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

中资涌入巴西当心南美地理诅咒

发布时间:2020/1/19 9:42:26   点击数:

巴西前总统卢拉接受联邦法官质询

编者按:巴西连续三任总统均“灰头土脸”。5月10日,71岁的卢拉首次就贪腐案接受联邦法官莫罗的质询,激情自辩无罪,不时挥拳砸向桌子和上面的文件,称有信心赢得明年的总统选举。法官莫罗去年9月宣布,接受检方对卢拉涉嫌贪腐和洗钱等罪名的指控。

过去3年里,巴西政府深陷“巴西石油公司”高达几十亿美元的回扣丑闻。数十名知名政治家和商人,在政府名为“洗车行动”的调查中被送进监狱。时任女总统罗塞夫则以其他理由被弹劾。而现任总统特梅尔由于激进的职工延迟退休政策,支持率也徘徊在10%的低位。

马基雅维利说:“人民或许能够忘记杀父之仇,却绝对难忍夺财之恨。”为抗议总统特梅尔试图推动减弱劳工法、改革养老金体系等“紧缩措施”立法,4月28日巴西爆发年之后最大规模罢工。在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圣保罗等大城市,示威游行最后演变成打砸抢烧。

巴西工会(CUTunion)声称,4·28当天约有万巴西人拒绝出工,超过劳动力总人口的1/3,涉及教师、公共交通司机、银行职员、记者、警察、医生等92个工种。但政府官员却试图淡化这次罢工,坚称很多巴西人都在上班。

去年里约奥运(参见:里约奥运给巴西经济一剂吗啡)后,将劳工党籍总统罗塞夫“赶下台”的特梅尔认为,更灵活的劳工法规将重振经济,否则国家养老体系就会破产,经济会面临崩溃。今年一季度,巴西失业率从12%攀升至13.7%,意味着超过万人处于失业状态。

特梅尔政府已让国会通过了“将社会开支增长冻结20年”的法案,从而显著降低了通胀率(4月份只有0.14%)。但最近的民调显示,90%的巴西人认为国家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很多人借助这次罢工和骚乱,宣泄他们对于官员腐败、经济深层衰退和失业率攀升的愤怒。

从外商投资的角度看,经过近两年严重的经济衰退,巴西可谓百业待兴;政府官员在着手体制改革,以改善经济和保住他们的仕途。在这些改革中,最重要的是多个政府组织的私有化,以及透明和系统化地公开出售资产,包括一些石油和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机场)。

今年以来,中国成为收购巴西公司和资产最多的国家,尤其是在基础设施领域——该领域的大型企业,都因为涉嫌参与腐败案件而被调查,存在一定程度的财务危机。之前中国总理李克强对巴西的访问,也推进了中资项目的发展。

于是,在沉寂了几年后,中国再次掀起了一轮在巴西的投资热潮。上个月,巴西建筑业巨头Odbrcht将其里约加利昂国际机场的部分份额出售给了中国海航集团。后者在年收购了巴西第三大航空公司蔚蓝航空(Azul)23.7%的股份。

中国的三峡集团,已经成为巴西第二大私营发电企业,在巴西拥有17座水电站。中国国家电网去年斥资亿雷亚尔,收购了巴西最大私营电力集团之一CPFLEnrgia的54.6%股份,是年巴西电力行业私有化以来最大的收购。

如今,中国企业在巴西基础设施领域还有许多投资意向。比如浙江电力建设公司或将收购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的部分份额、三峡集团及中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或将竞购圣安东尼奥水电站、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或接管Transnordstina铁路建设等。

然而,套用经济学上“资源诅咒”的概念,中国投资者涌入独立不到年、历史上并非强国的巴西(参见:巴西的“流浪狗”情结),要小心南美“地理的诅咒”,可别为他人“火中取栗”啊。

下文从经济地理/地缘政治角度,揭示了巴西独立后一个多世纪里为何落后于阿根廷,读来让人醍醐灌顶。

美洲是一块地理位置不好的地方。大部分领土位于赤道带内,北部2/3领土都位于热带。丛林地区是人类开展经济活动最困难的生态群落。只是清理土地,就需耗费繁重代价。那里土地贫瘠,疾病肆虐。气候过于潮湿,谷物难以生长。即使是可通航的河流,河堤泞沼不宜建设,亚马孙河即如此。

