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

圣农发展系列1白羽鸡行业分析

发布时间:2021/6/14 18:23:50   点击数:

最近持有了圣农发展的股票,且存在20%左右的亏损,且又听“伯庸智库”的音频,觉得炒股还是需要从底层逻辑理解股票和行业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底。这也是真正开始价值投资的契机。

圣农发展日线和周线,从周线看目前处于趋势线底部

恰好在雪球看到一位博主的文章,觉得写得很有深度,搬运过来,以便为了后面学习。

周而复始白羽鸡行业周期分析

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核心理论,也是一直提醒自己的原则。

1:不买不懂的公司(行业)

2:买入的不是股票,而是买入的是公司,成为公司股东。

3:公司的唯一价值标准。未来现金流折现

4:思考方向:生意模式企业价值与价格

为什么研究白羽鸡行业

1:相对其他行业容易弄明白,行业核心是供需关系,容易从现有数据分析大致推导出来。

2:现在白羽鸡行业属于下行期,白羽鸡周期底部和顶部的价格,有3-7倍的价格差。市场情绪化很严重。能用很好的价格,买到好的公司。

3:白羽鸡的生意模式,总体不是很好,属于强周期性行业。但是肉类是生活必需品。禽肉和其他肉类也具有明显产品差异化。始终保持一定市场份额和销量,长期向上发展。

我将从3个大的步骤进行。

一:行业的角度

二:公司角度

三:实地考察和验证

此篇第一步骤:行业篇

行业篇简要:

一:白羽鸡的介绍

二:白羽鸡产业相关公司股票变化情况

三:行业往年周期回顾和分析

四:白羽鸡行业周期性深入分析

五:行业重要数据和背后的意义。

六:白羽鸡饲料,农产品大豆和玉米情况

七:总结

一:白羽鸡的介绍

先说总结:白羽鸡是属于嘴上的生意,是刚需产品,长期来看是向上发展。不用担心行业变成夕阳行业,因为供需问题,是一个强周期产业。

白羽鸡的图文介绍

全球鸡肉消费情况:

人均消费情况:

人均鸡肉消费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长期仍有改善潜力

随着饮食理念逐步改善,需求增加前景仍然广阔。从人均鸡肉消费量来看,我国人均消费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目前,全球人均鸡肉消费量已从年的9.11公斤/人提升至年的13.36公斤/人。

从家庭肉类消费结构来看,中国居民鸡肉消费比重从年的14.72%提高到年的16.44%。但是,我国人均消费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年,美国人均鸡肉年消费量为48千克,巴西为45千克,墨西哥为34千克,远高于我国大陆地区8千克的水平(国外人喜欢吃鸡肉,中国人一定喜欢鸡肉吗?)。长期看,鸡肉作为国内主要的肉类消费品之一,其消费量将随着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及消费提高、肉类消费需求的提升保持长期、稳定的增长态势。此外,我国人均鸡肉消费量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肉类消费中,猪肉占据绝对统治地位,未来肉类消费结构改善,仍然利好鸡肉的长期需求.

总结:禽肉产业与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关系密切。所以,中国经济只要大盘稳,肉鸡产业就一定能永续发展。中国白羽鸡行业长期而言,需求量稳步上升,上升空间大。

二:白羽鸡产业相关公司股票变化情况

主要白羽鸡产业公司:圣农、仙坛、民和、益生。

近10年股票高峰和低谷的总结

圣农发展

益生股份

民和股份

仙坛股份

总结

1:他们都是很强的周期性,起伏时间段相近

(圣农作为龙头,近年有跨周期趋势)

2:周期低点和高点,有着好几倍的差距,幅度很大。

3:股票价格的起伏和行业周期起伏一样,和公司利润紧密相关。(虽然很废话,但是很重要,需要确定)

