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西 >> 国家象征 >> 你真的了解这六种农产品吗
大豆、水稻、玉米、高粱、菠萝和香蕉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但大家真的了解这些农产品吗?
大豆
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大豆的生产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了解我国的大豆区划非常重要。按照大豆生产的气候自然条件、耕作栽培制度、品种生态类型、发展的历史、分布和范围的异同,对我国大豆区域采取了两级制划分:第一级以主要作物的熟制,将全国划分为5个大区;第二级为大区内地域上较大的自然条件差别划分为7个亚区,依此看出大豆在全国生产上的概貌。
一、北方春大豆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新疆等省(区)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北部,该区分三个亚区,其中东北春大豆亚区为重要内、外销生产基地。
1、东北春大豆亚区(I1)
包括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四盟。
2、黄土高原春大豆亚区(I2)
包括地区: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内蒙古高原一部、河套灌区及宁夏。
3、西北春大豆亚区(I3)
包括地区:基本为新疆农区。
二、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
华北大豆生产区域,该区分两个亚区。
1、冀晋中部春夏大豆亚区(II4)
包括地区:河北长城以南,石家庄、天津一线以北,陕西省中部和东南部。
2、黄淮海流域夏大豆亚区(II5)
包括地区:石家庄、天津一线以南,山东省、河南省大部、江苏省洪泽湖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山西省西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甘肃省天水地区。
三、长江流域春夏大豆区
包括黄淮海夏大豆区的南沿长江各省份及西南云贵高原,该区分两个亚区。
1、长江流域春夏大豆亚区(III6)
包括地区:江苏、安徽两省长江沿岸部分,湖北全省,河南、陕西南部,浙江、江苏、湖南的北部,四川盆地及东部丘陵。
2、云贵高原春夏大豆亚区(III7)
包括地区:云南、贵州两省绝大部分,湖南和广西的西部,四川西南部
四、东南春夏秋大豆区
包括地区:浙江省南部,福建和江西两省,台湾省,湖南、广东、广西的大部。
五、华南四季大豆区
包括地区:广东、广西、云南的南部边缘和福建的南端。
中国计划在未来5-10年内,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非转基因高油大豆生产区,以与外国大豆进行竞争。
大豆性喜暖,种子在10-12℃开始发芽,以15-20℃最适,生长适温20-25℃,大豆原产中国。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以黑龙江大豆最为著名,亦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
开花和结荚的最佳温度为20~28℃,结荚在低温下推迟,14℃以下不能开花,高温植物提前结束生长。种子发芽需要更多的水分,开花期土壤含水量为70%-80%,否则会增加芽脱落率。大豆开花前吸收的肥料量不足总吸收量的15%,开花期和结荚期占总吸收量的80%以上。
1、每亩大豆的产量是多少
通常在种植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大豆的亩产量在-斤左右。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目前已有0多年的栽培历史,常用来制作成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以及提取蛋白质等。
2、储存大豆的方法
(1)严格控制入库水分
①一般在收获大豆后,要在豆荚上充分晒干再脱粒。
②入库后水分偏高的大豆,可用日晒的方法来处理处理,但要摊凉后才能入仓。
③通常仓库的水分不超过12%,就能长期储存大豆。
(2)适时通风
因为新入库的大豆籽粒间水分不均匀,再加上大豆有后熟作用,如果大量堆积容易聚集湿热,引起发热霉烂,所以需要适时通风,散热散湿。
(3)低温密闭贮藏
一般进入冬季后要加强通风降温工作,在春天到来之前用塑料薄膜密闭贮藏大豆,可以安全度过夏天。
中国是全球主要的大豆消费国。近年来,中国居民对肉蛋奶的需求增加,随着生猪产能恢复,年中国对于饲料粮的需求也持续增加,大豆需求量持续增加。据海关数据,年1-11月累计进口大豆万吨,同比增加17.5%,全年大豆进口量很可能突破1亿吨。
水稻
I.华南双季稻稻作区:该区为我国最南部,包括福建、广东、广西等省,水稻面积占全国的17.7%。因水热资源最为丰富,其稻田种植制度是以双季稻为主的一年多熟制。实行稻一甘蔗(花生、薯类、豆类、烟叶等夏秋季旱作物)一年两熟,部分热带气候特征明显的地方,实行稻一稻一甘薯(大豆)一年三熟。
Ⅱ.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含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占全国水稻面积的68.1%。该区的稻米生产对全国粮食形势有着重要的影响。长江以南多为一年三熟或两熟制,以绿肥一稻一稻或大麦一稻一稻为主;长江以北多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五熟制,以麦一稻或油菜一稻为主。早稻多为常规籼稻品种,中稻多为籼型杂交稻组合,连作晚稻及单季晚稻以粳稻为主。
Ⅲ.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位于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水稻面积占全国7.8%,属于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稻田种植制度以单季稻为主,冬季休闲。
