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

巴西建筑自由而性感的曲线

发布时间:2021/8/7 11:16:18   点击数:

裴钊著

ISBN:-7---3

同济大学出版社

8年前,我和巴西的第一次相遇,正如年刚到巴西的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巴西就像那些漂亮女人,让人不知为何便动了情,甚至那些毫无关系的人。”

我是一个和巴西有着亲密关系的人。我早就钟情于巴西,执念于她的思想,她的文化。尽管初赴巴西之前,我有些知识储备,但还是这样被她惊艳到了:她的美丽与哀愁,奔放和闲适,热情和包容。此后经年,我更念念不忘那轻摇又慢摆的《伊帕内玛的姑娘》。

多年来,我阅读巴西,品味巴西,译介巴西,只为更深刻地理解巴西、看透巴西。尽管后又两度踏上这“上帝的国度”,但我还是像一个初来者一样,“不适合巴西”,看不懂巴西。巴西之令人难解,不是因为她是远的,而源于她是复杂的——她的复杂恰在于她的包容、多元和吸纳。

此刻,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首充满戏谑味道的小诗——《葡萄牙人的错误》:

葡萄牙人到来那天

大雨倾盆

他们让印第安人

穿上了衣服

真遗憾啊!

要是那天艳阳高照

印第安人可能让葡萄牙人

脱了衣服。

这首诗的作者正是大名鼎鼎的巴西现代主义诗人奥斯瓦尔德·德安德拉德(OswalddeAndrade),他于年发表的《食人宣言》开篇就以“图皮,还是不图皮,这是一个问题”,宣告巴西文化的本质正是食人主义,亦即不断地消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并将其转化为具有显著的巴西特色的东西。

这种消化、吸收和笼络能力或许源自图皮族的古老传统。图皮族是最早和葡萄牙殖民者接触的印第安人部落。对待外来者,图皮族人传统上是提供土著女孩作为其妻子,以此接纳、吸收和“吞噬”他者,让他者成为“我们”。葡萄牙殖民者远赴巴西时,男多女少,且少有人携带家眷而来。图皮人招募葡萄牙殖民者为婿,由此建立了葡萄牙殖民者和整个图皮社会的姻亲关系(Cunhadismo)。这就是巴西最早的混血儿群体——马穆鲁克人(Mameluco)。和西班牙语美洲不一样的是,巴西的混血,无论马穆鲁克人还是黑白混血的穆拉托人,被认为是双方自然的愉悦的结果。

和种族巴西一样,文化巴西的最大特色也是自然融合和兼容并包。这既体现于足球,又反映于桑巴。一如桑巴有机地融合了音乐和舞蹈、非洲精神和巴西要素,巴西足球也是其独特历史的结晶。巴西文化人类学家吉尔贝托·弗雷雷(GilbertoFreyre)认为巴西的热带混血不仅是人种的混血,而且融合了欧洲的技术和美洲与非洲的通灵力量。源于欧洲的笨拙的足球在巴西人那里变成了脚和球的舞蹈艺术。和欧洲足球的日神(阿波罗)风格不同,巴西足球是酒神(狄俄尼索斯)风格,强调的不是理性和秩序,而是个性、自由和情绪的张扬。足球之于巴西人,其价值植根于足球释放的快乐和欢愉,崇尚小小足球中人之为主角的个性的舞蹈和闪耀。如果说欧洲球员是“球场的主人”,那么巴西球员则是“足球的主人”。

巴西的建筑艺术同样展现了这种灵动、自然和个性的张扬。享誉世界的巴西建筑大师奥斯卡·尼迈耶(OscarNiemeyer)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一种自然主义的感性文化:“吸引我的是我从我的国家的山岭的逶迤、河流的曲水流畅、海水的波浪和完美女人的身体上发现的自由而性感的曲线。”裴钊老师在本书中就发现,奥斯卡·尼迈耶的建筑理念可能受到“食人主义”的影响,才“将欧洲现代主义建筑理念和巴西自然与本土传统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不同于欧美正统现代主义的建筑形式”。

本书的书名《成为巴西——巴西三城现代建筑》巧妙地将巴西人或巴西文化的精神融汇贯通于对巴西三城建筑的书写。这种可称之为“巴西精神”的东西就是具有强大包容性、吸附性、创造性的“食人主义”文化。要“成为巴西”必须先“放手巴西”,让感性巴西自由地同外部世界发生自然的充分的化学反应,从而“再造巴西”,经此“轮回”方能真正“成为巴西”。

裴钊老师也是一个颇具“巴西精神”的人。他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没有安分地闷声挣大钱,却甘于探索和传播建筑文化,甚至“误入”拉美一途,探究少人问津的拉美建筑艺术。不过,我对此却满怀感激:正是多年前在人迹罕至处,我才幸遇裴钊老师。我们有着共同的志趣,都希望通过一种“轻学术”的方式推动中拉知识的交互生产和传播,增进对彼此的深刻理解。裴钊老师以一人之力开辟了拉美研究的新领域——拉美建筑,他组织拉美建筑特刊,举办拉美建筑系列讲座,甚至亲自带团组织中国建筑师前往拉美多国考察和交流。吉尔贝托·弗雷雷曾将巴西称之为“热带中国”,不仅因为同样的地域辽阔,更重要的是同样具有汲取异域文化元素的强大吸收能力。由是观之,裴钊老师无疑也是“食人族”。

本书虽集中于巴西利亚、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的现代建筑,但更是一本“三城记”,它将建筑艺术的专业书写和巴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展陈,以及影响建筑设计的思想体现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因此,它不仅是一部有关巴西现代主义建筑的专业读物,也是一部以建筑艺术为视角、讲述巴西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大众读物。

本书是裴钊老师考察、研究和传播拉美建筑的“牛刀小试”,拉美建筑的鸿篇巨制他已“磨刀霍霍”。我很荣幸受邀谈谈我的感受和心得,我虽不懂设计和建筑,但初读此书就已明显被感染了:一种动了真情的感动。巴西就是漂亮女人,建筑就是她的漂亮衣服。无论穿上,还是脱下,她都洋溢着一种自由的迷人的随性自然的吸引的力量。

郭存海

年4月12日

于北京段祺瑞执政府旧址

购书方式

即刻开启你的旅程??

微店购书天猫购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shirangr.com/zrzy/2432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