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

人文地理核心知识点,够全面

发布时间:2021/8/4 14:23:04   点击数:

一、人口增长模式

二、人口问题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及今后的变化趋势,可采用对比分析的形式如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问题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

原因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影响

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④劳动力不足;⑤青壮年负担过重

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③人民生活贫困化;④人口素质偏低;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

措施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趋势

人口数量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随着控制人口措施的实施,人口增长将趋缓

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我国的人口问题具有双重压力,既具有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净增数量大的问题,又面临着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因此我国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同时要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应对迅速老龄化问题。

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流动规模大

积极发展交通、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表现为“两个变化”“四个因素”。

1.“两个变化”

(1)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2)环境支撑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2.“四个因素”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反映。如图:

特别提醒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四、人口迁移的影响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环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五、环境人口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不同点

内涵

最大人口数量

最适宜人口数量

体现意义

生存

发展(生活)

人口数量

相同点

制约因素相同

与资源状况、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特征相同

不确定性: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相对确定性:在某一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可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的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2.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资源是最主要的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六、城市区位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某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因此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可以称为动态因素。而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相比,前者可以称为宏观因素,后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可称为微观因素。

七、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和特征:

功能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形态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成片分布

集聚成片

位置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靠近市中心处

多分布在城市边缘,离市中心较远

区位选择的原因

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商业付租最高

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内工业付租最高

区位特征

要求接近消费者,多位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道路口

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并背向发展。距离母城较远的交通干线上出现卫星城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功能区特点

中心商务区(CBD):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地价高);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

高级

位于城市的外缘;与高地、文化区相联系

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协作强导致集聚;又因环保、地租、交通等因素导致分散

低级

多分布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八、城市等级结构和服务范围

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

特别提醒(1)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其本身外,还包括其周围的大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2)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

(3)在非均质地区,同一级别城镇的服务范围并不相等,一般人口稀疏的城镇服务范围大。

2.影响城市等级变化的因素分析

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的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和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此外,人口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具体内容对比如下表所示:

影响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如上海市的城市规模的变化过程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资源条件

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

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如粮食、副食品等)条件、丰富的动力条件、丰富的城市用地等,如大同市、黄山市

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如株洲市、武汉市等

人口条件

城市为服务区的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门槛人口

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九、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

方面

发达国家

发张中国家

所处阶段

后期阶段

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

基本特征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左右)、发展速度较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起步晚、大多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快、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与经济发展

相适应

不相适应

发展现状

大城市中心逐渐衰落,城市外围地带建设了比较多的卫星城;市区范围明显扩大,城市边缘地带发展较快;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城市绿化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重视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导致城市人居环境指令大幅度下降

十、城市化问题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产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宅问题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

城市社会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十一、农业区位因素

1.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自然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气候

光照

光照的强弱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如棉花分布于光照充足的地区

热量

积温直接影响作物的品种和耕作制度

如冬小麦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春小麦分布于中温带和寒温带

降水

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地的利用状况、生产能力等

年降水量﹥mm,宜发展水田农业

年降水量—mm,宜发展旱作农业

年降水量—mm,宜发展畜牧业

地形

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和机械化水平

坡度﹤25°,宜发展种植业;坡度﹥25°的山地,宜发展林牧业;低洼易涝地适合发展渔业

土壤

土壤的肥力、厚度、酸碱度、墒情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如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黑土适宜种大豆

水源

干旱地区,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

在年降水量少于mm的地区,种植业要布局在灌溉水源丰富的地区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shirangr.com/dxdm/2428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