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空间

发布时间:2020/8/14 9:24:40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记者:

王秋锐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级本科生

王东丽新闻传播学院级本科生

罗淇文新闻传播学院级本科生

尹联新闻传播学院级本科生

邹颖慧新闻传播学院级本科生

木叶沙新闻传播学院级本科生

崔晓晗新闻传播学院级本科生

我们真的缺少合适的讨论地点吗?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空间?仙林校区为什么公共空间这么少?我们能做些什么改变?

夜晚11点的仙林,图书馆、教学楼、逸夫楼、食堂相继关闭,连操场也熄灭了篮球场边的大灯。夜幕缓缓从四方涌来,中国银行里亮白地溢出到街道上的灯光和通透的玻璃门成为了黑暗中讨论场地的标识。作为距离宿舍区最近的可供讨论的空间,中国银行实际上输出了远大于银行的功能。

中国银行内的小组讨论

对于南大人而言,与鼓楼校区密集的空间环境相比,仙林显得空旷不少,但却好像总少了那么丝人情味。一块块规整的草地和绿植被,一栋栋整齐划一排列的学生宿舍和教学楼,足够大的占地面积,足够多的建筑数量,但总有同学反映,“校园里的公共空间少”、“找不到合适的公共讨论地”、“人性化设计有待改进”等。

为什么逼仄狭窄连桌椅都没有的中国银行却如此受欢迎?为什么我们会抱怨缺少公共空间?

我们真的缺少合适的讨论地点吗?

·那些年我们黑过的教室

提起开会的场地,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教室。

仙一和仙二教学楼设有“活动教室”,但平时也会被用做上课或自习。

学生如果想要“正当地”使用教室开会,必须得走一套正规的借用手续。申请人需要提前在教务网上进行预约,说明借用的原因、院系、负责人、所需空间大小,本院辅导员通过后,再交由教务处审核。

教学楼活动教室

新传院冯同学所参与的团队活动一般安排在仙一一楼的活动教室,但也觉有些不便,一方面,活动教室预约比较复杂,需要一定时间,所以一般的小活动都是直接去黑一个没人的活动教室,而不是走流程申报预约;另一方面,活动教室离宿舍较远,走过去不方便。

?大二的周丽晴谈及自己“黑教室”的经历时多少有些无奈。有一次为了给部员做内训,她们开会到深夜11点,被巡逻的保安大叔赶了两次,后来不得不收拾撤离。

借教室的同学感到烦恼,对他们而言,正规的手段繁琐,不正规的手段又面临着被保安大叔驱赶的风险。

在教室上自习的同学也感到烦恼,因为他们常常在教学楼一二层绕了好几圈,都没找到可以自习的教室,要么是已经被占用,要么是隔壁教室有学生活动,声音太吵。

·那些夜晚我们席地而坐的银行

走在二栋楼下,如果留心,往往隔着玻璃,就能看到对面中国银行内热闹的讨论场景。

距离宿舍近,有空地,环境整洁,防雨避风,灯火一夜通明……集这些特点于一身的中国银行因此成为一些同学晚上讨论的首选之地

大三的林军是这里的“常驻客”。然而,虽然经常在这里讨论交流,但在他看来这也是无奈之举。“银行设施不怎么完善,缺少桌椅,常常得站着或席地而坐,有时还会有多个小组在这里讨论,一方面空间不够,另一方面也存在相互打扰的现象。”

中国银行

·那个固定的“会议食堂”

有夜宵出售的四食堂,同样是一些学生心仪的讨论地点,可是其效果也非尽如人意。

仙林四食堂

一方面,四食堂没有独立空间,晚间讨论的同学又比较多,彼此之间难免会相互影响;另一方面,食堂卫生虽说不错,但毕竟还是专门吃饭的地方,在饭桌上摆上书本和手提,多少有些格格不入。

一些同学根据其亲身体验指出,食堂环境嘈杂,而且是小型长桌设置,人数一多就需要拼桌,不像圆桌,每个人之间可以面对面沟通。长桌两头的人说话可能彼此听不到,需要扯着嗓子喊,这样一来,对周围人又会造成影响。

·研讨小间为何不研讨?

南大仙林图书馆设有研讨小间,环境安静,圆桌设计,独立空间,按理说应该是同学们学习讨论、日常开会的最佳之地,但在一些同学看来也并非如此。

只预约过一次研讨小间就不再预约的张静雪表示,研讨室隔音效果不太好,设在要求安静的图书馆内,很容易影响到周围的同学学习,曾经多次因此遭到投诉。

周丽晴同学说:“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真的很讨厌研讨间内传出的巨大的嘈杂声响。”

图书馆研讨小间

研讨间的使用同样需要提前网上预约,还需要三人一起刷卡,程序相对复杂,其数量也有限,部分研讨间所处的位置有些难找,故通常不在同学们的选择范围之内。事实上,很多南大人甚至不知道有这些研讨小间的存在。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空间?

