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西 >> 国家气候 >> 学术邹德侬城市特色何处寻
本文原载:《世界建筑》,(07)
城市特色何处寻*
邹德侬(ZouDeNong)宋静(SongJing)
城市特色来自特定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积累。在建设中,必须保护特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积累,才能创造新的建筑文化;城市中的大多数建筑应当是配角;城市特色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
关键词:城市特色,历史文化,创造,先进建筑文化,配角
城市特色的失落,是近20年来越来越真切感受,城市的单体建筑各有各的花样,可是城市的特色却难以追寻了。人们在呼吁保护城市特色,也有的号召“打造”城市特色,无可奈何的是,中国经济转型时代的城市特色业已形成了,那就是现在我们面对的、各个城市都差不多的、混乱的“新面貌”。如果这些并不是我们的初衷,我们只有面对着它们来反省自己。
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城市特色独具的灵魂
我们可以一口气说出无数个独具特色的城市名字和出色的特征,稍加思索还会领悟到,这些特色的形成,有着必不可少的条件,如:大自然所赐的特定地理空间条件,漫长时间所积累历史文化条件以及当代社会所具有的科学技术与智慧条件。这些条件,一方面是天赐的,另方面是古人所为,而当今城市特色的形成,则取决于现在的建设者们拥有的科学技术和智慧条件。
许多城市因江河湖海而魅力独具。意大利的威尼斯(Venice)因它美丽的海湾与纵横条运河相连的个岛屿,构成举世无双的水城;而它多次易主的历史和发达的商业文化,使之成为永远阅读不尽的诗篇。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的壮丽山城重庆,漓江之滨宛如仙境的桂林,是吸引无数人群追寻奥秘城市美景的去处。自然条件,无论是优是劣,启迪着建设者的智慧。
世界水城威尼斯,鸟瞰
壮丽山城重庆;吴冠中油彩作品,在他的绘画中反复出现这座山城的景色
漓江之滨宛如仙境的桂林,年代的照片
许多城市因历史文化而光芒四射。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是一个独特而强烈的加泰罗尼亚(Catalana)文化中心,只说它的现代文化遗存,就有像世界级现代艺术大师B.毕加索(BabloPicasso)、J.米罗(JoanMiro)、S.达利(SalvadorDali)等人的艺术活动及其遗迹;A.高迪(AntoniGaudi)如梦如幻的教堂、公园和宅邸;特别值得我们回味的是,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这座不起眼的小平房,这是现代建筑大师德国人L.密斯·范德罗(LudwigMiesvanderRohe)的经典作品,就连里面的椅子,也是密斯设计的经典的现代家具。据说二战时这座小平房被毁,战后原样恢复。人们像朝圣一样,朝拜巴塞罗那的这座文化名城的文化遗存。再说我们的天津,它的九国租界,它在近代历史中与北京的特殊关系,所形成的下野政治人物的故居,它在中国现代文明启蒙中不可替代的领先地位,数第一的现代大学、现代邮政、现代交通、现代桥梁乃至现代思想……等近代文化遗存,形成了城市特色,奠定了它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B.毕加索博物馆,仅仅一张布条,点出了隐没在小巷中的大师故居,它对城市特色起的作用,抵得上无数摩天大楼
用J.米罗作品制作的有文化特色的城市环境——小广场
梦幻般的圣家族教堂,A.高迪本人和他的前任和继任建筑师,已经建造了约一个世纪,据说根据捐赠的情况,还需大约年才可能完工
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一座“小平房”点出了巴塞罗那的国际文化地位
许多城市因处理自然条件和文化遗存的智慧而令人赞叹。大自然给人们的,并不都是良好的条件,威尼斯原本是流放囚徒的一片沼泽地,整治沼泽疏浚河道的智慧使它变得风情万种。有的城市面临的是极为恶劣的条件,比如印度干热沙漠地带的古城杰伊瑟尔梅尔(Jaisalmer),哲学般的处理阳光与阴影的智慧,使得人们在争取生存的同时,创造了城市的特色:为防止风沙直穿,它有狭窄弯曲的街道;为争得更多的阴凉,沿街建筑层层出挑;为白天通风夜晚乘凉,形成以天井和屋顶平台交错的独特城市肌理——天井“黑洞”。
古城杰伊瑟尔梅尔,充满阴影的街道
古城杰伊瑟尔梅尔,独特的城市肌理
以上种种条件,并不都在一个城市中相会,而是各具其一、二。最能动的因素还是人处理城市的智慧,在时间的长河里,人们创造了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留住了让市民引为骄傲的文化遗存,城市独具的特色,也就尽显其中了。