我们最主要的弄明白产生行业周期背后的原因。

三:行业周期回顾

白羽鸡价格周期回顾

年2月-年5月白羽鸡价格经历了4轮周期,最短约15个月,最长历时约31个月,价格波动周期长短不一。

第1轮周期:西式快餐发展迎良机,速生鸡叠加流感疫情打击市场

从年2月-年4月,历时15个月。

西式快餐行业在中国的快速扩张给白羽鸡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根据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白羽鸡从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中国,在年以前,随着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白羽鸡行业经历了需求持续扩张的时期。“速生鸡”事件叠加H7N9流感疫情使白羽鸡价格下跌,行业陷入困境。

年12月,央视曝光了“速生鸡”事件。此次风波后,消费者消费白羽鸡的信心受到了打击,白羽鸡需求下滑,价格大幅下跌。我们认为,“速生鸡”事件过后,消费者更加注重食品安全问题,也推进了行业向一体化养殖模式的转型。

根据人民网,年3月3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根据农业农村部,截至年5月20日,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共检测到53份H7N9流感阳性样品。

受H7N9流感疫情的影响,消费者对白羽鸡的需求大幅下滑,白羽鸡产能难以及时调整导致供过于求,白羽鸡行业陷入了困境。

第2轮周期:疫情消散使需求回暖,经济增速放缓导致消费下降,需求下降。祖代鸡大量引进,导致供应过剩。

从年4月-年10月,历时31个月,白羽鸡价格为5.29-10.41元/公斤。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肉类消费萎靡导致年白羽鸡价格大幅下跌。年开始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年的10.6%下降到了年的6.9%。随着宏观经济增速的持续下滑,畜禽肉类消费需求逐渐萎靡。-年,全国鸡肉总消费量为负增长;餐饮业营业额虽仍保持增长,但是增速明显放缓。

年我国祖代鸡更新量处于万套的高位,而祖代种鸡传导至商品代肉鸡出栏需要约16个月的时间;供给宽松叠加需求下滑,白羽肉鸡行业在年陷入深度亏损。

第3轮周期:主被动去产能效果明显,强制换羽使行业再陷困境

年10月-年2月,历时17个月,白羽鸡价格为4.21-9.74元/公斤。

白羽肉鸡联盟成立,行业开始主动去产能。根据全球品牌畜牧网,年1月中国畜牧业协会成立了白羽肉鸡联盟,旨在促进白羽肉鸡消费,加强行业自律,推动白羽肉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随着白羽肉鸡联盟的成立,我国加强了对祖代鸡引种的管理,行业开始主动去产能,从源头控制供给的方式来解决行业因产能过剩持续亏损的困境。

年,我国祖代鸡的引种量已下降为万套。同时年行业陷入深度亏损,养殖户逐渐退出市场也导致产能主动下降。引种国封关,行业开始被动去产能。

年,我国白羽鸡主要引种国美国和法国相继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导致封关,行业进入被动去产能阶段。行业主动去产能叠加引种国封关,使得白羽鸡价格迅速上涨,

在年3月达到阶段性高点。强制换羽使行业再次陷入深度亏损。由于行业内普遍看好祖代鸡产能收缩带来白羽鸡价格上涨,因此在本该去产能的阶段对祖代种鸡和父母代种鸡进行了大量的强制换羽。年6月开始,后备父母代种鸡与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的比值明显上升,表明父母代种鸡强制换羽的数量大。

年初,H7N9流感再次爆发使白羽鸡消费端呈现低迷状态;同时,疯狂补栏和强制换羽导致供需过剩,白羽鸡价格下跌,行业再次陷入深度亏损,养殖户信心再度遭受打击。

第4轮周期:供需偏紧叠加对猪肉的替代作用,价格持续上涨,祖代更新量高增,新冠疫情,需求量减少。年进入下行。

年2月至今,历时超过40个月,白羽鸡价格高点已突破10.85元/公斤,处于历史相对高位。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年以前我国祖代鸡总更新量处于持续性上升态势,年达到顶峰的万套左右,而在之后的连续2年出现断崖式下跌并持续处于低位,年和年的祖代更新量分别为69和75万套。