IV.华北单季稻稻作区:含北京、天津、山东等省市,水稻种植面积仅占全国的3.3%该区光、热条件好,有利于发展水稻生产,但自然灾害较为频繁且降水量年际间和季节间分布不均是种植水稻的不利因素,故本区水稻在粮食生产中所占比重不大。该区多为一年一熟,部分地区一年两熟,主要是麦一稻、油菜一稻等。
V.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水稻面积占2.6%。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该区是有名的“东北大米”的产区,主要种植粳稻,一年一熟。
VI.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包括新疆、宁夏等省,水稻种植面积仅占全国0.5%。因地形地貌复杂,其中的盆地和平原就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该区种植水稻一年一熟,冬季休闲,翌年再种水稻或旱作(玉米、豆类、蔬菜)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
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受严重影响。
我国稻作分布广泛,从南到北稻区跨越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5个温度带。从总体看,由于纬度、温度、季风、降雨量、海拔高度、地形等的影响,我国稻作区域的分布呈东南部地区多而集中,西北部地区少而分散,西南部垂直分布、从南到北逐渐减少的格局。
水稻的亩产量并不固定,会受到季节、品种、地区、管理等因素而不相同,如低产田的亩产量在至斤左右,高产田的亩产量则在至斤左右。
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和稻秆可以作为牲畜饲料。
中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北地区。水稻属于直接经济作物,大米饭是中国居民的主食,国内的水稻种植面积常规稻是2.45亿亩,而杂交稻的种植面积是2亿亩。
玉米
从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向西南经内蒙古南部、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南部、湖北、四川至贵州、云南、广西。中国玉米这一分布带是逐步形成的,它与气候条件、经济因素等具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与气候条件关系最为密切。玉米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是喜温喜湿的作物,长期以来,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使玉米比较集中地分布在这些地区,形成了中国玉米带的特点:①玉米分布带的西北界限大体上同年降水量mm的地带平行,这也限制了玉米分布带向西北方向的发展;②玉米发育的最适温度并不是玉米高产的最适温度,通常灌浆期长而且气候冷凉的地区玉米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中国的东北和华北、西南山地具备了这样的气候条件;③玉米分布带从东北向西南走向时,其种植海拔高度相应升高,如东北种植高度大多低于海拔m,而在m以下比较集中;华北在m以下,集中在~m;湖北、四川等地可种到海拔1m,云贵高原则可种到2m,主要集中在~1m。这种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与玉米灌浆期所需的温度和积温有关;④中国东南各省平原丘陵地区,年降水量多,水源充足,水稻和甘薯的产量比玉米高,在这些地区,如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广东等省一般种植玉米较少。长江以北的平原地区,灌溉条件较好,种植玉米的面积尚不及小麦,但发展势头明显。半干旱平原地区及西北地区,在没有灌溉条件下,玉米需水量较大,不如谷子、高粱、糜子等作物抗旱,种植玉米的面积较小。
玉米种植过程中应该要对相应的气候条件。1.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温度条件温度是影响玉米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玉米对温度变化的反映比较敏感。一般说来,玉米的全生育期过程中要求总的≥10℃积温为~℃,在玉米的不同生长发育期内,对温度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一般当外界的温度达到10℃~25℃时,玉米的种植就可以正常地发芽,如果外界温度在10℃以下或者25℃以上则不适宜玉米的生产。当温度过高,大气的湿度相对也会降低,会变得比较干燥,加上黑龙江地区的空气湿度本来就不高,因此很容易对玉米的种植产生影响。一般说来,当空气的温度在35℃以上时,大气的相对湿度会比30%低,因此会导致花粉粒失去相应的活力,最终造成花柱枯萎的问题,对玉米生长过程中的授粉以及受精带来阻碍,影响玉米的后续生长。一般说来,在子粒形成期一般要求外界的温度达到20~24℃,当外界的温度低于16℃或在25℃之上,也会影响到淀粉酶的活性,造成玉米减产。2.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水分条件水分往往也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水分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需水量较大,一般在出苗期以外的任何一个生长阶段,都需要满足其水分需求,才能保证其产量。根据实验可以看到,一般亩产kg的玉米需要消耗大约~立方米的水分,因此在年降水量为~mm的地方比较适宜玉米的种植。玉米对水分的消耗量会随着产量的提高而有所增加,即产量越高,其水分的需求量也就越大。因此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需要提高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水分供给。