留住秋色,迎接春光:新老建筑文化辉映让城市特色长青
在城市特色问题上,我们今天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新建设”不新,“老环境”失落,是这种“新建设”正在吞噬“老环境”,新特色难以形成,老特色正在消失。
所谓“新建设”不新,指的是建设者们缺乏新建筑文化创造力,繁忙浮躁的建筑设计市场里,业主、长官和设计者们,显富、模仿、跟风,使得许多新建筑丢掉了社会进步的责任,丧失了艺术原创的智慧。我们时代,建筑创作的主要内含是,以新需求,新手段,新思想,解决社会进步所面临的新问题,一个“新”字,是当今建筑创作的灵魂。所谓缺乏新建筑文化创造力,实质问题是缺少社会进步对建筑所提新问题的研究,缺乏对当前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回应。原动力的不足,势必促使用“易操作”的眼光,从外人那里,最方便地摘取建筑片段或理论片段,装扮自己的建筑和城市,吃了别人的剩饭还误以为佳肴。不但形成似曾相识的城市建筑乱像,也大大地损伤了一个时代的建筑文化建树。
广场风:尺度超大,消耗大量水资源和能源,而市民缺少活动场所的广场建设
欧陆风:把小建筑打扮成“欧陆”的大气派;设计失度,施工粗陋,使城市失去文化水准
对城市中历史文化遗存这些“老环境”,无非是“拆除”“改造”“保护”三个措施。文化遗存是一种特殊媒体,它刻录着无数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信息,拆除它们,就是消灭信息,对它的改造,是部分地消灭信息。当然,“老环境”并不是一律不许拆改,对此,国内有“法律”有“规定”,国际有“条约”有“宣言”,可以说,大体上原则明确,措施完备。问题在于,建筑市场执法意识的淡薄,社会建筑文化水准有待提升。因此,我们提倡树立一个“保护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信息”的观念,而不是简单地“保护老古董”,即:当我们面对“老环境”的时候,我们在面对的“历史文化信息”。这样,就会形成一种研究历史文化信息的气氛,更可能得出善待“老环境”理由。
天宁寺塔,元代的历史文化遗迹,淹没在杂乱的新建设之中
古都风貌,企图维持古都风貌的大量新建亭子,破坏了古都风貌
面对这“新”“老”之间尖锐矛盾的两端,思考20余年城市特色消长之经验,我们应当树立一个明确而坚定的信念:留住优秀文化之“秋色”,追求自主原创之“春光”,铲除模仿抄袭之“邪风”。果真如此,城市之灵魂不失,城市特色可显。
若要红花显,千篇绿叶扶:城市特色需要建筑配角
“主角”难以彰显,“配角”过于张扬,是冲淡或破坏城市特色的又一失当,一条几乎是常识的美学规律——“红花”和“绿叶”间的主从关系规律,在城市建设中被抛掉了。
城市面貌中的所谓“主角”,是建筑的主群、主体和主题,是城市“特色”的主要外显;但一个城市不可能到处充满“主角”,它还有大片的甚至占大多数的“灰色”地带,构成陪衬“主角”的“背景”即“配角”,主次辉映,相得益彰,城市特色尽显。当前的问题是,不论业主、长官还是设计者,大都希望甚至认为,所经手的建筑项目都应当是“地标”“标志性建筑”“独一无二”“和谁都不一样”“五十年不落后”“同国际接轨”等等这样的“主角”,就连本来就是城市背景的居住建筑,也有如此倾向。因此,原本处于“配角”位置的建筑和街区,就躁动不安,加上有时主角的魅力不足,难有突显。当前的城市建设,需要“配角意识”,甚至需要点儿“千篇一律”。
巴黎,海纳百川的伟大都城,成片大同小异的街区或建筑,映衬着那些特色街区和建筑。比如,老城区平稳的建筑,衬托着那些造型突出的著名历史文化建筑,总体上平静的老城区,又使得德方斯(LaDefense)新区的玻璃和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区,更显现代风姿。而这些“配角”街区和建筑,大体上是“三段”手法,坡屋顶,墙面规则开窗,窗前装饰铁花围栏。这些成片的“配角”建筑,也成为巴黎特色的组成部分,少了它们,同样没了巴黎。
巴黎局部鸟瞰,在平静的背景中,金色的荣军教堂圆顶,是视野中的主角
巴黎歌剧院周围的建筑,立面平板甚至雷同,衬托了剧院的华丽
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十分克制的新建筑
巴黎蓬皮杜中心相邻建筑,表情十分平淡
巴塞罗那,被称为“高迪的城市”,其实,高迪作品所占比例甚微。街区是平板的方格网划分,整齐的建筑高度,烘托出体型和高度都十分突出的圣家族教堂。整齐的街区建筑并非呆板,相反,富于动感的细部创造,使建筑充满生机,高迪的几座“怪”住宅就隐藏其中。高迪的几个住宅的表面几乎在流动,犹如来自千年的海底,它们在当“配角”的同时,它生动的界面,在小范围内也成为瞩目的中心。
巴塞罗那老城鸟瞰,街区的平板方格网划分,衬托出圣家族教堂
巴塞罗那米拉住宅,是隐藏在配角之中的主角,可与图18中的配角位置相对照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正面是极尽华丽的圣马可教堂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侧面是“千篇一律”公共建筑
