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西 >> 国家气候 >> 功能医学专业分享儿童性早熟功能医学指导下
作者
刘卫一
编辑
Annie排版
Janice设计
Naya
阅读信息??
难度:★★★☆☆类型:内分泌与激素失衡字数:3,
近年来,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有着逐年上升的趋势上。年在上海市的调查显示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为1%,目前国内的发病率为0.5-3%。据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性早熟的病例约有53万名,在儿童内分泌疾病中位列第二,仅次于肥胖。
什么是儿童性早熟
性早熟是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女童患病率高于男童。男童女童均出现身高、体重的快速增长,女童具体表现为阴毛、腋毛出现,乳腺发育,月经来潮;男童表现为长胡须,阴毛发育,睾丸容积增大,阴茎增长增粗。
图1:儿童性早熟
性早熟对儿童的影响
生长发育:身材矮小
性发育和行为提前
心理成长:第二性征出现,会让孩子产生心理负担,出现一些焦虑、恐惧、自卑等情绪,甚至产生心理扭曲
图2: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示意图
性早熟分类
儿童性早熟按照控制机制分类:
中枢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
各种原因导致下丘脑提前分泌和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活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使性腺发育并分泌性激素,从而导致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早现,它具有与正常青春发育类同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发动、成熟的程序性过程,直至生殖系统发育成熟。
分类:
特发性性早熟(idiopathicCPP,ICPP)是中枢性性早熟发病最普遍的一种,占女童CPP的80%-90%,占男童的40%,一般无病理变化。
继发性性早熟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下丘脑、垂体肿瘤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其他疾病造成的性早熟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外周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
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性甾体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只有第二性征的早现,不具有完整的性发育程序性过程,无生殖系统的成熟。
按第二性征特征分类:早现的第二性征与原性别相同时称为同性性早熟;与原性别相反时称为异性性早熟。
部分性性早熟(不完全性性早熟)
性早熟的特殊类型,其控制机制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部分发动,医学上形象地把它称之为“微小青春期(minipuberty)”,患儿只有一种第二性征的早现,多发生在2岁以内,性征发育呈自限性,单纯性乳房早发育是最常见的类型。
诊断依据
中枢性性早熟
第二性征提前出现(符合定义年龄),并按照正常发育程序进展。
女孩:乳房发育,阴毛发育,一般在乳房开始发育2年后初潮呈现。
男孩:睾丸和阴茎增大,阴毛发育,一般在睾丸开始增大后2年出现变声和遗精。
有性腺发育依据,按B超影像判断,女孩卵巢、子宫为青春期发育状态,男孩睾丸容积≥4ml。
发育过程中呈现身高突增。
促性腺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
可有骨龄提前,但无诊断特异性。
外周性性早熟
第二性征提前出现(符合定义的年龄)。
性征发育不按正常发育程序进展。
性腺大小在青春前期水平。
促性腺激素在青春前期水平。
部分性性早熟
只有一种第二性征早现,不呈现其他第二性征。
多婴儿期发病。
促性腺激素浓度正常。
性征发育呈自限性。
辅助检查
基础性激素测定
①促黄体生成激素(LH);
?LH<0.1IU/L未有中枢性发动
?LH>3.0-5.0IU/L已有中枢性发动
?凭基础值不能确诊时,需进行激发试验
②β-HCG和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分泌HCG生殖细胞瘤的重要线索;
③雌激素和睾酮水平测定是否升高对辅助诊断有一定意义。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
■方法:以GnRH2.5-3.0μg/kg(最大剂量μg)皮下或静脉注射,于注射的0、30、60、90min测定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
■判断:根据LH峰值或LH/FSH峰值的数值。
?>3.3-5.0IU/L是判断真性性早熟界点,同时LH/FSH比值>0.6时,可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
?目前认为以激发后30、60min单次的激发值,达到以上标准也可诊断。
?如激发峰值以FSH升高为主,LH/FSH比值下降,结合临床考虑可能是单纯性乳房早发育或中枢性性早熟的早期,后者需定期随访,必要时重复检查。
子宫卵巢B超
?单侧卵巢容积≥1-3ml,并可见多个直径≥4mm的卵泡,可认为卵巢已进入青春发育状态。
?子宫长度>3.4-4cm、子宫内膜增厚,可认为子宫已进入青春发育状态。
?仅见子宫增大、内膜增厚,无卵巢增大,提示为外源性雌激素作用。
?单凭B超检查结果,不能作为CPP诊断依据。
骨龄
是预测成年身高的重要依据,但对鉴别中枢和外周性性早熟无特异意义。
病因学诊断
中枢性性早熟病因诊断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后需做脑CT或MRI检查(重点检查鞍区),尤其是以下情况:
确诊为CPP的所有男孩
6岁以下发病的女孩
性成熟过程迅速或有其他中枢病变表现者
外周性性早熟病因诊断按照具体临床特征和内分泌激素初筛后进行进一步的内分泌检查,并按需做性腺、肾上腺或其他相关器官的影像学检查。如有明确的外源性性甾体激素摄入史,可酌情免除复杂的检查。
我们进行外周性儿童性早熟病因学诊断时发现,有些患儿有性早熟的表征,但无内分泌器官的异常,这就需要我们在功能医学的指导下,寻找儿童性早熟的生理原因!
