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西 >> 国家象征 >> 中国文化部分常考易考重要知识点mi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是上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研的一个比较难的科目,因为它考察面比较宽泛,涉及中外文化、跨文化交际、教育学、心理学、语言教学知识和材料分析写作。
其中,中外文化部分更是非常的琐碎,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涵盖方方面面的内容,浩瀚如同海洋。所以,很多考生表示完全不得章法,不知道如何备考这一块。有一些常考易考的知识点,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对你们中国文化部分的备考相信会有帮助。
戏剧
昆曲:又叫昆剧,14-15世纪苏州昆山,多年历史“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中国戏曲之母”,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长生殿》,《秋江《玉簪记》《凤凰山·百花赠剑》《邯郸梦》《扈家庄》《十五贯》《西厢记》《断桥》等。昆曲鼻祖魏良辅“昆曲之祖”“曲圣”清嘉庆年间江西南昌人。
京剧:又叫皮黄,由“西皮”“二黄”腔调组成。源于四方剧种:安徽徽剧;湖北汉剧;江苏昆曲;陕西秦剧,又叫梆子。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用胡琴(京胡)、和锣鼓、京二胡、月琴等伴奏。《霸王别姬》《捉放曹》《雁荡山》《贵妃醉酒》《白蛇传》等。
京剧角色:生:老生,小生,武生。小生分为:冠生,巾生,穷生,中生,雉尾生
旦:正旦、花旦、贴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七类。
净:是表现正面人物的,但有时也表现反面人物,花脸可分为大花脸和二花脸两类,二花脸分为:油花脸、武花脸。
丑:文丑、武丑两大类。文丑中又有袍带丑、方巾丑、褶子丑、茶衣丑和老丑等。
乐器
乐器:二胡,起于北方游牧民族“奚族”,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现,称“奚琴",宋代称“嵇琴”。
横笛,西域传入,西汉张謇通西域后传入。
琵琶,三国魏晋时(或龟兹曲项)琵琶起源于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传入,唐朝时叫“元咸”由魏晋时“竹林七贤”元咸善用得名。
唢呐,汉末三国时由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传入。
筝,战国时5弦与筑相似,秦赵齐等流传,汉代13弦与瑟相似。
琴,周代广泛使用,现存最早曾侯乙墓出土之,汉末定型流于今。七弦。古代中国少数民族乐器:葫芦笙,铜鼓,编钟,十三弦琴,铜锣,铜钹。
传自西域的:琵琶、箜篌、横笛、拍板唢呐。
围棋
围棋是一种智力游戏,相传尧帝所创,起源于中国保定唐县。围棋有横竖19条线,总共有个交叉点。围棋是唯一电脑下不出的棋,最强的电脑围棋也只有13级水平。中国规则数子,日韩数目。台湾计点。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了。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把无气之子提出盘外的手段叫“提子”。中国的头衔战现有天元、名人和新人王。以前还举办过棋王和棋圣。其他比赛,冠军没有特殊的荣誉称呼,也就是没有头衔。日本围棋历史上有四大家,分别为:本因坊、安井、井上、林这四家,即“棋院四家”。唐玄宗时,遣唐使吉备真备,日本将他归于日本围棋的“始祖”,认定日本围棋自他开始。
医学
医学:西晋王叔和的《脉经》,首次将脉诊法规范化。西晋皇甫谧的《针炙甲乙经》,是我国针炙学的第一部专著。隋唐时期孙思邈编写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代表了当时方剂的盛况。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南朝道士陶弘景补充修订的《神农本草经》。
史学
1、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人物为纲。西汉司马迁,《史记》以人物为中心,分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五类文体。
2、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汉书》断代为史,废掉世家,成纪、表、书、传四体,取其首尾,乃称纪传体。
3、第一部编年体。以时间为纲。春秋时期《左传》左丘明创,〈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为代表。《左传》或称《左氏春秋》,是编年体之祖,《春秋》也是编年体,但不是之祖。
