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西 >> 自然资源 >> 拉美快讯一名山西人眼中的巴西人
我无法逃脱花的迷香
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花房姑娘
先来看一幅图。
上面深蓝色线条代表拉美七国经济增长(阿根廷、智利、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秘鲁和委内瑞拉),浅蓝色是拉美五国(不包括阿根廷和委内瑞拉)。两条线虽然颜色不同但又差不多接近,说明阿根廷和委内瑞拉在区域经济的无足轻重或者无关痛痒。
我们把世界经济周期以及大宗商品指数化后画出了红色线条,用来代表外部条件波动情况。
这些曲线告诉我们,包括巴西在内的拉美主要经济体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内,经济增长基本和外部经济条件正相关。就巴西而言,卢拉时代(-)经济发展与外部条件正好发生共振,踏出了最美妙的节奏,用文化人的话说就是一时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从第二个十年开始,我们看到拉美国家发展和外部经济条件的同步性正在发生变化。
今天话题略显枯燥,一方面是由于涉及到资源陷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最近看的东西都很没有意思,捎带着我也没意思了起来。
1、背景
我刚到巴西的时候,除了沙滩,姑娘和桑巴以外,隐隐约约知道巴西是个矿业和农业大国。其实我挺烦写背景就用排名说事的,你懂的。为了不耽误大家时间,背景就交代以下两点:
矿业主要是铁矿石,约摸着有两个80%:铁矿资源分布80%左右在两个州,铁矿企业产能80%在一个公司(淡水河谷)。其实石油也差不多,无论从分布区块或者石油企业方面。这很重要,随后我们专门要谈。
农业巴西农业发达,有兴趣可以自行百度。单说农业条件这块,我真觉得上帝的确和巴西有点交情:
巴西
中国
美国
印度
俄罗斯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23
32
8
降雨量毫米/年
2、陷阱
回到开始那幅图,为什么巴西十年的辉煌到现在只留下一地鸡毛?
这个题目太大,我捡我能理解的说。
第一个问题:政府怎么花钱
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里走红的国家不少,其中就有巴西这样的大宗商品国家。那时我在北京,记得有能忽悠的投行还弄了一个大宗商品货币指数,一时间坚挺的雷亚尔,澳元,加元什么的漫天飞舞。
这时第一个问题来了:突然间有钱的政府会怎么花钱?
泥沙俱下的花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世界杯。这是史上最贵的一次世界杯,要比上届南非世界杯贵出去三倍不止,单是球场就新建了6个,改造了6个,世界第二贵的巴西利亚球场据说投资达到9亿美元,那可是45架歼十啊!
建设中的玛瑙斯球场
我曾经去过空旷的玛瑙斯球场,球场外面的停车场已经被驾校征用,无所事事的球场保安希望拿到几块钱买饮料后再带我们进去看看,球场里几个清洁工懒洋洋的整理着草坪。
与此同时,巴西20个枢纽机场里面有13个因没有改建而运力受限的情况突出;巴西全国汽车销售量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间翻了两番,但是硬化路面在公路网中的比例却只占到两成。
还有不计回报的花
比如教育。每年巴西把5.8%的GDP投向教育领域,同期日本是3.8%,智利是4.2%。
那么回报呢?经合组织做过一个调查,在65个目标国家里,巴西数学水平排名第57,科学和阅读排名第53。
就是在该花的地方总是差点火候
记不清楚是哪个经济学家说过了,一个经济体在上升周期提高多少人均资本存量,从根本上决定了这个经济体能走多远。我觉得这么说太拗口。我理解这就和内功一样道理。没有内功,你凌波微步就算再是美妙,也终究是花架子一副,不经折腾。
只是巴西在最阔绰的十年间,并没有把应有的资源和时间花到提高人均资本存量或者苦练内功上面。即使有所涉及,也因为投资效率低下而拉下亏空。
第二个问题:权力的天平
