哪怕是内马尔和库蒂尼奥。
内马尔说:“五人制足球影响了我的踢法。它提高了我的技术、快速思考能力以及在小范围内移动的能力。它为我的足球生涯打下了基础,对我很重要。”
库蒂尼奥回忆:“我6岁开始踢五人制足球,直到11岁。踢五人制球赛的那段时间,是我学习足球技能的阶段。因为五人制足球中你的空间要更小,因此要求你有更好的技巧和速度。成功的五人制球员都拥有极高的技巧,我想正是那段日子帮助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人制足球皇帝”——巴西人法尔考
许多巴西人都认为,街头足球和五人制足球,才是巴西足球天才的摇篮。
年,巴西止步世界杯八强,名宿里维利诺就表示:“现在的巴西再也没有天才了,因为天才不是靠大笔的学费和学校培养出来的,而是在街头踢出来的。”
虽然里维利诺的看法很极端,但他和内马尔、库蒂尼奥的观点基本一致:从小开始,更小的空间,更少的反应时间,才能锻炼出巴西styl的天才。
毕竟如果没有高强度拼抢,国足球员的停球也不会太差。唐诗刚留洋巴西时,也对这里的对抗强度非常惊讶:“这边的所有技术动作都是在高强度的对抗中完成的,这是和国内训练青年球员的最大不同。”
温格在阐述自己的选材标准中也指出,除了基本的身体素质、专注力、柔韧性、爆发力和速度,他还看重三个因素。
Prcption,即球员在场上对不同环境的观察能力。
DcisionMaking,指的是球员处于不同环境中,做出反应和抉择的能力。
Excution,执行能力。
虽说大家对于天才球员的培养理念逐渐趋于一致,但巴西依然拥有最得天独厚的条件。就像在世界杯上,没人敢像蒂特那样,允许内马尔一直那么玩下去。
有人就这一点向蒂特提出质疑,巴西主帅的回复是:“很抱歉,我很喜欢他的踢法,这是我的要求。内马尔现在要做的就是快乐地踢球,在场上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而且,盘带就是桑巴足球的天性。”
蒂特的意思很清楚:抱歉,内马尔就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这就是巴西球员的特殊之处,也怪不得穆里尼奥会抛出一句:“没有巴西球员的球队,不是一支完整的球队。如果一支欧洲球队的阵容中有一名巴西球员,他会带来‘巴西元素(Brazilianthing)’,我觉得那个非常重要。”
Brazilianthing,不仅对足球的竞技性非常重要,更对足球的娱乐性非常重要。
4
万众创业,足坛第一黑店
为什么巴西人这么热衷于造星?
任何一名球员,要站在金字塔尖,成功的自身原因都是相似的,无非都是天赋和努力的结果。
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如何确保这些万里挑一的天才最终能站上去,则有许许多多的客观变量在影响成材率。
巴西著名足球记者茹卡·克福里一直在说:“上帝赠予了这里最好的球员,但同时却要用最差的管理者来抵消他的慷慨。”
在巴西足球最低谷的那几年,许多人总结了巴西足球衰落的一大堆原因:
城市化加速,压缩了街头足球的空间。
巴西联赛急功近利,不会好好雕琢技术型球员。
巴西教练因循守旧,水平已远落后于欧洲。
即便如此,巴西始终有一些正面的力量,一直在推动这些天才们成为天皇巨星。
巴西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足球普及程度,在于每一个巴西民众和家庭对于足球的理解。在体育观念上,巴西领先于世界。
卡卡之所以接触足球,是因为他外婆韦拉·索尼娅送给他人生第一只足球。父母因为工作忙没时间,外婆就陪卡卡去踢球。
卡卡童年时期
年卡卡加盟皇马,他把拿到手的第一件球衣送给了外婆,上面还附了一张小卡片:“亲爱的外婆,我可爱的外婆,今天我能穿上这家俱乐部的球衣,是因为当年你送给我的第一个足球。你是伟大的鼓励者,总是可亲可爱。外婆,我爱你,一个吻。”
马塞洛的父亲也忙于工作,他的爷爷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当初小队宠因为一直坐冷板凳想放弃足球,正是他爷爷哭着劝说“一定要活着见证他踏进马拉卡纳球场”,才让马塞洛坚持了下来。
热苏斯9岁时,认识了一位名叫何塞·弗朗西斯科·马梅德的教练,他是佩克尼诺斯儿童队的教练。
热苏斯童年时在佩克尼诺斯儿童队的会员卡
“作为一家不以青训为赚钱目的的俱乐部,我们不需要签订任何协议就可以上场比赛。而在当地,这家俱乐部也身肩着为一个个小家伙们打开新世界的圣职,他们会给穷孩子们吃的,也尽量引导他们不要误入歧途。佩克尼诺斯很小,你甚至可能永远都不会听说,但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个时刻创造着奇迹的地方。在这里,有些孩子要坐一个小时班车来吃顿饭,另外教练们还会给他们一些装着大米、豆子和面包的餐盒,让他们带回家给家人。”
马梅德的甲壳虫的后备箱里装满了为孩子们准备的球鞋和球衣。
“这家俱乐部为我们做了太多,而在巴西,我们也会称呼马梅德教练这样的人为‘没有斗篷的英雄’,他们也的确是孩子们的英雄,是他们,给了我们一次重生的机会。”
正是因为巴西的足球普及程度,让这些天才身边并不缺乏引路人,能在他们最低谷、最需要鼓励的时候适时地伸出帮手,而不是对他随口来一句:“踢球能有什么出息?玩物丧志!”
