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西 >> 地形地貌 >>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6263
作者简介:
啊聪,94年被生于河南商丘,年的6月,22岁的他揣着百余块人民币离开老家,背着吉他音箱,一边走,一边唱,走出了亚洲,穿越了非洲,经过南美,北美,最终经历两年的时间,绕了地球一周..
而本系列连载的主要内容即是:这段年-年期间,笔者绕了地球一周的真实经历。
因为本人回到亚洲时年未满24周岁,故此经历取名为“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望以此鼓励更多的年轻朋友们在自己所热爱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看到更多..
年6月-年6月:(亚洲)????中国-????蒙古国-????土耳其-(非洲)????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莫桑比克-????斯威士兰-????南非-(亚洲)????阿联酋-(南美)????巴西-????巴拉圭-????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秘鲁-(北美)????美国-(亚洲)????中国澳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印度-????尼泊尔-????中国
本系列连载内容承接上个系列《我的“大学”》:
连载《我的“大学”》01-05(叛逆少年篇)
连载《我的“大学”》05-10(年的川藏线,珠峰大本营和冈仁波齐,阿里环线篇)
连载《我的“大学”》10-14(因为来自河南被赶下车,年冬天从北京搭便车到拉萨,尝试不花钱的旅行篇)
连载《我的“大学”》14-20(放弃高考,18岁少年骑单车北上俄罗斯篇)
连载《我的“大学”》20-22(离开中国,“大学”全篇正式开始)
连载《我的“大学”》22-25(“爱情”结束,手机被偷,遇到活佛,拿到众筹,年骑行西伯利亚上篇)
连载《我的“大学”》25-28(我和我的小狗“好运”,遇到图瓦草原的“卓玛”,年骑行西伯利亚下篇)
连载《我的“大学”》28-31(我的另一只小狗“自由”,初拍纪录片,“不带钱出门的尝试”开启篇)
连载《我的“大学”》31-35(“不带钱出门的尝试”成功,真诚表白被拒,骑行生涯告一段落,重返俄罗斯篇)
连载《我的“大学”》35-38(在西伯利亚搭便车遭遇持枪抢劫,别开生面的俄罗斯旅行者聚会,初次穿越亚欧大陆篇)
连载《我的“大学”》38-41(从午夜的莫斯科郊外搭便车去圣彼得堡,在中餐厅打工,难忘的圣彼得堡生活篇)
连载《我的“大学”》41-43(再次表白被拒,在云南拍短片,从北京搭便车去俄罗斯北极圈出发篇)
连载《我的“大学”》43-47(二次穿越亚欧大陆,越过北极圈,经历极昼,从北京搭便车去俄罗斯北极圈完结篇)
连载《我的“大学”》47-50(年马年转冈仁波齐,从新疆搭便车“新藏线”回拉萨篇)
连载《我的“大学”》50-53(年从拉萨55天走路到尼泊尔加德满都出发篇)
连载《我的“大学”》53-56(趟水过河,走出雪地无人区,走路到另一个国家,从拉萨走路到尼泊尔完结篇)
连载《我的“大学”》56-59(骑摩托环绕尼泊尔,年的印度,孟加拉篇)
连载《我的“大学”》59-62(在孟加拉国连续被偷钱包和手机,在泰国被偷相机,“祸不单行”,从南亚到东南亚篇)
连载《我的“大学”》62-65(在泰国街头扎营相机被偷失而复得,第五次进藏,纯徒步去老挝出发篇)
连载《我的“大学”》65-68(六十天纯徒步到老挝琅勃拉邦精华篇)
连载《我的“大学”》68-70(老挝,柬埔寨,越南,回到商丘,“毕业”,全连载完结篇)
本系列已连载的前篇内容: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01-10(全篇前传:从《我的“大学”》到再次出发)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10-14(商丘,郑州,拉萨,乌兰巴托,全篇正式开始)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14-19(蒙古国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19-23(遇到沙发客大王,美好伊宁,二游新疆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23-27(在土耳其拍祝福,在埃及金字塔附近扎营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27-31(遇到贵人,遇到“无理乞讨”,在尼罗河畔连唱一周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34-37(在非洲的兰州面馆做“服务员”,与众不同的埃塞时间,在“黑市”倒换美金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37-40(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我的东非“展览我”之旅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40-43(在坦桑尼亚拿到美国签证,体验“坦赞铁路”,来到赞比亚