圣彼得堡,河道两旁的建筑,大同中存小异,让视线投向底景
圣马可广场,欧洲的“客厅”,正面是极尽华丽的圣马可教堂,两侧的政府大楼和图书馆则极为克制,甚至是呆板。正因为如此,在这个市民的广场上,人们有庄严的礼拜,更有闲适的放松。圣彼得堡,彼得大帝之城,河道两侧的建筑,大同中存小异,行进在河道上,各异的桥梁和远处底景教堂或公共建筑的金色塔顶,始终是城市的主角,鸟瞰这个城市也有同样的意趣。
城市中的“主角”故然重要,但“配角”街区或建筑,必不可少。不但应当意识到“配角”的作用,更应当耐住当配角的“寂寞”,在遵从城市意匠同时,积极地创出应有的特色配角。配角,组成整个城市特色的大部分。
数千年太久,也非朝夕:城市特色是建筑文化的积累过程
城市建设中的“速度优先”模式,不利于城市特色的形成和保护。“速度优先”模式,是计划经济时代建设活动的产物,许多建设项目,以某种“赶超”为目标,实行“突击”“献礼”“大干快上”。尽管这种活动有时解决问题,也很好看,但脱离科学周期建设活动,不但影响建设质量,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也有悖于城市特色的形成。城市特色需要时间作历史文化积累,“打造”不是形成城市特色的正常方法。
特定地理空间条件,给城市特色一个“舞台”,漫长时间的历史文化积累,一代代人的聪明智慧,决定了城市特色的去向。欧洲许多国家的著名教堂建筑,或经战乱更朝换代,或因缺少资金技艺,往往需要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才能落成。落成的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如街区广场等环境,深深刻印着这段历史文化的信息。佛罗伦萨花圣母主教堂,年开始建造,14世纪中叶完成了中殿,直到年还没有解决在庞大的八角形空间上建立穹顶的技术问题。建筑师F.布鲁内莱斯基(FilippoBrunelleschi,-)成功地解决了技术问题和建筑机械,年施工,年大体完成。建筑师F.布鲁内莱斯基的坐像,也被嵌在教堂旁边的建筑上,他手执图板、圆规,眼盯着硕大穹顶,为这个被誉为文艺复兴时代“报春花”的穹顶自豪,也为它是否安全担忧。时间和智慧,造就了花圣母主教堂,造就了市政厅和市政广场,从而造就了这座号称“花城”的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
佛罗伦萨花圣母主教堂,被称为文艺复兴“报春花”的大穹顶
在教堂一侧的建筑师F.布鲁内莱斯基坐像
巴西利亚新都,飞鸟状的总图
巴西利亚新都,超尺度的街道
昌迪迦尔中心,超尺度的平面
昌迪迦尔中心,高等法院
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城市及其特色似乎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里“打造”出来,如巴西的新都巴西利亚和印度旁遮普邦首府昌迪迦尔。年巴西新当选总统库贝切克提出,用5年的时间(一个任期)完成50年的事儿,委托O.尼迈耶(OscarNiemeyer)等建筑师,开始新都巴西利亚的建设;在印度独立不久,尼赫鲁总理邀请欧洲最具“新精神”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于开始新都昌迪迦尔的建设。这两个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国家领导人亲手抓的国家顶级项目;有世界顶级建筑师主持;规划设计施工一次到位;完工之后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这种激烈的舆论褒贬,倒是十分正常,例如,巴西利亚尽管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人们还是强烈批评它“好看不好用”。要调整美丽的城市外表同人的日常生活之间的矛盾,这种“打造”就不灵了,这就开始进入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的进程,几十年过去了,巴西利亚和昌迪迦尔,所遇到的问题,与多数旧城市改造并无两样。
城市特色的形成,不能“速度优先”,虽然建设者和使用者都很心急,无奈有个历史文化的积累的规律,这一过程,数千年固然太久,也并非几个朝夕可以造就。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
邹德侬宋静赞赏
人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白癜风有遗传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shirangr.com/gjqh/18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