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西 >> 国家象征 >> 距离我国遥远的国家,与我们关系很好,因太
地球之大,容纳着两百多个国家,这些国家中,必定有距离中国最遥远的一个。
要找到地球上的某一点与中国之间的最长距离,我们先来看看我国的位置——大约处于北半球和东半球的中间。
那么距离中国最远的地方,自然就在地球的另一端,也即是西半球的南部。
细致计算后可以发现,这个遥远的地方正是南美洲东南部的阿根廷共和国,是整个拉美除了巴西之外面积最大的国家。阿根廷位于南美大陆的尽头,仿佛一枚倒挂在地球底端的饰针。
它的北面和西面分别与玻利维亚、智利和乌拉圭接壤;
东面是一望无际的大西洋,浩瀚的海面连接着亚欧非三洲;
南方则是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只隔着险恶的德雷克海峡遥遥相望。
用数字来计算,从中国首都北京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直线距离约为2万公里,几乎相当于地球赤道长度的一半。
如果从地球的这一端凿一个洞,直通到另一端,终点恰好会在中国与阿根廷之间。
两个遥不可及的国家,却始终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中阿建交已逾50余年,尽管遥远,但双方的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一直在稳步发展。
记得年,中国制造的地铁列车驶过阿根廷首都的街道,成为南半球最早的地铁线路。
一百多年前,这片土地上原住的印第安人还在森林里打猎,谁能想到未来运来的列车上竟然会是中国制造。
当然,中阿两国间巨大的距离,也导致现在交往不够顺畅,由于航程遥远,两国至今未开通直达航班。
中国公民前往阿根廷,必须在法国、荷兰或迪拜等地中转,整个行程长达35个小时之久。
相比多数国家只需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中阿航线无疑让人望之却步。
那么,这个离中国最遥远的国家,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年,西班牙航海家第一次踏上阿根廷的土地,当时这里主要居住着南美原住民印第安人。
他们过着原始的部落生活,主要依靠狩猎采集为生。
但自欧洲殖民者带来更先进的武器和病菌后,大批印第安人死于瘟疫,生活在这里的印第安人迅速减少。
为重新打开这个劳动力市场,西班牙殖民者从非洲贩运大量黑奴来阿根廷,作为强制劳工和家仆。另一方面,西班牙本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也大量向阿根廷移民,使当地逐渐形成以欧洲血统为主的种族结构。
在年的西班牙殖民统治后,19世纪初阿根廷人民掀起独立战争,终于在年宣告独立,建立阿根廷共和国。
其后数十年,这个新生国家还反复经历内战和军人政变,直到年才制定宪法,确立联邦共和制。
阿根廷曾经的辉煌及后来的衰落19世纪后半叶,阿根廷凭借丰富的天然资源、广袤的土地、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开放的政策,成功地建立起现代工业体系,尤其以农业畜牧业见长。
阿根廷土地辽阔,拥有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
其中有不少是肥沃的草原,非常适合放牧,此外还有大片平原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
在这个“天然大农场”上,19世纪后期的阿根廷成功发展起了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
大量牛羊得到饲养,成片的农田上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
这些农畜产品通过出口为阿根廷带来大量外汇。
到19世纪末,阿根廷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食品和农产品出口国,被誉为“世界粮仓”和“世界肉库”。
以肉类和谷物为主的出口使阿根廷积累了大量资本,进而发展起钢铁、纺织、食品加工等工业部门。
在鼓励欧洲移民、引进外资、发展基础设施等政策的配合下,阿根廷的经济取得飞速增长。
19世纪80年代,阿根廷的经济增速飞快。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阿根廷已经跻身世界顶级富裕国家之列,其经济总量曾一度位居世界第八,人均GDP甚至高于当时的德国和法国。
在当时其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更是拥有南半球最繁华的都市风貌,一度被誉为“南美小巴黎”。
但是,阿根廷的辉煌很快就遭遇了危机。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给阿根廷的出口导向型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
大量外需萎缩导致阿根廷的农产品和工业品积压在港口,全国陷入恐慌。
此后阿根廷政局动荡,经济步入低迷期,第一产业萎缩,阿根廷国家的财政收入大幅下滑。