3.光照条件玉米是一种喜光的植物,光照条件是否能够满足具体的生产需要,对于玉米的产量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玉米的整个生长阶段都需要有充足的光照。尤其是玉米出苗之后,每天应该要满足8~12个小时的光照,才有助于玉米的发育,缩短其发育期,如果光照时间不足,则会导致玉米的发育期比较长。因为较强的光照条件可以促进玉米的光合作用,使得玉米内部的各种有机质能够不断快速地转换,最终促进玉米的生长。玉米的光补偿点比较低,不耐阴,因此玉米的种植需要比较适宜的温度,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应该要保持充足的阳光,以提高玉米的产量。黑龙江地区的光照时间比较长,因此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能够满足玉米的光照需求。4.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气象灾害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气象灾害对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产生影响。比如霜冻和干旱,都会影响。
高粱
高粱在中国的分布很广,几乎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但主产区却很集中。秦岭、黄河以北,特别是长城以北是中国高粱的主产区。由于高粱栽培区的气候、土壤、栽培制度的不同,栽培品种的特点也不一样,故高粱的分布与生产带有明显的区域性,全国分为4个栽培区:春播早熟区,春播晚熟区,春、夏兼播区和南方区。
1.春播早熟区
本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全部,河北省承德地区、张家口坝下地区,山西、陕西省北部,宁夏干旱区,甘肃省中部与河西地区,新疆北部平原和盆地等。本区处于′~′N,海拔~m,年平均气温2.5~7.0℃,有效积温(≥10℃的积温量)0~0℃,无霜期~d,年降水量~mm。生产品种以早熟和中早熟种为主,由于积温较低,高粱生产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应采取防低温、促早熟的技术措施。本区为一年一熟制,通常5月上、中旬播种,9月收获。
2.春播晚熟区
本区包括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等省的大部分地区,北京、天津市,宁夏的黄灌区,甘肃省东部和南部,南疆和东疆盆地等,是中国高粱主产区,单产水平较高。本区位于32度~41度7′N,海拔3~0m,年平均气温8~14.2℃,有效积温0~0℃,无霜期~d,年降水量16.2~mm。本区基本上为一年一熟制,由于热量条件较好,栽培品种多采用晚熟种。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改革,麦收后种植夏播高粱,变一年一熟为二年三熟或一年二熟。
3.春、夏兼播区
本区包括山东、江苏、河南、安徽、湖北、河北等省的部分地区。本区位于24度5′~38度5′N,海拔24~0m,年平均气温14~17℃,有效积温0~0℃,无霜期~d,年降水量~1mm。本区春播高粱与夏播高粱各占一半左右,春播高粱多分布在土质较为瘠薄的低洼、盐碱地上,常采用中晚熟种;夏播高粱主要分布在平肥地上,作为夏收作物的后茬,多采用生育期不超过d的早熟种。栽培制度以一年二熟或二年三熟为主。
4.南方区
南方区包括华中地区南部,华南、西南地区全部。本区位于18度0′~30度0′N,海拔~1m,年平均气温16~22℃,有效积温0~0℃,无霜期~d,年降水量~0mm。南方高粱区分布地域广阔,多为零星种植,种植相对较多的省份有四川、贵州、湖南等省。本区采用的品种是短日性很强,糯性品种较多,大部分具有分蘖性。栽培制度为一年三熟,近年来再生高粱有一定发展。
菠萝
菠萝营养丰富,酸甜可口,清暑解渴,还能消食止泻,养颜瘦身,是非常好的时令佳果。很多人都没有见过菠萝生长的样子,想要问问菠萝的产地是哪里,国内菠萝产地分布区域都在哪,菠萝是怎么长出来的。其实国内菠萝的产地还是挺多的,台湾、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均有栽培。下面来为大家揭晓菠萝的产地及分布地区,一起来看看吧。菠萝的产地是哪里?菠萝原产巴西、阿根廷及巴拉圭一带干燥的热带山地。6世纪末至17世纪之间,传入中国南部各地区。世界约有61个国家和地区有栽培。除中国外,以泰国、美国、巴西、墨西哥、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栽培较多。国内菠萝产地分布区域介绍:中国菠萝栽培主要集中在台湾、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云南、贵州南部也有少量栽培,已有多年的历史。台湾菠萝主产区在台南、台中及高雄一带。广东省菠萝栽培面积较大,产量较多,产地集中在汕头、湛江、江门等地区及广州市郊。广西主产区在南宁、武鸣、邕宁、宁明、博白等县市。
香蕉
香蕉是热带亚热带的特产水果,具有产量高、投产快、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价值高、供应期长、综合利用范围广等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香蕉通常仅在南、北纬23°的区域有大规模的种植,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以及台湾等省(自治区),这些地区有较大面积的规模生产,其他省份如云南、四川等地南部也有种植。
我国也可以说是香蕉种植的大国,随着种植技术的进步和完善,我国在很多地区试种香蕉也都是比较成功的。我国香蕉目前的主要产地是以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海南等全年气候都比较温和的地区为主。其次就是像贵州、四川、重庆等地也均有种植,只不过种植面积并不是很大,同时我国其余的地方香蕉种植都比较零散,仅仅能供家人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