由于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南美洲的经济政治历史一直是个棘手问题。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和法属圭亚那完全位于热带,正因如此,它们面临经济政治不稳定问题,尽管委内瑞拉发现石油改善了这个国家的经济方向。在整个热带地区,几乎所有人口都住在距海岸线几十公里的范围内,而大部分地区的海岸,天然就不适合与外部世界产生互动。天然港口少之又少,且彼此距离远,大部分是深水区等。

不过,这块大陆上单一的热带环境中,也有两个例外的地理特征。

第一个是安第斯山脉。安第斯山脉绵延于大陆西部边缘,因此一些滨海文化和山地文化得以产生,由于与大陆东部区块隔开,西部国家得以不受外来干涉自我发展。哥伦比亚共和国和厄瓜多尔的一部分位于热带,部分位于安第斯山;经济核心区域并不位于沿海,反而在安第斯山谷更凉爽干燥的环境发展出经济中心,某种程度上避免了热带气候的困难。往南是贫瘠的山地国家秘鲁和玻利维亚。某种程度上来说,秘鲁的发展只勉力依靠首都,实际上是利马城邦,其他大部分领土除了开采资源,基本不用。相比而言,玻利维亚是内陆国家,常年受困于高原穷人与半月区(MdiaLuna)低地富庶农业区的争斗中。

山地与丛林,极大地限制了该弧形地带国家(从东北的法属圭亚那到西南的玻利维亚)之间以及它们与外界的整合程度。所有的基础交通都极端困难;热带疾病问题严峻;缺乏优良港口;与其他传统粮食生产区相比,该地区农业既属劳动密集型又属资本密集型;气候湿热阻碍了传统谷物生产;山地崎岖增加了所有事情的成本。

以往,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唯一方式是依靠其他国家(通常是本地区以外的国家)提供的投资。否则,这些国家连满足独特而庞大的基础设施需求的资金都没有。结果就是这个广阔的区域严重欠发达,大多数国家的居民都非常穷。有一些国家在环境的正确组合下达到了相对富裕,不过也没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地区大国——更别提世界大国了。

南美洲热带气候的第二个例外是南锥体国家的温带地理特征。在这里,夏季足够干燥,传统谷物能够成熟,而清凉的时候——尤其是冬季昆虫死亡限制了疫病的影响。与安第斯山地人口分散的情况不同,南锥体地区绵延着平坦、水量适中的土地。这块土地分布于阿根廷,还有一小部分分布于乌拉圭(“南美瑞士”)、巴拉圭和巴西。

这块大陆上还剩下一块位于温带南锥体与安第斯山地交会的地方:智利,它是世界上地理位置最孤立的国家之一。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飞到秘鲁首都利马的时间,比从伦敦飞到莫斯科的时间还要长;从圣地亚哥航行前往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时间,比从纽约航行至伦敦的时间还要长。所以,智利对南锥体的政治活动较少参与。

山地和丛林占据着南美洲的绝大部分土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南锥体的平原是这块大陆上最肥沃的土地。它平坦的天然大草原降低了建设成本,温带气候造就了富饶的农业区。但真正优势在于该地区的河道结构。巴拉那河、乌拉圭河、巴拉圭河与拉普拉塔河——形成巨大河口,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和蒙得维的亚(乌拉圭首都)间注入大西洋——大部分河段都可通航。

与卡车运货相比,水运成本要节省10到30倍。因此,这些水运体系与陆运体系相比,很容易就产生了大量财富。这个水系合起来覆盖了这块农业平原,即拉普拉塔河流域。

拉普拉塔河等河流的存在,对农业区意义非凡。像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单位体积价值低——远途运输耗资巨大。水运能降低运费,不仅能将粮食作物便捷运送到下游,还能通过海洋运送到世界其它地方。与拉普拉塔河流域相比,俄罗斯的情况就截然相反。俄罗斯发生饥荒主要原因,在于无法将粮食作物高效运至城市,因为俄罗斯通航河流所处位置不当——意味着粮食作物只能通过卡车或火车运送。

南美大陆最重要的地理情况,是拉普拉塔河流域的河流都是通航河流,而且通过运河和水闸可连成体系。只有北美的大密西西比河网可与此相媲美。大密西西比河网流域更广,互相连通,可通海洋。互相连通的河网能形成更大规模的经济,创造出更多的资本,养活更多的人口,极大地增强了建立单一国家政权的可能性。与此相反,北欧平原河流互不相通,因而形成多个互相敌视的民族。阿根廷控制着拉普拉塔河口和大部分通航河段。因此,处于该地区的乌拉圭、巴拉圭和巴西,处于不利地位。(总体上巴西实力超过阿根廷,但并非在资本创造能力绝佳的拉普拉塔河流域取胜。)