阿根廷曾在20世纪50-70年代恢复过一定程度的增长。
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的黄金30年,这一时期阿根廷的GDP年均增速达到8%,其经济增速一度与发达国家同步。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阿根廷的钢铁、汽车、石油等部门也取得长足发展。
但是由于长期的政治动荡和军人独裁统治,阿根廷再也无力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进入21世纪后阿根廷的人均GDP也开始下降,降到年的1.3万美元,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如今的阿根廷只能算是一个典型的中等收入国家。
尽管国力不如前,但阿根廷仍然凭借悠久的欧洲移民历史和高素质人口,保持着南美最强的文化实力。
阿根廷文化的多样性及独特魅力阿根廷是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
阿根廷的主体民族是西班牙裔,他们带来了热情奔放的拉丁文化。
与之交融的是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不同欧洲国家移民带来的文化底蕴,这使得阿根廷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格局。
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就是这个多元文化的缩影。
这座南美第一大城市被称为“南美的巴黎”,其城市风貌与建筑充分吸收了法国风格。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主要大街宽阔笔直,两旁是法国风格的公寓楼和别墅,建筑物采用统一的欧式风格,色彩统一。
与法国风格建筑并存的,还有意大利移民带来的建筑和艺术传统。
19世纪后期大量意大利移民涌入布宜诺斯艾利斯,他们在这座城市留下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印记。
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阿根廷的总统府就是意大利风格的代表。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些高级饭店和公司也带有浓浓的意大利风情。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随处可见异国情调的欧式建筑,各种外来文化在这里交织出灿烂的文化交响。
这使得布宜诺斯艾利斯成为拉丁美洲最富有欧洲风情的城市,被誉为“南美的巴黎”。
除建筑艺术外,阿根廷的文学艺术也极富特色。
阿根廷人热情奔放,崇尚自由个性,这种民族性格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
布尔赫斯、胡里奥·科尔塔萨尔等世界级文学大师就是阿根廷人。
他们的作品充满想象力,语言精炼生动,深刻反映了阿根廷人的情感世界。
此外,阿根廷的电影也颇负盛名,历年来拿下过多项国际大奖。
阿根廷的足球足球是阿根廷的国球,也是阿根廷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
阿根廷人热爱足球运动,几乎每个男孩从小就开始踢球追梦。
一说到阿根廷,人们脑海中第一印象就是马拉多纳、梅西以及那些天才级球员。
阿根廷拥有南美最高水准的足球联赛。
两大豪门球队河床和博卡青年拥有最狂热的球迷,他们之间的德比战常常吸引全世界的眼球。
阿根廷国家队曾两次问鼎世界杯,第一次是在马拉多纳率领下的墨西哥世界杯,第二次则是在里瓦尔多加盟后的86世界杯。
而且阿根廷还培养出了大量世界级球星,比如巴蒂斯图塔、迪马利亚、阿奎罗、梅西等。
马拉多纳无疑是阿根廷乃至世界足球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
这位传奇球星带领阿根廷夺得首个世界杯,个人也凭借非凡的球技和极高的领导力多次拿下世界足球先生的荣誉。
马拉多纳身后的10号球衣已经成为阿根廷国家队的永久退役号码。
如今虽然马拉多纳已离世多年,但他依然活在阿根廷球迷心中,被奉为球王和国家英雄。
如今梅西承继马拉多纳的衣钵,被公认为足坛新一代球王,这名小巫师般的前锋球技绝伦,多次荣膺世界足球先生。
他带领阿根廷杀入多个世界杯决赛,可惜最终都无缘冠军。
但阿根廷人依然寄予厚望,不过梅西也没让他们失望,分别于年和年率阿根廷队夺得世界杯冠军。
结语阿根廷是一个融合印第安文化与欧洲文化的移民国家,它距离中国两万公里,几乎是地球上的最大距离。
然而这丝毫不影响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中国人喜爱阿根廷足球,阿根廷人欣赏中国工艺品,两国之间的经贸、科技、人文交流一直在开展。
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阿之间的交流合作必将加强。
两国间的贸易投资潜力巨大,中国企业正积极参与阿根廷基础设施建设,并向其出口机电产品、轨道交通设备等。
一旦两国间直航开通,必将推动经贸合作进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