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

河南人爱说中,你可知到底啥是中豫

发布时间:2022/6/12 13:00:01   点击数:
北京看湿疹最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10114/8589789.html
摄影:刘客白河南有许多关于中的词,中原,最早的中国,天中,天地之中。河南人爱说中,一个中字,代表了河南态度。你有没有想过,河南人为啥爱说中?中,跟二十四节气有是什么关系?你所知道的阳历阴历真的对吗?为啥河南登封小县城,成为全世界天文爱好者必来之地?王小米

?撰文星芒

?版式01郑州孩子的研学之旅为啥选在登封这个小镇?登封市东南7.5公里的告成镇,几座建筑按规矩方圆整整齐齐排列,丛上俯视,是一种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排列美感。坐落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的,是一座近13米高的观星台。登封最有名的,是少林寺,少有人注意到这几座建筑。摄影:刘客白这一天,豫记研学开展了一次主题为,探索传统文明,感悟科技发展的研学活动。活动地点为登封观星台。一群来自郑州的孩子们,对这个从未见过的高大古代建筑产生了好奇。“大家知道咱河南人喜欢说中,是为啥不?”豫记研学苏冠宇老师,原中国国际旅行社的有二十余年工作经验的资深导游,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修养,他询问孩子们。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因为我们是中国!”“不对,是中原!”“大家知道快要到来的二十四节气是哪个吗?”苏老师又问。“芒种!”“那你们知道,一年四季和二十四节气,到底是谁规定的吗?”这下难倒了孩子们,大家都争论起来,“是科学家吧!”“是大自然吧!”苏老师指了指背后高大的观星台,说,秘密的答案就在“它”身上。02在告成观星台他推算出了二十四节气河南人喜欢说中,跟登封的观星台大有关系。每年的夏至这一天,你会看到许多人聚集在观星台景区的周公祠,这些人来自四面八方,他们赶来只为一看正午时间周公测景台“夏至无影”的景观。摄影:刘客白近几年,随着天文研究爱好者的增多,每一年的夏至和冬至,观星台都会迎来众多的天文研究人员。为啥呢?观星台并不神秘,也没有宗教意义,而他最逆天的功能,就是在年前,让中国人掌握了时间。图源:知乎

一个虫虫的旅行在观星台南侧不远处,就是由周公主持修建的周公测景台,学名“八尺表”,俗名“无影台”(夏至时台上无影)。图源:知乎

一个虫虫的旅行就是通过这个古老的“立竿见影”仪器,周公测量日影,把表影最长的那天定为冬至,表影最短的那天定为夏至。又把一年中两个日影长相等、昼夜时刻相同的日子,分别定为春分和秋分,然后又逐步总结出二十四节气,用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二十四节气有多精准就不说了,小满刚过,天气说热就热。直到现在,二十四节气仍然是中国人赖以生存的计时表。虽然测出了天地中心,但对于那时候的中国人来说,他们仍旧认为地是平的。03元代观星台落成科学家仍把这里当做中心观测点到了唐代,僧一行团队,为方便测量,把周公测景台换成了永久的石圭石表。并以登封为中心,在全国13个地方设下观测点,在世界上首次科学测出了子午线的长度。元代,13世纪初,一统草原的吉思汗西征时,初一却望见了本该初三出现的新月,给行军打仗带来了巨大困扰。百姓生活也因时间的不精准而频频出错,在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南方地区依旧使用南宋的成天历,这国家管理就显得更乱了。一套精确而彰显皇家威仪的历法迫在眉睫。当时,尚在负责治水的郭守敬就这样走入了历史的聚光灯下。郭守敬被领导薅去制定历法,于是,一场前无古人的天文观测活动拉开了序幕。他在全国设下27个观测点,并派出十四名监侯官,分道而出,“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取样范围南至中国南海的小岛北到西伯利亚的荒原,东起朝鲜半岛西至川滇与河西。史书上把这次旷古绝伦的天文测量称之为“四海测验”。年,郭守敬在登封驻留,并在周公定天地之中的测影台旁建起了一座大胆而巧妙的高表测影台,也即观星台,且以此为中心观测站,“昼参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04中国最精准的历法比世界公历早了年最牛逼之处在于,郭守敬依照告成观星台获取的观测数据,编制成了新历法——《授时历》。摄影:刘客白《授时历》推算出的一个回归年为.日,即天5时49分12秒,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钟。一个画外音,我们现在所说的阳历,其实指的就是太阳历,一个回归年的时间。阴历则是通过观察月相,月亮阴晴圆缺来确定时间。很多人,包括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农历就是阴历。其实这是不对的,中国的农历是阴阳合历,与阳历年固定在天或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大约10~20天。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天数,于是产生了阴阳历,即农历。别再傻傻分不清楚啦,脱离了农耕生活之后,大家的时间观念只靠手机提示了。说回《授时历》,他得出的结论和《格里高利历》一致,即为现在世界上通用的阳历。但《格里高利历》是公元年由罗马教皇改革的历法,比郭守敬的《授时历》晚多年。郑和下西洋期间曾派遣分队到达了意大利佛罗伦萨,与教皇尤金四世进行了会面,并向欧洲传播了大量的中华天文历法及文化知识,其中就包括元朝的《授时历》,进而形成了《格里高利历》。年,《授时历》在全国推行使用,人们春耕秋收、出作入息的时节也终于在误差累积的朦胧中变得清晰。这部历法从元初一直用至明末,是我国迄今使用时间最长的一部历法。告成观星台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巅峰之上的历史见证。05河南人的中不止是说说而已年,国际天文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科普周刊,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盘点并公布了世界九大神秘古观象台,中国登封告成观星台以排名第二的位次上榜。年8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来自中国河南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天地之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等8处11项历史建筑,周公庙内的观星台和测景台名列其中。登封天地之中,包括了古代中国人的高精尖科技,并不只是说说而已。生在河南,长在河南的孩子们,应该了解中国农耕到底有多么重要,也正是因为需要顺应天时,所以中国古代人孜孜不倦地追求星空。科技从来都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活。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真正了解了世界文化遗产在登封的意义。他们在田间地头,亲手制作了日晷。并且准确地根据日影,测量出时间。豫记研学,目的是为了把传统文化和旅游结合,观星台属于探秘六世遗系列,还会推出不同的文化之旅,记忆七个馆、摄影八古镇、翻阅九座山等等。天地之中,在这个地方的人们总是喜欢说中。这个中,不是这里的人自吹自擂,而是隐藏着宇宙和时间的密码。推荐阅读奔走在乡村路上的90后,“我是加班第一名”漯河,到底有多少个第一??THEEND投稿邮箱:yujimedia

.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shirangr.com/gjxz/260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