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西 >> 国家气候 >> 谁说建筑大师的手稿一定要中规中矩有些手稿
VOARTUNION
中国古人从未把建筑当作艺术
但建筑的构成与建筑装饰早已成为一门艺术
梁思成先生的手绘更是精美不已
基本上每一幅图都可以当作一件杰出的艺术品来欣赏
他们一张张清晰的勾勒出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概要
即使在单看图纸
不看任何文字说明的情况下也能对中国古建筑有个粗略的了解
这张是宋代四川宜宾县旧州坝白塔
这张是辽代山西大同县善化寺大雄宝殿
▼
或是如彭一刚院士一般
手绘跟照片都相差无几
▼
每张手稿线条流畅
清晰的结构分析,成百上千的构件一丝不苟,中英文注解,备注详实和实物一一对应,一笔一画胜过高清扫描仪,即使外行人看也一目了然,让人连连称奇。
宋代河北正定县龙兴寺转轮藏殿
草图就像是建筑师的一座还未完成的建筑
是建筑师与自我及他人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
草图因此而拥有了生命力
因为其中充满了建筑师深刻的内心斗争
印证了建筑师复杂的心路历程
并处处表现出建筑师“手”的痕迹
但实际上
好多国外知名建筑大师的手稿
可谓是风(xi)格(qi)迥(gu)异(guai)
只有你想不到
没有他们画不了的
伦佐·皮亚诺
其与理查德·罗杰斯共同设计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可谓是能载入史册的作品了
看这些手稿表达清晰,精炼至极的线条节点
再点缀上几笔色彩,整个画面设计动感十足
▼
寥寥几笔
却每笔都画到点上
▼
线条看似随意但又不潦草
偶尔的色彩点缀让画面灵动感十足
一看就是大师才有的自信、成熟
就像学霸们刷刷几笔答完了题
卷面整洁、思路清晰
一看答案,全对
潇洒的不行
▼
这位看上去就很和善的女士
作品带着静谧、朦胧的独特气质
手稿也相当温馨可爱
充满了童趣
看着心情都会变好
▼
许多人都知道
安藤忠雄没有受过专业训练
全靠阅读和旅行来学习建筑历史
是一位非科班自学成才的大师
▼
在旅行中
他喜欢用速写图
来记录自己的设计构想
安藤的成名作住吉的长屋
设计草图长这样
▼
毕竟是草图
没法做到和梁思成与彭一刚的手绘稿
一样精致美观
反正造出来的房子好看就行
▼
水的教堂
▼
光的教堂
▼
千万别觉得这些设计图太过潦草
至少也能看出一点房屋的雏形
而下面这几位的手稿
让人分分钟怀疑是熊孩子的涂鸦
密斯·凡·德罗,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
主张流动空间的设计创新概念,坚持的“少就是多”建筑设计哲学,世界上第一栋高层玻璃帷幕大楼就是出自他之手。
▼
这是他设计的
美国诺斯州普莱诺范斯沃斯住宅
▼
这是它的手稿...
确定不是在开玩笑吗?
▼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手稿看上去好像漫画啊
莫名有点萌是这么回事
▼
他的建筑设计造型奇特
充满了浓浓的后现代主义风格
的确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了的
▼
而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手稿
居然就是...一团乱麻?
▼
这些凌乱的线条真是看得一脸懵逼
大师们的心思果然不好猜
倒是觉得和病历本上龙飞凤舞的“医生体”
还有小时候放飞自我的涂鸦
有异曲同工之处
▼
右边那个建筑...是条鱼吗?
▼
前方惊现周伯通盖世神功
左手画方,右手画圆
▼
对中国人来说
或许对她的名字还很陌生
但她在世界上
绝对是建筑界的女魔头
▼
我们熟悉的许多建筑
像广州大剧院
北京银河SOHO、望京SOHO
都是她的作品
▼
但她的手稿真是天马行空、随性至极
完美诠释了什么叫
有才就是任性!
▼
不愧是将曲线玩的66的女人
恕我实在猜不出
这些图到底画的是什么啊
▼
有些建筑师把手稿画成了照片
也有些草草几笔就完毕
不论怎样
都是灵感的迸发
都是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巴西利亚大教堂/奥斯卡·尼迈耶/图源网络
▲斯特拉斯堡天顶音乐厅/StudioFuksas建筑事务所/图源网络,侵删
▲阿根廷SanBernardo礼拜堂/NicolásCampodonico/
▲米兰世博会英国展馆/WolfgangButtress
看了这些
再看看自己随手在本子上乱涂乱画的线条
是不是觉得
自己没准是个隐藏的建筑师?
如果你有想要一起探讨的想法
欢迎咨询维哥哦
?
“超想红,求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shirangr.com/gjqh/21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