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西 >> 国家气候 >> 中国人在地球上发现两块新大陆,但隐藏了,
美国人的最后一次载人登月任务是在年12月19日完成的,从年到年,美国人成功完成了六次载人登月任务,可是,自年以后,美国人就再也没有重返过月球了,至今已经将近有半个世纪的时间了。现在,关于阿波罗登月计划有两个疑问,第一,美国人为什么不再登月了?第二,美国究竟有没有去过月球?
美国人登月的照片
其实,早在年的时候,美国人比尔·凯恩就撰写了一本名为《我们未曾登陆月球:美国的亿美元诈骗》的著作,比尔·凯恩是美国洛克达因公司的高级技术顾员,洛克达因公司主要负责土星五号火箭发动机的建造,美国的载人登月任务使用的就是土星五号火箭,比尔·凯恩认为,当时登月成功的概率仅为0.%,对于美国NASA来说,伪造一个登月的影片远远比完成一个真实的载人登月任务要简单。后来,也有人认为,美国人当时只不过是接近了月球,但是,宇航员并未实际登陆到月球的表面,他们在月球表面的活动是在地球上的摄影棚里拍摄的。
对于登月的真实性,美国NASA也出面作了很多解释,所以,美国究竟有没有去过月球,至今仍然是个疑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中国人完成了载人登月任务以后,这个谜底也许就揭开了。
美国的土星五号火箭
美国人到了年以后,为什么再也没有登陆月球了呢?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登月是美苏太空竞赛的一部分,其政治、军事方面的意义远远大于经济利益,整个阿波罗计划花费了约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多亿美元,登月耗资巨大,但却无法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当美国人在太空竞赛上取得优势地位以后,就没有必要再登月了。
其实,中国的郑和下西洋也同样面临着两个问题,第一,郑和的船队有没有去过美洲?第二,郑和下西洋结束以后,明朝为什么再也没有类似的航海活动呢?
郑和的船队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根据明代绘制的《郑和航海图》可知,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了麻林地,麻林就是今天肯尼亚的马林迪,但是,在年的时候,英国人加文·孟席斯写了一本名为《:中国发现世界》的畅销书,加文·孟席斯原本是一名服役于英国皇家海军的潜水艇指挥官,他认为郑和船队曾经完成了环球航行,中国人早在年,就发现了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美洲和大洋洲这两块新大陆其实是中国人发现的。
孟席斯的证据有哪些呢?第一,郑和船队曾经绘制了一张世界地图,这张世界地图上面有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哥伦布当年发现美洲,就是利用了这张世界地图。第二,今天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纳瓦霍人和佛罗里达州的莫斯库克人即是中国人的后裔,他们的祖先是郑和船队的船员。第三,在欧洲人发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前,这里有一些聚落是中国人建立的。
根据明朝人在年绘制的世界地图绘制的地图
孟席斯的这一观点提出来以后,在世界历史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无异于颠覆了人们以往的认知,如果孟席斯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世界历史将会被改写。
郑和的船队到底有没有去过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目前仍然有争论,一些学者认为,郑和最早发现了新大陆,而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发现世界》的很多论点缺乏有力的证据。
支持郑和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观点的学者,一般认为郑和船队在第六次下西洋期间到达过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郑和航海图》
明成祖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年3月3日),郑和率领船队第六次远航,准备前往榜葛剌(今天的孟加拉),后来到达古里(今印度西南部的卡利卡特),船队在古里停泊了一段时间,郑和重新调整了船队,洪保率领一支船队驶向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周满、周闻率领的船队驶向美洲,而杨庆率领的船队则驶向了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岛和好望角,郑和本人率领的船队没有一同前去,实际上,是郑和船队的分支发现了美洲、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好望角。