功能医学的思维模式包括两个核心问题、五个引起疾病的潜在因素和七个生理失衡。两个核心问题指的是该有的要足够,不该有的要去除;五个疾病的潜在因素包括毒素、过敏原、微生物、不适当的营养和压力。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引起性早熟的原因是由于性激素水平的升高和性激素受体被激活,哪些潜在因素会导致这一生理失衡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中的甜食、垃圾食品、大鱼大肉等不适当的营养摄入越来越多,从而引发孩子肥胖。肥胖是导致儿童性早熟的重要原因。
胖孩子的体内有大量脂肪细胞,脂肪细胞内有一种芳香化酶,它可以把性激素转化为雌激素,雌激素水平升高不仅会导致性早熟,还会进一步促进肥胖。
肥胖是儿童性早熟原因之一:脂肪细胞芳香化酶可以把睾酮转化为雌激素。
解决方案:
均衡营养:减少高碳水、高脂肪饮食,避免肥胖;
多吃新鲜、有机的蔬菜水果,坚果及杂粮,吃应季食物;
合理运动,控制体重:运动促进生长,减少性早熟发生。
熬夜导致生长激素和褪黑素分泌减少,而儿童期生长激素和褪黑素抑制雌激素的分泌。
解决方案: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睡眠节律;
儿童每天8-10小时睡眠,不要熬夜。
长期接触外源性雌激素
除了性激素水平升高,性激素受体被激活也可以导致性早熟,当存在于各类毒素中的外源性荷尔蒙和环境荷尔蒙进入人体后,可使性激素受体被激活而引发性早熟。
食物(如蜂蛹、花粉、蜂皇浆等);
药物(如长效避孕药、某些镇咳平喘类药物);
化妆品(如丰乳霜)。
长期接触环境荷尔蒙
环境毒素冒充人体正常的激素发挥作用,如雌激素、雄激素等,人们也把环境中有机化合物毒素称为“环境荷尔蒙”,也叫做“环境激素”据统计,人类已经制造出超过万种化合物、重金属及工业废物,比如食品的污染,水果蔬菜的农药检出率非常高,这些农药残留物都会被吃进身体,养殖环节滥用抗生素类药物更是屡禁不止,还有一些塑化剂、防腐剂,女性化妆品中的添加剂等,都是环境荷尔蒙的来源。
外源性荷尔蒙会影响细胞激素的合成、释放、转运、结合和代谢,从而导致生殖异常,同样,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环境荷尔蒙可以冒充人体正常的雌激素进入细胞,开启激素的合成、释放、转运、代谢,从而影响生殖发育。
图3:环境荷尔蒙检测
功能医学检测可以通过尿液中环境荷尔蒙代谢产物进行评估,如图3报告所示,邻苯二甲酸酯类、苯甲酸酯以及双酚类均超标。如果儿童出现性早熟的相关症状,医院,诊断有无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性早熟,及早治疗。除外器质性疾病后,再考虑除外环境荷尔蒙导致的生理失衡。
功能医学指导下的预防措施
减少环境荷尔蒙的摄入
?饮用清洁水
?不吃加工食品
?减少化妆品的应用
?不要使用塑料餐具
?儿童日常洗涤用品尽量选用天然植物产品
?减少化学添加产品
?减少二手烟的接触
?注意家居环境
增加身体对环境荷尔蒙的清除
?儿童体内的环境荷尔蒙通过肝脏进行代谢,在代谢过程中,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优质的蛋白质均参与肝脏的转运功能。
?肠道健康,每天保持大便通畅非常重要,因为部分环境荷尔蒙会通过胆汁代谢排到肠道,和粪便一起排出体外。
?饮用清洁水,运动排汗也帮助排出环境荷尔蒙。
儿童健康预防胜于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儿童性早熟的重中之重!
往期回顾
??功能医学专业分享
铅超标的功能医学辅助案例分析
??功能医学专业分享
胰岛素抵抗及功能医学干预
??功能医学专业分享
后疫情时代功能医学指导下的健康管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