本次产能去化在年逐渐传导至商品代肉鸡终端,市场消化了过剩的供给量,缓解了行业产能过剩的严峻形势。H7N9疫情缓解,禽链需求回稳。根据搜狐网,年三季度后H7N9影响逐步减弱,消费需求有所回升,白羽鸡价格实现阶段性上涨;但年年底由于前期强制换羽导致毛鸡出栏量增加叠加受环保因素影响北方多地工厂、工地停工,屠宰场等多个鸡肉销售渠道不畅,白羽鸡消费需求回升不明显,导致鸡肉价格回升缓慢。

年开始,禽流感疫情明显减弱,禽链需求保持平稳增长。受非洲猪瘟影响,白羽鸡对猪肉的替代作用增强,支撑白羽鸡价格上涨。猪肉作为我国最大的动物蛋白来源,每年的需求量极其庞大。

年8月我国爆发非洲猪瘟疫情,首先在北方各省迅速扩散,而北方是白羽鸡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地区,非洲猪瘟影响下猪肉供给预期出现短缺,白鸡肉作为猪肉的替代消费品,消费需求上升,推动白羽鸡价格持续上涨,养殖环节保持高盈利状态。

年,猪肉价格达到高峰,白羽鸡代替作用加强,需求量上升。而,祖代鸡只有60多w更新量,历史更新量低值。造成,年白羽鸡供应不足。白羽鸡价格达到历史最高值。

年,年初生产供应增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消费不振的影响;另外也有猪肉供应随着生产恢复而逐步增加,鸡肉对猪肉的消费替代作用减弱的原因。从供应方面来看,鸡肉产量显著增加。白羽鸡进入下行期,直到现在。

总结:周期产生的原因

市场行情好—加大产能—供应过剩—市场行情差—产业去产能—供应不足—市场行情好

所以白羽鸡行业,最本质的原因。供—需的关系影响价格。

需求的问题:

短期来看,年需求量差不多,都是50亿只上下销量(行业暂时的天花板),其中也会有事件影响其需求量,例如:禽流感、生长激素疫情等事件。而影响到需求,但是最终需求量还是回归,长期来看也是再增长。

供给问题:

供给问题是白羽鸡价格波动最为主要原因。而白羽鸡的产能核心是祖代鸡。祖代鸡的引进也就成为未来周期可预的主要因素。

所以祖代鸡是鸡周期的关键因素。

我们先了解白羽鸡生长周期,才能清楚祖代鸡和白羽鸡周期具体关系。再通过祖代鸡等各种行业数据,和历年行业周期情况,推算出周期低谷和高峰的大概时间。

四:白羽鸡行业周期性深入分析

通常,我国从国外引进白羽鸡祖代一日龄苗。祖代一日龄苗经过24周育雏育成期成长具有产蛋能力的成熟祖代,并开始为期40周的产蛋期。

当产蛋期达到第20周时,祖代白羽鸡进入产蛋高峰期,当产蛋超过40周后,由于产蛋率下降及养殖成本提高,通常需要对祖代鸡进行淘汰。祖代鸡产完父母代种蛋后,经过3周孵化期,父母代种蛋孵化出父母代鸡苗。父母代鸡苗经过24周育雏育成期后进入产蛋期,产蛋40周后对父母代鸡苗进行淘汰。父母代产出的商品代鸡蛋经过3周的孵化,产生商品代鸡苗。商品代鸡苗一般经过45天左右的育肥后体重达到2.5-3kg,成为具备出栏要求的商品代毛鸡。白羽鸡祖代到父母代的扩繁比例为1:45-50;父母代到商品代的扩繁比例为1:-。

从周期图可以分析得到(不考虑强制换羽情况下):