巴西地理

巴西大部分领土不位于南锥体地区。相反,巴西万平方公里面积中,大致有1/3是大面积的丛林,其中最棘手的部分位于亚马孙河流域。尽管那里有许多开采矿产的机会,但基建代价高昂,让人望而却步。

亚马孙流域南部,有一个独特地区叫塞拉多(crrado),这是一片广阔的热带稀树草原地区,土壤酸性很高。不过,与丛林地区相比,这里的湿热程度有所缓解,所以塞拉多能够通过强权发展经济。然而,代价巨大。除了要克服大量的基建困难——塞拉多缺少通航河流——这片土地还必须经过完全改造才能使用:清理、平整、变肥沃,付出大量劳力才将其改造得适宜种植传统农作物。还有就是距离问题。塞拉多地处内陆,所以往这运送任何补给或往外运送农产品都运费高昂。巴西过去三代人基本都在参与这种宏伟工程。

幸运的是,并非所有的巴西领土都如此难以开发。巴西大约有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传统意义的可耕地。尽管这只占巴西领土的7%,但这片可耕地面积却相当于得克萨斯州或法国的面积。这部分土地都位于巴西南部。但是大部分都地处内陆,交通不便。

巴西的核心区只占了这片可耕地的1/4,相当于突尼斯的大小,位于热带地区边缘,一直绵延至温带南锥体地区。这部分地区在早期殖民时代就是巴西的传统定居点,也是巴西存在多年来人口集中所在地。正因为如此,此处地形几乎对巴西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理解该地地形及其演化,有利于理解未来几年巴西发展成大国的动力是什么、阻碍是什么。

这块巴西核心区有两大明显特点。首先,气候是亚热带气候,所以该地发展遇到的困难,小于前面提到的热带区。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巴西内部是个隆升高原——叫巴西地盾——紧邻大西洋海岸,几乎挨着巴西的全部东南陆地边界。

从地盾到大西洋地势骤降,从大西洋远看,好像铜墙铁壁屹立在海岸——形成巴西沿海城市引人注目的背景。这堵铜墙铁壁被称作大峭壁(GrandEscarpmnt),巴西核心区的大多数城市——里约热内卢、维多利亚、桑托斯和阿雷格里港——都位于大峭壁与海洋之间的孤立、平坦的小块地带。

这种孤立地形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建成“规模经济”。标准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城市围绕某种核心经济优势建立,典型情况是河流通航终点(一定吨位货轮能最远到达的内陆地点),或是一个港口,又或是一个其它运输交叉点。随后城市可以以此扩展,主要是沿着运输通道发展,因为运输通道通往何方,意味着那里存在更大的经济机会和低廉的经济成本。只要沿线土地还算平坦,城市就能一直以较低成本延展下去。

附近城市会逐渐合并,相互间共享劳动力、资本、基础设施和服务。由于协同效应,规模经济激增,这种大都市会逐渐创造更多资本和技术工人。大都市——诸如纽约、洛杉矶、伦敦、巴黎、东京、布宜诺斯艾利斯、伊斯坦布尔和上海——构成了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

这种“标准”发展模式在全世界被复制。最初的美国模式是美国东海岸从华盛顿到波士顿的巨大城市带,主要有巴尔的摩、费城、纽约、哈特福德和普罗维登斯。欧洲的类似城市群囊括了德国莱茵河谷的许多城市。这两个例子中,大小城市组合为城市/郊区群,共享资源互相支持。所有案例的共同特点是,城市扩展所依靠的土地。

这种土地恰好是巴西核心区所缺乏的。在整个巴西南海岸,大峭壁直插入海洋。所以巴西城市被迫建立在大峭壁没有延伸至海洋的相对平坦的几个小块孤地上。缺乏海岸平原,意味着主要城市间无法形成小城市;一个城市无法分享另一城市的基础设施成果。若想连通这些城市,需要先爬上峭壁登上地盾,然后穿越地盾,再爬下峭壁到达另一城市,这种方式极端困难,并且糜费时间和工程。

巴西没有能直接到达拉普拉塔河的通航河流,所以不得不四处筹资用于建设这个资本密集型工程。土地的根本局限性也拉高了成本,一开始就要注入巨资,增加了开发成本。孤立地形并不是能“逐渐摆脱”或“改变”的东西。地形是恒定的,这些城市就是不能互相整合——现代的低成本城市,无法建在悬崖边上。而且,由于巴西与外界沟通的主要城市都位于孤地上,所以这对巴西的发展能力造成了永恒限制。