4、第一部体例制史书。唐代杜佑的《通典》;
5、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唐刘知几《史通》,章学成《文史通义》古代史学理论的总结性专著。史论、考据。
6、第一部典制体史书唐杜佑《通典》。
7、宋代袁枢开创了纪事本末体系列。
刘知几提出史学三长:兼有史才、史学和史识三长,章学诚指出还要有史德,即著史之心术。
国家首都
荷兰(尼德兰王国)阿姆斯特丹
瑞士伯尔尼
比利时(比利时王国)布鲁塞尔
匈牙利共和国布达佩斯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阿根廷不宜诺斯艾里斯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
秘鲁利马
柬埔寨金边
爱尔兰首都都柏林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
阿富汗喀布尔
尼泊尔加德满都
蒙古乌兰巴托
利比亚的黎波里
葡萄牙里斯本
西班牙马德里
朝代时间
公元3世纪汉末三国,公元4世纪两晋,公元5-6世纪南北朝,公元7-10世纪唐朝。
吴国都城建邺今南京,南宋临安今杭州,东晋建康今南京,
北宋是到年,南宋是到年,十世纪到十三世纪是宋朝。
明朝是到年十四到十七世纪。
到年是三国,到是魏晋南北朝,
元朝是到年,唐朝是到年。
西汉是公元前年到公元25年,东汉是25年到年。
行政区划制度
1、〈夏商〉九州:中国分为冀、兖、青、徐、杨、荆、豫、梁、雍九州《尚书.禹贡》。
2、〈西周〉封建制(分封制):周天子把新征服的地区和人民,分给自己的弟子,亲戚,功臣,从前部落首长的后代,由他们去建立诸侯国。
3、〈春秋〉(春秋)十二诸侯:鲁、齐、晋、楚、秦、宋、卫、陈、蔡、曹、郑、燕。后又兴起吴、越等。
4、〈战国〉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5、〈秦〉郡县制:国家由中央,郡,县三级机构组成行政机构,分天下36郡。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均由皇帝任免。由此,县作为基层政权一直未变。秦朝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
6、〈汉〉州,郡,县
7、〈唐〉道,郡,县
8、〈宋〉路,郡,县
9、〈元〉设“省”。(从此有了“省”的名称)
10、〈明清〉省,府,县(延续至今)
注意:秦→宋,均有郡、县。三省六部制从隋朝到清朝从未变过,李世民正式定名。三生六部制中六部,隶属于尚书省。三省六部制的确立,表明了传统社会中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的成熟。唐玄宗设立翰林学士,不是正官,宋时成为正官。中国疆域的基础是在乾隆年间最终确定的。元朝中央政府称:尚书省。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
科举制度
1、夏商周——世卿世禄制、西汉——察举制、三国魏——九品中正制。
2、隋朝,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恢复州县地方官举士的方法。隋炀帝设“进士科”,以考试方式选取士人。内容有:时务策,进士科,明经科。
3、唐朝,考试类别有:常科与制科。内容:明经科、诗赋取士、行卷1)常科考生:生徒和乡贡。生徒:中央及地方学校的学生。乡贡:须先由州县考试合格才能至京城参加考试。地点:尚书省,简称“省试”。负责部门:最初由尚书省吏部掌管,后改由礼部负责。时间:春季,称“春闱”(闱是考场的意思)内容:各科不一。进士科:时务策,诗赋。武则天创立武科。
2)制科考生:考试对象多属知名人士。非常设考试,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因非正途出身,往往不被人重视,被称为“杂色”。唐朝以后,也称为“恩科”。
4、宋代科举比唐代有发展。级别:州试,省试,殿试。三舍法:外舍生,内舍生,上舍生。三甲: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南宋后,第一甲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5、明清两代为科举制度的典型。明清科举制度分乡试、会议和殿试三种。三考出秀才:县试、府试、院试。(参加这三个考试的考生均称“童生”,院试合格者为“生员”,俗称“秀才”)三试出进士:乡试,会试,殿试
考试科目: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医等专业。考试方法:贴经,策论,诗赋
宗法制度
1、族亲制三族:父母,兄弟,妻子。
2、九族: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儿,孙,曾孙,玄孙。
3、大小宗:大宗(嫡系),小宗(庶系)
4、商代出现,周代的是中国传统完整的宗法制。5、在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家天下,家国同构,封国制度不断,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民族