既然郑和船队到达过美洲、澳大利亚等地,那么,这些地方的人有没有来到明朝朝贡呢?其实,在明清时期的史籍中,还是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的。
明代进行远洋航行的船只
明代著名书法家祝允明写的《野记》中有巴喇西国来明朝朝贡的记载,此事也被记录在《明史》等史籍中,巴喇西国在今天的美洲,祝允明生活在年至年的明朝,《野记》一书大概成书于年,此时,欧洲才刚刚发现美洲,如果不是中国人最先发现了美洲,在正德六年(年),明朝如何与美洲国家建立朝贡关系呢?巴喇西国的贡品有祖母绿,祖母绿是非常贵重的宝石,祖母绿的主要产地在哥伦比亚、巴西、南非、印度、俄罗斯,另外,中国的新疆、云南等地也有祖母绿,《明史》记载,巴喇西国在“南海”,巴喇西国的使臣先是“舟行四年半,遭风飘至西澜海”,然后又漂流八日,到达吉零国(今孟加拉北部一带),在孟加拉北部一带居住了一年,又到达了秘得(今不丹),在秘得居住了八个月,沿着陆路,走了二十六天,到达了暹罗,巴喇西国使臣又在暹罗居住了四年,正德六年,经海路,到达中国,向明朝皇帝进贡了金叶表、祖母绿、珊瑚树、琉璃瓶、玻璃盏、玛瑙珠和胡黑丹等物品。
巴喇西国为什么在美洲呢?根据地理位置和当地的物产,可以推断出来。
南美洲地形图
巴喇西国在“南海”,这里的“南海”指的是赤道以南的广袤的大海,巴喇西使臣来中国朝贡,“舟行四年半,遭风飘至西澜海”,后又漂流八日,才到达孟加拉北部一带,又进贡了祖母绿,可知,巴喇西国极有可能在今天的哥伦比亚或者巴西,而南非、印度、俄罗斯等地的人来中国,不需要“舟行四年半”,又漂流八日,才能到达今天的孟加拉国。
《明史》中记载的古里班卒,很有可能在今天的澳大利亚和南非,永乐年间,古里班卒国曾派使臣来明朝朝贡,《明史》说:“(古里班卒)其土瘠谷少,物产亦薄。气候不齐,夏多雨,雨即寒。”夏天多雨,一进入到夏季,天气就变冷,这种气候特征不可能出现在北半球,只有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才符合这种特征,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多雨,因为北半球的夏季是南半球的冬季,所以,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在7月份和8月份,会出现寒冷多雨的现象,而到了12月份和1月份,反而是炎热干燥,澳大利亚的南部和南非的南部在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符合“夏多雨,雨即寒”的特点,明嘉靖年间成书的《皇明四夷考》中又说:“(古里班卒)俗质朴,男女被短发,假锦缠头,红油布系身,物产甚薄”。如果古里班卒是在南非,那么《明史》也不会说“其土瘠谷少,物产亦薄”,南非的南部,总体而言不是很干旱,只有澳大利亚大陆,从整体上来看,比较干旱,“物产亦薄”,因此古里班卒很有可能在今天澳大利亚的南部一带,既然,澳大利亚南部的部落能够来明朝朝贡,那么,郑和船队航行到澳大利亚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扩展明朝的朝贡体系,正如《明史·郑和传》中所说的那样,“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当时的中国对外出口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但是,海外却没有什么商品是中国人需要的,因此,郑和下西洋并不能给中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反而会增加财政负担,到了,明宣宗以后,明朝政府就没有再次组织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活动了。即使是郑和的船队最早发现了美洲和澳大利亚这两块新大陆,但是,在后来的历史时期,也被隐藏了,以致于到了现在,人们已经搞不清楚郑和的船队到底有没有去过美洲和澳大利亚,而郑和的航海活动被隐藏,直接的原因就是在成化年间,明朝官员销毁了郑和的航海资料。
刘大夏
郑和下西洋的详细档案保存于兵部,成化年间,明宪宗欲效仿明成祖,派人再次下西洋,于是就让官员去兵部寻找郑和下西洋的档案,但是,兵部的官员找了三天都没有找到这些档案,原来,郑和下西洋的档案早就被兵部车驾司郎中刘大夏藏了起来,刘大夏认为郑和下西洋,“废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然寻得奇宝而回,却没有什么益处,而且刘大夏还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一时敝政”,留下来的档案应该全部销毁。明宪宗找不到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就没有再次派人下西洋。刘大夏销毁郑和下西洋的档案,是为了减轻明朝的财政负担,怕劳民伤财,但是,却给后世之人研究郑和下西洋带来了困难,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的地方究竟是哪里?到底有没有发现美洲和澳大利亚?这样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发现美洲新大陆,从现阶段看,对人类的意义远胜于第一次登月,因为新大陆的绝大部分地区,气候适宜,人类可以在此繁衍生息,而火星、月球这样的外星球,暂时还不适宜居住,未来,开发月球和火星,还需等到人类的科学技术再进一步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