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43-45(在维多利亚大瀑布饮拉萨啤酒,津巴布韦,莫桑比克,靠“关系”拿到斯威士兰签证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45-47(抵达南非,从开普敦走路去好望角,“22岁,穿越非洲大陆”行程完结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47-51(从非洲到南美洲,巴西初印象,办阿根廷电子签证被网友骗钱,圣保罗,里约,巴西利亚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51-54(“免签”到巴拉圭,参观伊瓜苏瀑布,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攒钱买新的音箱,入境阿根廷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54-55(搭便车到阿根廷南部“世界尽头”乌斯怀亚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55-58(从乌斯怀亚搭便车北上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二次穿越巴塔哥尼亚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58-60(圣地亚哥,瓦尔帕莱索,“沙漠小镇”圣佩德罗德阿塔卡马,搭便车到智利北部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60-62(体验徒步乌尤尼盐沼,在“切格瓦拉离世地”扎营过夜,“世界最高城”波多西,玻利维亚篇)
本篇《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62-63:内容约字,阅读需要12-16分钟。
本篇时间线:年8月-年9月。“我”23岁。
(六十二)结识新朋友在玻利维亚上电视
和我在阿根廷还有智利的行程一样,我也非常巧合地最终在玻利维亚度过了五十天的时间。
总结来说,这五十天的前半段,我是在各处探索,从玻利维亚西部的高原地带到它东部的低地平原,从盐沼到森林,从城市到乡下,从乡下再回到城市。
而这五十天的后半段,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
我很幸运地在CouchSurfing上收到了一位来自拉巴斯的沙发主的盛情邀请(我在他们家里后来待了两三个星期的时间),这位沙发主后来也成为了跟我很要好的朋友,他曾经还在中国待过一阵子,他的中文名字叫做阿福。
阿福曾经在各地旅行,他过去的旅途经历在我看来,如同一部电影。
他在二十岁出头的那几年,曾经在一座游艇上弹钢琴,我一听这不就是海上钢琴师嘛,这岂不是可以到处游玩,还拿着工资?
实际并不是。工作只是工作。
后来他不再做那份工作,先是选择去各地旅行。
他的第一站是美国,那里跟玻利维亚比起来,物价翻了好几番,他于是也很快就花掉了他大部分的积蓄。
他从一个朋友那里得知“沙发借宿”这种旅行方式,当他到了纽约之后,在这个世界上最昂贵的大都市之一,他决定尝试一下。
他第一次沙发借宿的经历说起来也很神奇,当时他在狼狈不堪的状态下,找了好久才终于找到一位愿意接待他的沙发主。当时他到了沙发主住处的时候,已经是午夜时分,沙发主给他开了门,两个人起初并没有什么交流,只是沙发主带着他来到客厅,说“这片沙发就归你了,你先休息,有什么事情明天起来再说”。
阿福当时从其他地方奔波了一整天来到这里(纽约),他也非常疲劳了,他窝在沙发边上,很快就睡着了。
凌晨时分,天还没亮,他隐约感到有人在叫他,他眯着眼睛一瞧,是沙发主正站在他面前,他听到沙发主说:
“嘿哥们,我临时决定今天要出去度假几天,你可以在我家里继续待着,不要紧的,”说着,那位沙发主把钥匙给他放在了沙发边上,“我把钥匙留在这里了,如果你要提前离开纽约的话,就跟我打一声招呼,然后我会告诉你之后把钥匙放在哪里。你先继续休息啊,我现在就要走了,祝你在纽约玩得开心!”
阿福当时还朦胧着眼睛,他甚至觉得刚才是在梦里,沙发主走后,他继续睡去了。直到他醒来的时候他意识到这并不是一场梦。
那位沙发主的家在纽约非常繁华的市中心曼哈顿地区,那是一块位置不能再好的住处,突然间就剩下了他一个人。甚至他都还没有跟沙发主有一定的交流,他就得到了如此的信任。他十分动容地意识到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非常之难能可贵,同时这也为他省下了许多住宿的费用,从那一刻开始,他决定继续尝试“沙发借宿”的方式,往世界上更多的地方看一看。
然后他指着地图上的方向,自己的视线先去到了东方,那是他一直向往但此前还未有到过的大陆,他随后买了一张从纽约飞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机票,决定之后从欧亚之交的土耳其一直旅行到南亚的印度。
他提前找好了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沙发主,然后他才登上了前往另一片大陆的航班。
十来小时的飞行之后,他已经到了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的机场,才刚刚落地不久的他连上机场的网络,却突然发现自己还在飞机上的时候,他的沙发主给他发来的一则消息:那沙发主说家里的情况有变,不能按照原计划招待他了..