迄今为止,巴西的主要公路和铁路也寥寥无几,即使地形允许,比南部国家更平坦地区相比建设起来造价更高。由于峭壁太陡,距海岸太近,巴西缺少一条主要的沿海道路系统。观察巴西海岸线就能明白,为什么巴西的沿海道路基本只是双车道,而沿海城市极小,勉强把能用的小块土地都凑上。巴西大部分地区仍没有铁路,巴西以出口大豆、玉米和大米而闻名,而这些货物是通过卡车运至港口——这种方式是散装货物运输造价最高的方式。

在巴西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大峭壁都是直接伸入海岸。上面的图片生动说明:为什么大峭壁残酷地限制了里约热内卢的发展。由于缺少世界其它主要城市的那种传统海岸,巴西南部沿海城市的发展遵循相似模式。

圣保罗州是例外,中心是圣保罗市。只有圣保罗有足够的平坦土地,按标准模式发展,形成规模经济。圣保罗也是巴西唯一代表着现代的、基础设施整合式的传统发展模式的地区。所以这一地区贡献了巴西GDP的1/3以上,也就不足为奇了,尽管该地人口只占全国1/5。就在不远的年,圣保罗州的经济产出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不幸的是,圣保罗并非沿海城市。圣保罗的峭壁太陡,沿海孤地——桑托斯港——太小,无法充分发掘圣保罗的潜能。圣保罗坐落在巴西地盾顶部,海拔米,距海岸70千米。(而美国密西西比河通航终点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尽管距海岸0千米,但海拔不到米。)巨大海拔差,缓和了沿海地区亚热带气候的影响,但却极大增加了连通沿海城市和州的高成本和工程量。所以尽管圣保罗确实是个主要经济中心,但却无法与巴西沿海城市以及世界紧密相联。

缺乏规模经济、地区基础设施整合困难,造成了发展瓶颈。尤其是限制了沿海孤地与外部世界的沟通(通过巴西港口)。于是,这成了巴西经济突破面临的最重大的限制因素。巴西是许多原材料的主要出口国,但由于地理条件限制运输,城市难以整合,港口发展遭到彻底限制。巴西七大港口吞吐量总和,不及美国第一大港新奥尔良;所有巴西港口吞吐量总和,远远不及美国两大港新奥尔良和休斯敦的总和。

巴西无法通过沿海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为那里没有足够土地带动整个国家的发展。而爬上大峭壁发展内陆,也面临新的问题。

大峭壁顶部的沿海山脉,把河流切割开来。距东南沿海的几十千米的范围内,南美河流向西流,而非向东,最终注入拉普拉塔河网。早期巴西城市尝试发展内陆腹地,而最终却发现这些腹地向南与阿根廷和巴拉圭地区联系更划算,而不是与东部本国其它地区。对内陆许多地方来说,沿河顺流直下,将货物运至布宜诺斯艾利斯这种大港口更便宜、便捷,而拖着这些货物攀上并翻越巴西沿海山脉、再爬下大峭壁到达不连贯的二流巴西港口,并非明智之选。同样,沿着大西洋海岸南下,顺着拉普拉塔河上溯,进入巴拉那河,比糜费巨资建立陆地基础设施更容易。巴西早期在内陆尝试整合,而结果却削弱了巴西内部联系,加强了对南边邻国的经济依赖。

这些南方邻国利用了巴西这一弱点,使巴西勉力控制国家完整。美国独立的情况是,所有殖民地都受同一行政机构管理,一起作战反对殖民地领主。而南美与此经历不同,南美是不同实体之间的松散拼凑,在历史上的那15年里,为各自的独立而战。巴拉圭年获得独立,阿根廷年独立,巴西年独立。一旦独立,这个地区的新国家立刻开始了争夺水路控制权的斗争。

水路控制权,是在南锥体地区成为主导的、综合的经济大国的关键。由于巴西是该地区最后脱离宗主国控制的国家,所以它在独立后没有充分时间巩固自身、准备独立后的战争。与其它南锥体国家相比,它的天然孤地特点,让这种巩固整合难上加难。所以,巴西在后来发生的战争中表现不佳。