缺少合适的讨论空间的问题似乎已经很清楚了,但在讨论更大层面上的公共空间的缺失之前我们必须先搞明白,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公共空间。

·交往/讨论空间

大学里我们都会面对小组作业或是团队任务,相应的讨论和头脑风暴就成了不可或缺的过程,因此,多样、灵活、适合不同群体、人数的公共交谈研讨空间应当能在学校内被轻易的找到,哪怕是开放无遮蔽的室外空间。

正如佛陀在树下彻悟,孔子在树下与众弟子演戏礼仪,我们需要的是能为交谈提供良好氛围的空间环境。遗憾的是,校内除了几个咖啡厅、食堂、活动教室、图书馆研讨间以外很少有公共的供小规模讨论的场所,并且这些场所均存在一定的缺陷。

周丽晴同学去过浙大的紫金港校区,被问及对浙大紫金港校区印象最深的一处,她说“还是他们的图书馆。图书馆每层有一个外围,外围有一条走廊,走廊上有长凳子,那里是可以用来讨论的。想说什么可以约着在那里说,但是不会太大声,也不会打扰到里面阅读室内阅读的同学。”

图书馆边露天茶座

·小规模活动空间

社团面试、组织内训、小型晚会、比赛讨论等等,大学里需要面对小规模活动的时刻数不胜数。社团以及众多学生会组织作为校园内最为活跃的一部分人群,为校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环境。而仙林校区内可以为较少人数的活动提供场地的室内区域,却只有教学楼内活动教室和大活内的几个教室。

历史学院来自香港的李姓同学则表示自己一般有活动去仙一的活动教室、四五六栋的银行以及青葱。这些地方最大的不便就是太远又或者是找不到空教室,而且活动空间比较狭窄,可提供的活动设置也几乎为零,非常不方便。

但仙林校区的某些地方,其实已经表现出了良好的使用潜力,比如图书馆前的大台阶曾被用来放映《哈姆雷特》,基础实验楼下的大厅也曾被建城学院的同学们用作迎新晚会彩排的场地。

图书馆前《哈姆雷特》放映图片来源孟陆唯

·休闲空间

除了学习和社团活动,与朋友、老师之间的聚会和闲聊,同样也是大学生的日常,因此,休闲性空间同样是校园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室内而言,仙林的教学楼内,并没有可供学生日常闲聊、休憩的开放空间,除了每层楼一个的教室休息室(一般不开放)、开水间(无桌椅)、自动贩售机间(无桌椅)、厕所外,就只剩下一个个格子式的封闭教室。

仙林公共教学楼

有同学提出,为什么不能在仙一仙二开辟出类似咖啡吧的小型空间,既可以卖些零售食品供同学充饥,又可以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憩场所。现位于逸夫楼B区一楼的教师休息室,卖一些早点和零售食品,解决了很多同学来不及吃早餐和晚餐的问题,但三栋教学楼仅此一家,因此常常供不应求。那么,为什么不能借鉴这样的模式,来改造仙一仙二仅放有自动贩售机的隔间呢?

今年大三的舒同学表示,她周四下午的课6点结束,晚上的课6点半开始,她常常来不及在这半小时的空挡去拥挤的食堂解决晚饭问题,逸夫楼的休息室东西也常很快卖完。为了不牺牲自己的晚饭,她甚至直接退掉了周四晚上的通识课。

至于室外,仙林校区的主要道路多是用于交通,能让人停留、漫步的景观性空间较少。于是,图书馆北面和较远的后山常常充当起闲聊、约会以及其他不便描述活动的合适地点。

新传院冯同学:复旦大学和南师大都有一块天然的草坪,可供大家休息、野餐或读书。我希望南大也有这样的一个草坪,专门给人休息,而不是像操场的草坪一样,既可以踢球又可以干其他事情,这样会把它的功能混合。

周丽晴同学:想象一下,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三三两两的同学在嫩绿的草坪上,或坐或躺,相互交谈,氲出笑颜,清风拂过耳畔,垂柳荡在身边,该是一幅怎样的画卷。

后山-天文学院院楼

总的来说,对于上述四部分空间,仙林校区均有一定程度的缺失,但其中最为同学们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shirangr.com/gjqh/2049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