他一时之间陷入了茫然,坐在了机场的某个角落里懵了好一阵子,突然不知道该去何处。
他翻遍了通讯录,通过他的一个朋友,他得到了另外一个可以给他提供住处给他的人的号码,但就在那个时候,他的手机即将关机(那时候充电宝还不流行),他赶紧拿笔记下来那个电话号码,然后他找到了周围的一位陌生人,问人家能不能帮忙打下这个电话。
那位机场里的陌生人衣着得体大方,他也欣然地答应了阿福的请求。
然后阿福拨通了那个电话,但是电话那头的人却冷冷地拒绝了向他提供“援助之手”,说自己家里暂时不方便。
仿若那一刻,对阿福来说,连电话都是冷冰冰的。
这时那位陌生人问他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阿福心灰意冷地摇了摇头。
然后神奇的事情又出现了:
那位陌生人说,如果你不介意的话,今天晚上,你可以到我家里先休息一下。
那会儿他们两个人甚至还都不熟悉,只是借了个电话的关系,然后阿福半信半疑地跟着这陌生人离开了机场内部,那人带着他来到了一个停车场,原来这里还有一辆车。
那位陌生人从停车场取出一辆车,然后阿福也被邀请上了车,这时两个人才真的聊了起来,甚至这时他们才聊起来彼此叫什么名字。
“所以你是来土耳其旅游的是吗?”陌生人问阿福。
“对,我从纽约飞过来的。”阿福说。
“是吗?从纽约过来?真的吗?”陌生人继续问。
“对啊!”阿福说。
然后那人问阿福是跟着哪个航班从纽约到的伊斯坦布尔,阿福随后翻出来他的机票。
那位陌生人一瞧阿福的机票,一下子就乐了:
您猜怎么着,这位帮助阿福打电话,并邀请阿福去他家里住的现在开着车的司机,他的职业就是一名飞机机长,更巧合的是,阿福从纽约过来伊斯坦布尔的这趟航班,开飞机的就是他本人。
简言之就是,这位机长,从纽约开飞机把阿福带到了伊斯坦布尔,最终到了土耳其,又一路开车把阿福送到了自己的家。
这真的是天作的巧合!
后来阿福跟这位陌生人机长也成了朋友,结束土耳其的旅行之后,他来到了伊朗。
据他说他在伊朗待了两个月的时间,他没有花掉哪怕一分钱。
当时他在伊朗一边搭便车,一边沙发借宿。他每次遇到的伊朗的当地司机都特别热情,每次他搭便车,都总会遇到有人塞给他水果或是零食,也总有人邀请他去家里做客,他在不知不觉之中,度过了在伊朗的两个月的美好时光。
之后他从伊朗穿越边境来到巴基斯坦,入境巴基斯坦的时候,移民局的那位大哥跟他说,“嘿,先生,您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访问我国的玻利维亚人”,原来在过去的历史上在官方的记录中,还是从未有过玻利维亚到巴基斯坦两国的人员访问历史,阿福的旅行,甚至让他成为了第一个官方记录访问巴基斯坦的玻利维亚人。
他后来又从巴基斯坦到了印度,到了印度之后,他又延长了他的旅行计划,他想要去中国,然后他从印度辗转来到东南亚,他在东南亚拿到了中国签证,并从东南亚一带通过陆地来到了中国,他同样在中国各地搭便车旅行以及“沙发借宿”,期间也曾经有很多中国的司机邀请他去到自己的家里做客,他甚至也通过“沙发借宿”的方式认识了他当时的中国女朋友。
这一切简直都是一段电影般的经历。
就是这么一位在我看来是电影般里的人物向我发出来的“沙发借宿邀请”,我也感到非常荣幸。
而且,我最初到阿福家里的时候,他那会儿还不在玻利维亚,而是在阿根廷旅行,还没有回来,即便是那样,他还是让他的妈妈在家里给我安排了一间客房,让我住下,先休息。
起初,我在阿福家里等了阿福一个多星期,但是他还没有从阿根廷回来。后来我听他给我的建议,我去了拉巴斯附近的一个旅游胜地,的的喀喀湖。
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它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船通航的湖泊。那里的湖畔有一个可爱的小城,叫做科帕卡巴纳,我在那里待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期间我曾经还在一家酒吧里驻唱了几天(被店里的经理邀请),他们每天管我一顿饭,同时给我一些客人留下的小费。
后来我也搭船去了的的喀喀湖湖中心著名的太阳岛和月亮岛(名称都跟当地土著的宗教文化有关系)。我也在岛上度过了非常难忘的两天。
一直到阿福从阿根廷回来,我才结束了在的的喀喀湖一带的旅途,返回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
(阿福的经历也曾被玻利维亚当地的一些报纸和杂志报道,这张封面图也是他之前在中国搭便车时候的照片,搭便车的牌子上写着西安。)
(阿福的妈妈给我安排的他们家里的客房,我在他们家里断断续续总共住了大约三个星期。)
(的的喀喀湖的湖畔小城,科帕卡巴纳。)
(的的喀喀湖的湖畔,当时我也不忘在湖边打了几次拍摄“祝福”的广告,在玻利维亚的时候,我在朋友圈里也通过拍摄“祝福”,挣到了一些新的“外快”..)
