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西 >> 国家气候 >> 巴西从世界饥饿地图上被除名
目前拥有2亿人口的巴西是拉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上世纪70年代,巴西经济高速发展,却只有少部分人从中获益。当时,巴西近50%的财富掌握在占全国人口10%的富人手里,而占总人口50%的穷人只能分享全国10%的财富。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激化了巴西的社会矛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巴西国内经常发生大罢工,农村无地农民纷纷抢占大庄园主的土地或进城抢占公房,城市治安恶化,经济发展裹足不前。
年1月以前,前总统卢拉为首的劳工党左翼联盟上台执政以来,巴西政府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消除贫困,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巴西特色的措施,比如缩小贫富差距的“零饥饿”计划、鼓励儿童上学的“家庭补助金”计划,并且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这些计划执行之后,巴西政府在最近10多年时间里使多万人口脱离贫困成为中低产阶级,他们有能力购买摩托车、电视机、电冰箱等耐用商品,还能有钱在国内甚至出国观光旅游。
扶贫同时促进义务教育
根据巴西政府推出的“零饥饿”计划,每天中午,巴西穷人只要花1雷亚尔就可以在“大众食堂”饱餐一顿。“大众食堂”里菜的品种不少,价格很低,穷人在里面吃得谈不上有多好,但能管饱。每逢圣诞节,“大众食堂”还免费向穷人开放,让他们可以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圣诞大餐,慈善机构和公司企业还会向他们赠送日常生活用品。
据报道,巴西政府推出的“零饥饿计划”每年预算大约80亿美元。年,巴西政府又推出“巴西没有极端贫困”的计划,旨在帮助万人口脱离极端贫困,政府每年为这项计划提供大约亿美元的预算。
“家庭补助金”是针对贫困家庭发放的,但前提条件就是必须保证让家里的学龄儿童上学,并定期接受健康检查。这项扶贫并鼓励孩子上学的计划惠及到巴西全国26%的人口,每个家庭根据贫困程度每月可以领到50-雷亚尔(2.2雷亚尔相当于1美元)。
最低工资涨幅超过通胀率
自年以来,巴西政府三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从年大约美元上升到目前的美元,每次提高的幅度在8-9%之间,高于通货膨胀率。现任总统罗塞夫领导的政府最近几年两次提高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受益的不仅是低收入者,还有其他劳动者,因为巴西的工作合同上规定的工资数额是以最低工资的倍数来计算的。
对于巴西多达万的家政人员,巴西政府也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保障他们的权益。由于没有固定单位和工作时间,不少家政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据统计,巴西约有万家政人员没有同雇主签订任何劳动保障合同。今年8月,巴西政府和国会通过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对家政人员的工作时间、劳动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作出了新的规定,旨在保护家政人员的合法权益。比如,规定家政人员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个小时、每天工作不能超过8小时,雇主不得雇佣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等。此外,雇主在聘请家政人员时,必须到当地劳动部门为其登记个人信息和工资收入等内容。如果被发现未进行登记,雇主将被处以约雷亚尔的罚金。
此间政治分析人士认为,致力于消除贫困、工资水平的不断增长和长期保持低失业率,是巴西政府最近10多年来在脱贫方面取得的一个巨大进步,成绩斐然。但也有一些分析家认为,这些努力在帮助穷人脱贫的同时,没有能够使这些穷人为社会创造财富,同时增加了政府的社会福利负担和财政支出,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从而使巴西经济缺乏竞争力。
亲,看到这儿了,你都花了·了,也舍不得花1秒转发吗!好让更多的华人看到我们…累计转发三次,截图直接回复给小编,华人网北京中科医院电话白癜风系统检查项目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shirangr.com/gjqh/17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