资源本身不是陷阱,挖坑的是人。逐步侵蚀权力天平的也不是资源财富,而是分配财富的人。这些资源背后的推手从三个地方悄然影响巴西的权力天平。
裙带政治有个人类学家提及过,人类社会可以按照高语境和低语境标准基本分做两类,巴西、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等作为“高语境”国家,特点之一就是“圈子”重要性要远远高于美国、德国等“低语境”国家。巴西年大选结束后,劳工党“圈子”内的盟友开价包括:民主运动党6个部长和央行行长,社会党3个以上部长外加1个国企总裁。而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带来的财富更加推动了这种裙带的发展和稳固。裙带政治忌讳公开透明,热衷台面下的利益传输,天然抗拒“外人”的知情和监督,由此导致各种政治小震不断,直到最近巴石油腐败大案的完爆。
选举规则资源经济对人心理的冲击和改变往往体现在对自身力量的推崇和对规则的漠视方面,说白了就是迷信胜者为王和赢者通吃。比如我们在西部片里面经常可以看到类似桥段。再比如巴西年总统选举,卢拉不仅出现在迪尔马的竞选广告中,还格外出台一部法律,禁止巴西说相声的拿竞选人“开涮”。明眼人都知道,这些竞选人里面哪个最经不起“涮”。规则制定者一旦同时成为竞赛参与者,所有的结果都将成为可操纵或者可粉饰的。
公众意识大量快速积累的财富可以被政府拿出部分来施惠于民,中下阶层尝到甜头以后,其公众意识将因此发生微妙变化:就这么大一块饼,切给公共服务多点还是社会福利多点呢?这里面就有“鱼”和“渔”的关系了。来巴西之前,我总觉得这是授予者的问题,授予者应该在我饿死之前授我以“鱼”,我养足精神后再授我以“渔”。来了巴西后我又觉得,这里面其实也有接受者的问题:相比于“渔”的漫长,还是“鱼”来得更加直白和实际。
这种公众意识的变化最终会传导到各个选举党:今天你到底用什么来换取我手中的选票?明天的承诺还是今天的饭票?
各个选举党为了竞选,往往需要做出迎合选民的调整,这种调整又不可避免地传导到具体政策的制定层面。
至此我们就算是完成了一个循环。
第三个问题:今天的故事
今天的巴西进口加出口占GDP比例在27%左右,全球平均水平是56%,巴西慢慢变成一个把自己关起来的国家:近年来巴西商品出口净额(出口减去进口)已经不足GDP的5%。
另一个证据是今年巴西各个行业规模的比例关系,排名最高的是银行金融业,四分之一左右,农业和矿业(不含油气)分别排第四和第五,加起来也不过15%。至于制造业,则是因为比例太低而被列入其他类别。
这也部分的解释了为什么目前大宗商品对巴西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更多体现在间接放大作用方面。
我始终认为生活是自己的,和他人无关。我也觉得总把巴西的今天推到大宗商品脑袋上有点不太厚道,至少不太认真。我只能尽量观察今天的巴西,哪怕只是以下的这些片段:
这是一个只有两亿人口,信用卡发行量却达到八亿张的国家。
这是一个总统有权随时更换央行行长和董事,实行有管理浮动汇率制的国家。(中文太长了是吗?英文叫dirtyfloat,可我总嫌这么说太直白。)
这是一个母性十足的国家,生怕自己的工业和就业被如狼似虎的外人褫夺,所以不惜对外高筑墙增加关税,对内广撒钱通过超低利率优惠贷款鼓励使用当地产品的国家。
如果我这么列举下去,你一定会把我所有的陈述当成是吐槽。这样不好,如果我的表达被认定成带有情绪化的色彩,那就在忽悠人的效果上面打了一个大大的对折。
所有我提到的这些,都是在为我的下一篇关于巴西政策的文章做准备。
我想告诉你我的预期:
巴西现在走在一条方向正确,前景模糊的道路上。这条道路上有两个挑战等着巴西,一个是巴西能不能足够的坚忍走下去,另一个是巴西有没有足够的运气走下去。
我由衷地相信后者,也就是运气在更多的时候要发挥更加关键作用。
写完这篇的时候里约的雨已经停了,天气凉爽,街面上的车很多,空气依然清新。我想起了一首关于姑娘的歌,很想唱给今晚的巴西:
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你带我走进你的花房/我无法逃脱花的迷香/我不知不觉忘记了方向……你要我留在这地方/你要我和它们一样/我看着你默默地说……
不能这样。
来源:去远航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