(从的的喀喀湖回到拉巴斯之后,我也在拉巴斯的高处拍摄了一些“来自南美玻利维亚”的祝福。这是当时我找了路边的当地学生,帮我举个牌子,“祝福”是某位网友给她男友表白的牌子。)
(拉巴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家首都。海拔有多米。这是拉巴斯著名的高原缆车,它也是在当地非常重要的交通方式,尤其对它海拔起伏较大的城市高低区来说。)
(在拉巴斯乘缆车从较高处往较低处。)
(从缆车上看到的拉巴斯夜晚景致。)
(我在拉巴斯的街头唱..)
(拉巴斯街头某天的收成。我几乎每天都去唱,有时候累了也会中间休息一天。之后继续唱。)
我在拉巴斯跟阿福一见如故。他除了弹钢琴,也弹吉他。他邀请我去了一趟他在拉巴斯的演出现场,后来他还把我介绍给了他在当地电视台里的朋友。我被电视台里的人叫去做了一期电视节目,聊我怎么就揣着百余块钱从中国,离开亚洲,经过非洲,之后再来到南美的经历。
(我与阿福)
(阿福也有他自己的录音“工作室”,他也帮我录了首我的东西,这是我在南美洲自智利圣地亚哥之后,我第二次录自己的东西。)
(在玻利维亚的电视访谈留念。)
其实我们在外的旅途,往往最大的收获也都是通过我们在旅行路上遇到的这些人,以及那些事。所谓旅途的质量如何,往往也都取决于这些。
往往一段回忆是否难忘,也同样取决于参与这段回忆的那些人。
我跟阿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惺惺相惜。
我们彼此都觉得对方是激励也是鼓励。同时我也怀着非常的感激。
离别前,我又想到多年前我在俄罗斯的时候,那时候我在西伯利亚骑单车旅行。
当年曾有一对西伯利亚当地的夫妇邀请我在他们家里住,那个时候我还是个18岁的少年,我走的时候,他们硬是要给我塞钱,我首先的反应当然是要拒绝,但是随后我听到这样的一番话,他们说这钱不是他们的,而是曾经帮助过他们的那些人的钱,他们如今只是想让这份“钱”继续传递下去,他们不能把这些钱还给别人,对我,只是把一份感恩继续传递下去。
当年帮助阿福的那些人,阿福也没有办法直接再回报给那些人,所以阿福也就在今天选择了帮助我还有其他更多的旅行者(“沙发借宿”等),他也在继续传递着曾经他有过的那些感恩。
我离开拉巴斯的时候,阿福一直把我送到了车站,直到我上车的时候他还在跟我挥手致意,我当时感到无比的温暖。这些似乎也是阿福在他的旅途中体会过的温暖。
这些温暖对我来说,也都意味悠长,它也不只属于我和阿福。我也将注定在未来的某天,让这些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玻利维亚也有个号称“死亡之路”的地方,据说就是当年修路的时候,因为海拔太高,修路的条件太恶劣,要了很多人的性命,离开玻利维亚之前,我也去到那里看了一下,当然了,跟西藏比起来,能说得上是小巫见大巫。但如今的“死亡之路”,也是当地吸引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拉巴斯城外三个小时路程有一个村庄,许多年前来了很多非洲裔的难民,后来他们定居在此,我也专程过去探索了一番。据说这也是玻利维亚的唯一一个非洲裔聚居的村庄,我跟孩子们一块在他们学校的操场里踢了会儿足球。)
(玻利维亚“非洲村”的乡下风光)
(小城的路边摊,玻利维亚版本的肥肠小吃)
?
?(离开拉巴斯之前,我和阿福在他们家里包了回饺子。)
(从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的陆路口岸,凭借美国签证免签入境秘鲁。年9月22日。)
(六十三)徒步“天空之城”-马丘比丘
还未正式入境秘鲁之前,我就已经收到了一位在秘鲁的沙发主的邀请。
(未完待续..)
shancon这份鼓励也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