当然,要保证天才的成长,家长和公益组织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说冰岛、德国等欧洲国家的青训是一种一体化的架构,那幅员辽阔的巴西,则主要依靠各个“唯利是图”的俱乐部。
上赛季巴甲联赛,科林蒂安夺冠。
年,巴甲20强的收入来源分别为:电视转播40%、球员转会19%、商业赞助13%、门票7%、其他8%。球员转会是巴甲俱乐部的第二大收入来源,而在年,这一比例更是高达37%!
所以对巴西俱乐部而言,如何把天才卖个好价钱,是他们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对于潜力巨大的新星,免费甚至优待录取,着重培养。
卢卡斯·莫拉(小卢卡斯)13岁加盟圣保罗俱乐部
以小卢卡斯为例,巴黎圣日耳曼为他花费了万欧元,其中80%归属圣保罗俱乐部。仅这一笔收入,可供俱乐部青训基地运营近10年。
巴西有近3万家注册的职业/非职业俱乐部,而且热带/亚热带的气候,保证小球员全年都有高质量的比赛。以圣保罗州为例,他们的球队每年能参加70-80场各类杯赛和邀请赛。而且能够贯穿全年,不用像中国的北方球队一样,冬天还得举家迁往广西、广东等地,进行冬训。
所以,巴西的天才培养模式,不像冰岛那样,是按运营一家公司去精细化运营。它更像是中国互联网的创业圈,万众创业,各家俱乐部犹如天使投资基金,每年投个二三十家,只要有一家最终成为“行业独角兽”,就已收回了成本。
欧洲足坛,有类似于波尔图、摩纳哥这样的著名“黑店”,而足球王国巴西,堪称“世界足坛最大的黑店”。
CIES足球天文台年的数据显示,巴西是全世界足球人才输出第一大国,共有名巴西球员出国踢球。
5
粗放型出口,别人吃肉自己喝汤
巴西足球人才模式存在哪些弊端?
夸张地说,巴西足球的人才培养模式甚至有点像《创造》:找几个好苗子,培养人设,疯狂炒作,打造人气新星,然后套现进行下一波收割。
但终究,足球是一项团队间PK的竞技,是现代社会的战争,而非纯粹的偶像养成类娱乐。一个以足球天才快速培养和出口为核心的足球产业,注定会存在各方各面的问题。
其一,球员比赛过多,缺乏精雕细琢的技术、心智或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容易造成巴西球员早衰。卡卡、小罗和罗比尼奥等人都是如此。不仅巴西球员,法布雷加斯和欧文这些年少成名的球星,都有这毛病。
年世预赛,巴西5-0厄瓜多尔,小罗、卡卡和罗比尼奥在比赛中。
弗格森就曾说过:“安排年轻球员过度地踢比赛,特别是在他们的成长期,让他们很难专心提高自己的技术,这就是当年发生在欧文身上的真实案例,他自己也向我承认了这一点。”
以上赛季为例,科林蒂安有多达8人的出场数超过50场,而欧冠冠军皇马只有巴斯克斯和阿森西奥两人,欧冠亚军利物浦也只有菲尔米诺和萨拉赫两人。
还好现在欧洲各俱乐部和现代经纪团队在球员生活方面管控得更加严格,要不然,巴西球员很容易成为各大都市的“夜店活地图”。
其二,球员频繁转会,过早离开祖国,很大程度上伤害了联赛和球迷的感情。
本届世界杯,巴西23人大名单中有20人效力于海外,他们平均21岁就离开了巴西。体育咨询公司PluriConsultoria的费尔南多·费雷拉表示。“他们不会在巴西球迷的心中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没有人真正了解这些球员,或者他们对他们知之甚少。”
而在国内的球员,则不够优秀,而且流动频繁,让球迷很难有归属感。“对于年轻球员而言,这里的环境确实挺残酷的,我们球队每个星期都有两三个人来试训,也差不多也每周都有人离开。这段时间好几个队友都不来了,我也不知道去哪儿了。”唐诗留洋巴西时说道。
上赛季巴甲联赛第35轮,科林蒂安3-1弗鲁米嫩塞,上座率惨淡。
赛季,巴甲联赛的场均上座人数为人,而中超为人。水平不够稳定的联赛,导致除了极个别天才级球员,其他很难卖出一个好价钱。年穆里奇转会广州恒大,价格仅仅是万美元。
总的来说,巴西人才培养的最大弊端在于:蛋糕不够大、又切得不够合理。
巴西著名足球经济专家绍莫吉认为:世界足球最大的两次转会都涉及巴西球员(内马尔和库蒂尼奥),但赚大头的都是欧洲俱乐部,我们巴西俱乐部只得到了面包屑。我们的唯一出路是什么?就是要加强我们的市场监管、提升联赛水平,巴西足协理应建立一个利益同盟,保护各方的利益。
不过随着土豪俱乐部(尤其是中超)的增多和转会市场的价格飞涨,这种情况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年5月,皇马万欧元喜提16岁小将维尼修斯,弗拉门戈赚得可真不少。
6世界杯,容不下这么多天才
天才云集的巴西,为什么连遭失败?