1、中国历史上只有月氏族的主体在公元前2世纪迁到中亚了,其他各民族都没有完全离开过中国。
2、从境外迁入中国的民族是朝鲜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
3、中国历史上,除汉族以外,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女真、蒙古、满族都曾经建立过统治中原地区的政权
4、所谓“五胡”之说,即匈奴、鲜卑、羯、氐、羌。
5、吐蕃民族在我国史书中记载的最早时间是(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吐蕃人、羌人)。东北平原上居住过(鲜卑、契丹、满、金人)。蒙古高原居住的少数民族,秦汉以后有(匈奴、鲜卑、契丹、党项、突厥)。底格里斯与幼发拉底两河流域。元朝进行了大运河的开通,它北起(通州),南达(杭州)。黄河流域古有:华夏族和东夷族。用狗拉爬犁的民族:赫哲族。北魏在洛阳设四夷馆接待外国客商。居“天下形势”之说的地方是(山西)。古代,分割着东方与西方两大文明世界的高原是(帕米尔高原)。
五服制
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1).斩衰: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作,衫缘不缝边。为期3年。适用于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女为父。2).齐衰:丧服用粗麻布制作,逢边。为期1年。适用于为伯父母,叔父母,祖父母。3).大功:熟麻布。为期9个月。适用于为姑母,丈夫的祖父母,伯父。4).小功:熟麻布,细工。为期5个月。适用于为外祖父母,丈夫的姑母。5).缌麻:麻布丧服。为期3个月。适用于为岳父母,堂伯叔。
社会结构的特征:家天下,家国同构,封国制度不断,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儒墨两家被称为“显学”。
1、孔子主张:仁礼是核心。仁爱(核心),正名,天命,中庸(最高道德)。
2、孟子政治主张:仁政、王道(以德服人)、民本。性本善。寡欲。义。论诗主要强调“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孟子提出了不违天时的观念。
3、荀子主张:性本恶,明于天人之分。
4、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老子》又叫《道德经》5、庄子主张:万物奇一,逍遥。
6、战国韩非子总结慎到(势)、申不害(术)、商鞅(法)主张:法术势。战国,魏国李悝《法经》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中国古代最后一部封建法典《大清律例》。
7、纵横家:苏秦、张仪。以连横、合纵政策。
8、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杂糅”各家学说
9、20世纪30、40年代新儒家的代表冯友兰、贺麟。
10、名家又称刑名家,创始人是春秋时代郑国的邓析,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公孙龙、惠施。
11、阴阳家以战国时期的邹衍为代表。12、墨家代表“侠文化”传统。
宋明理学:北宋有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在南宋有朱熹、陆象山、王阳明。
程颢,程颐(真正奠基人)“存天理,灭人欲”“知先行后”。程颢、程颐把“理”或“天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体现在伦理道德上,就是三纲五常。
周敦颐提出“文以载道”这一艺术命题
朱熹,认识论:格物致知。
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宋明理学中心学的集大成者。
陆九渊,“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思想体系。
1、分两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王守仁(阳明先生)。陆九渊(象山先生)。二人为心学。2、分三派:张载的气本论,朱熹的理本论和王阳明的心本论,三者都否认鬼神的存在。
天人关系:〈西周〉“天命论”〈春秋〉子产“天人相通”〈战国〉孟子“天人同流”〈汉〉董仲舒“天人感应”〈北宋〉张载“天人合一”。
如何让考研变得容易?
上外考研辅导·高译教育寒假入门集训班报名通知
上外考研辅导暑期集训班课程与组合型课程介绍—高译教育
年考研冲刺复习备考建议
高译教育-专注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和上海院校外语专业考研辅导及高级语言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