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西 >> 自然资源 >> 我国西北沙漠面积那么大,罪魁祸首真的
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的自然气象#系列征文
原标题:为什么若将青藏高原移走,东亚季风将增强?
这个问题不认真思考乍一看还真有这种感觉,这个有着“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简直太碍事了,既阻挡了亚洲冬季风向南亚次大陆挺进,使得南亚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要高于同纬度地区,也直接导致了来自于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不能顺利向西北深入,使得我国西北气候变得干燥、降雨稀少,出现了大面积的沙漠,其中仅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就达33万多平方公里。是不是还要问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阻挡,我国新疆的南疆地区是不是就会成为广阔的绿洲?
虽然青藏高原地区对西南季风和冬季风具有阻挡作用,改变了局部地区的大气环流,但并不是说青藏高原的隆起就直接削弱了东亚季风,相反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使得东亚季风增强。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来分析一下。
1、青藏高原概括
我们都知道,青藏高原是我国面积最大(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是巴西高原)、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总面积约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米以上,它东西长约余公里、南北宽约~公里,地域范围涵盖了我国的西藏自治区的全部和青海的大部分以及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地区,国外则包括了南亚的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和中亚的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地区。
由于青藏高原面积巨大,其面积远远超过世界最大岛屿格陵兰岛(约万平方公里),且海拔较高,因此除了自身能够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外,还对周边的大气环流产生深远的影响。
2、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原气候
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候总体特点是高寒缺氧、辐射强烈,但也因此形成了夏季和冬季截然相反的气压环境(如果细分的话这种气压环境的变化昼夜之间也存在)。
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出现昼长夜短现象,且越往高纬度昼越长夜越短,理论上处在北半球的各点达到一年中太阳辐射最大值。对于青藏高原而言,由于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日照强烈,因此近地面升温较快形成热低压,而同高度大气升温慢成为冷高压,出现了由四周吹向高原的风。
到了冬季则刚好相反,随着北半球太阳高度角逐渐降低,理论上北半球各点获得的太阳辐射达到一年中最低,由于青藏高原表面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温度下降较快形成冷高压,此时表现为由高原吹向四周的风。
从大环境来看,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季时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而冬季恰好相反,对比不同季节青藏高原近地面的风向不难看出,青藏高原内部不同季节的气压变化都对夏季风和冬季风都有加强。
3、青藏高原的机械阻挡作用
青藏高原不仅面积大而且还比较高耸,对大气环流具有阻挡作用。
从青藏高原所处的纬度来看,大致上介于北纬26°00′12″N~39°46′50″之间,而西风带的范围是南北半球35°~65°之间,也就是说受青藏高原的阻挡,北半球的西风带在青藏高原以西被分成了北支急流和南支急流。对于西南季风而言,南支急流的汇入直接使其加强,而对于东亚季风而言,北支急流的汇入也直接使其加强了。
4、总结
正是由于青藏高原自身的热力作用和机械阻挡作用的存在,因而对周边乃至全球大气环流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由于青藏高原是亚洲几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因而有“亚洲水塔”之称,是亚洲亿万人民生活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