年,美丽桑巴完成了世界杯卫冕的奇迹。
自此,“对巴西国家队而言,打败对手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必须以绝对的天赋和优势压倒对手。任何不符合这种理想状态的行为都预示着失败。这样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多数时候对巴西国家队表现的描述让人觉得遗憾。”美国历史学教授罗杰·凯特森如是说。
年世界杯,巴西夺冠。
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年完美夺冠之后,巴西再也没有以往那般的统治力。美丽足球和世界杯冠军犹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有些教练选择美丽足球,如桑坦纳;有些教练选择追求冠军,如邓加。
但无论你如何选择,只要输球或踢得难看,必定被骂。巴西名宿卡福承认:“巴西球星退役后一般都不愿做教练,尤其是巴西队主帅,巴西人太过苛刻,做球员时捧你,当教练输了球,骂起你来一点也不客气。”
年世界杯半决赛,在缺少内马尔和蒂亚戈-席尔瓦的情况下,斯科拉里依旧选择攻出去打德国,结果遭遇1-7的奇耻大辱。
年世界杯1/4决赛,在缺少主力后腰卡塞米罗保护下,蒂特提前一天公布首发,并在一开场便压出去,导致上半场频频被打反击,费尔南迪尼奥被打爆,止步八强。
翻开世界杯历史,你会发现,除了年邓加那支人才凋敝的巴西,桑巴军团的死法,几乎都如出一辙:死于骄傲。
这既和历史荣誉有关,也和巴西天才的培养模式有关。
巴西进攻天才众多,呼声极高。除了世纪之初的扎加洛和斯科拉里,鲜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带天才去世界杯,不让天才们在场上肆意发挥。场上一堆球星,名气个个响亮,搭配却不够合理。
年,巴西vs法国,中前场派出了罗纳尔多、罗纳尔迪尼奥、卡卡、儒尼尼奥、泽罗伯托、吉尔伯托·席尔瓦的阵容,明显攻强守弱,结果中场被对方齐达内+维埃拉+马克莱莱的组合牢牢控住。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这群天才早早出国,分布在各个联赛。彼此缺乏默契,却要求他们打出默契的攻防配合。在防守盛行的世界杯上,太难了。
以巴西vs比利时首发中后场阵容为例,马塞洛来自西甲皇马、蒂亚戈·席尔瓦来自法甲PSG、米兰达来自意甲国米、法格纳来自巴甲科林蒂安、费尔南迪尼奥来自英超曼城、保利尼奥来自西甲巴萨,竟然没有任何两人出自一队。
看看近三届世界杯的冠军阵容。
年的意大利,23人全都来自本国联赛,防线以尤文为班底。
年的西班牙,23人中有20人来自本国联赛,决赛首发几乎全都来自巴萨和皇马。
年的德国,23人名单中有7位拜仁球员,决赛全都上场了。
而巴西的这23名球员,分布于7大联赛的15支球队,你很难要求他们踢出行云流水的配合,尤其是落后的情况下。
这便是巴西足球的一个天然的矛盾:太过重视个人,容易忽略整体。
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需要合理的搭配和长期的磨合。巴西纵然天赋异禀,但在现代世界杯这样的战场,军事化似乎比艺术化更管用。
一支球队当然需要天才,但无数事实也在陈述,天才从来都不是多多益善。
从这方面说,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了南美大陆更多才华横溢的绝世天才,却给了欧洲列强更多的冠军。
巴西人常说:“上帝是巴西人。”他们求索的上帝,似乎已经很多年忘记给予他们一座大力神杯了。
但还好,他们还能继续,为足球而生的巴西人,至今保持着最多的世界杯冠军奖杯数。几乎每一届世界杯,从不缺席的桑巴军团都会被列为夺冠热门。谁敢说四年后就不是了呢?
作者
钟方亮,肆客足球执行主编
欢迎你和我们分享
关于球关于世界的那些事儿
于悦yuyu
qiuduoduo.cn推荐阅读
被世界杯绑架的阿根廷
点赞,让世界更温暖??
文章已于修改白癜风早期有哪些症状北京白癜风治疗用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