1:祖代种鸡引种后成为后备祖代鸡,经过23周的培育期后开始产蛋,第66周后淘汰。

2:引进祖代鸡到第一批商品鸡投入,是60周(14个月)。即:24周(祖代鸡成熟)+3周(父代鸡孵化)+24周(父代鸡成熟)+3周(商品代鸡孵化)+6周(商品代鸡出栏)=60周(15个月--1年3个月)

3:正常祖代鸡引入到淘汰是66周(1年3个月),传导至最后一代商品鸡大概周左右,产能影响周期56-周(1年1个月——2年8个月),影响周期1年6个月

换句话说:今天引入的祖代鸡,6个月后,开始生产父母代鸡,66周(16个月)后淘汰。2年8个月后,它的效能全部发挥完。

反推出:现在的出栏的商品鸡,是2年8个月前——1年2个月前(年5月-年12月)之间(1年6个月之间)的祖代鸡后代。

根据祖代鸡更新量数据:

假设不考虑提前淘汰和强制换羽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得到理论数据。

1:年w和年w的祖代种鸡引入,导致现在在产祖代鸡处于近几年的历史高位,与年,年数量相近。也表示父母代鸡苗供应很充足.

2:论理数值上,在产祖代鸡数量,传导至27周—66周后(6个月-16个月后)的在产父母代数量。

3:反推计算,现在在产父母代种鸡是6个月-16个月前(这10个月之间)在产祖代鸡的的后代。所以,可以根据这个区域的数量,看图可以得出,大概年4月-年2月这个区间在产祖代鸡为最高值。所以预计年8月前后在产父母代鸡,理论数值上达到最高峰。也就是鸡苗供应量达到最高值。

4:在产父母代鸡数量直接反应商品代鸡苗供应数量。那推算,理论上年10月前后是商品代鸡供应数量供应达到周期最高值。

从祖代鸡数据分析总结:年行业产能充裕乃至面临过剩风险。还将行业处于周期下行期或在底部区域磨蹭。

但需注意的是,在产父母代种鸡数量,并没有按照祖代种鸡理论上的数值增加。推断:由于养殖端的亏损,部分产能已开始去化。年8月份以来父母代在产存栏有所回落,且基本回落至-年水平,这也预示着虽然祖代种鸡供仍处高位,但伴随行业产能逐步去化,年行业供给并不会快速增加。推测:年白羽鸡行情同比下滑幅度较为有限,同时也加速了行业周期底部的到来。

年内小周期的分析理解

我看雪球网友,很多人根据短期白羽鸡或者鸡苗价格走势来判断,行情变好变坏。这样很容易被白羽鸡年内小周期误导。

从2个图可以看出,鸡苗价格和白羽肉鸡价格变动很频繁,就算在周期高峰中,也会有低价格时期。同样,在周期低谷,也有高价格时期。

根据历史需求和价格看,鸡苗销售年内呈现两淡两旺季。

由于我国白羽鸡的消费群体主要为快餐、团膳,因此,学校开学、工地开工、农民工返城会对白羽鸡需求产生较大拉动。根据白羽鸡需求量的年内波动,我国白羽鸡苗补栏在年内呈现一定的淡旺季规律。一般,每年的1-3月和6-8月为年内白羽鸡鸡苗补栏旺季。2-4月和7-9月分别对应春节过后农民工返城以及寒暑假过后学生开学,并且夏季烧烤消费对鸡肉制品需求拉动明显,因此提前45天(白羽鸡育肥周期)的1-3月和6-8月为白羽鸡苗销售旺季。每年鸡苗销售旺季来临时,鸡苗价格会上涨,并出现年内最高价4-5月和9-12月为鸡苗销售淡季,鸡苗价格下跌或低位运行,且会出现年内最低价。、年春天,H7N9疫情的爆发导致1-3月旺季不旺。

鸡苗和白羽鸡的价格都是波动很大,不能作为行情好坏的指标。但是市场股票短期起伏和鸡苗价格有关系还比较密切。这里我推断是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白羽鸡周期,一直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shirangr.com/lyjd/2361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