这些早期战争造成的结果是,乌拉圭从巴西分裂出去,巴西失去了所有拉普拉塔河流域河流通航终点的控制权。所有河流的通航河段,现在都被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控制着,而缺乏资金的巴西,只能退居在高原亚热带地区。阿根廷和巴拉圭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迅速增长,而巴西只靠种植园农业默默无闻超过一个世纪。

之后两代人的地区竞争集中于阿根廷与巴拉圭之间,两国争夺拉普拉塔河海运系统。至年的三国同盟战争是竞争的白热化阶段,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最终残忍地打败巴拉圭。至少90%巴拉圭男性死于这场战争,巴拉圭国基本被消灭,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口还没有恢复平衡。巴西折翼,几乎所有称得上是对手的国家都被毁了,阿根廷把巴拉圭和乌拉圭改造成经济附庸国,利用这个地区的河流体系发展成一个世界经济大国。年,阿根廷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四。而巴西之后数十年仍深陷贫困和相对孤立。

巴西也不统一。受到阿根廷及其河流的经济吸引,以及沿海孤地不连通的影响,地方主义成为巴西政治的一个主要特征。巴西内部不同地区之间联系困难,而与外界联系却相对容易,这让巴西的政治经济文化整合变得非常困难。

由于各州之间、州与联邦政府之间竞争激烈,地区主义一直是巴西政治的一个主要问题。在20世纪初期,大部分权力掌握在富裕州手中,即米纳斯吉拉斯州和圣保罗州。中央政府的控制权在这两个州中交替。这让其它州受到政治孤立,刺激它们从国外寻求经济机遇,倾向于地方认同。在大半个世纪里,“巴西”更像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一个民族国家概念。比如,里约热内卢州和南里奥格兰德州开始在许多方面如独立国般行事。这种事态直到最近才发生变化。

巴西的通胀陷阱

巴西最大的问题是——从殖民地据点建立起直至今天——无法保证可持续的稳定增长。

世界其它地方发展经济,也是有通胀倾向的:对耕地、劳动力、交通、资金和资源的需求,会导致所有这些投入的价格上涨。在大多数地方,这种增长能一直持续到通胀压力出现,并最终超过增长带来的任何好处。到那时,由于成本高昂增长难以为继,经济开始不景气。而巴西要承受的压力是,土地、劳动力、交通基建和资本都处于极端匮乏的状态,以至于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立刻”会转化成通货膨胀。

耕地、交通基建和资金情况已经在研究中,而劳动力问题则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尤其要考虑巴西目前1.94亿的人口。劳动力问题是巴西寡头经济制度造成的,而寡头经济制度也有地缘政治原因。巴西的问题在于,资本投入高和资本产出低——这与世界多数经济中心情况相反。在那些地方,资本分布相对均匀,因此保证了经济强国的民主化。

美国当时的情况是,任何人都可以离开城市,前往大密西西比河流域闯荡,不出一两年就能向美国和欧洲城市输出农产品。而巴西明显不同,单是在大峭壁上修路都需要大量资金。一个普通市民在那种环境下企图自己谋条经济出路显然不现实,只有带着存款进入巴西的人才有能力“建设”巴西。所以那时的美国——后来出现了工业化——是由欧洲乡下穷人移民过去塑造的,而巴西则是由那些带着钱的富裕葡萄牙人塑造的。

美国小企业文化在独立前很久就出现了,而巴西企业直到19世纪晚期的移民潮才开始出现。在一个资金稀缺却急需的地方,寡头不愿与任何人分享自己建设的基础设施——甚至不愿与其他寡头分享——就不足为奇了。

并发的问题是,巴西早期并没有完全开发出法国大小的耕地——大面积耕地位于大峭壁另一侧内陆地区。热带气候严重限制了农业耕种选择。直到20世纪中期,唯一能种植的农作物还是种植园作物,最初也是最出名的是糖,后来变成了咖啡、柑橘、香蕉和烟草。传统粮食作物每年只需照料几周,而这种热带作物却不同,从种植、料理、收割到运输都需要大量劳力。烟草需要收割、晒干,糖需要收割、煮、提炼。一片粮田能很快收割完成装入货车,而收割、运输香蕉要花更多时间。

这些特征,从两个方面深刻影响着巴西。

首先,这类种植园需要大量资本投入,所以像美国那样的小农就被排除在外了。没有小农意味着无法形成小城镇,而小城镇是教育和工业化的前提。相反,种植园意味着公司镇(







































北京治疗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shirangr.com/gjqh/1998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