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西 >> 自然资源 >> 终于战术性感染新冠,为何巴西人民选了这样
据人民日报7月7日报道,日前,巴西总统博索纳罗(JairBolsonaro)在电视直播时,公开宣布确认其新冠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
7月7日,巴西总统博索纳罗通过电视直播公开宣布自己新冠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每个人都知道,新冠病毒早晚都会感染很大一部分人,我被检测出阳性了。”但在直播中,他却又把自己的口罩摘了下来。
博索纳罗数月以来一直极力对新冠疫情视而不见,他曾公开宣称,所谓新冠肺炎,不过就是一场“小流感”(littleflu),尽管巴西作为新冠疫情最晚爆发的国家之一,如今已后来居上,成为全球确诊和死亡人数第二的疫情大国。
巴西总统认为,面对病毒,什么都不做就是最好的做法。大家照常工作,照常学习,当病毒不存在就可以了。
一、经济停滞与矛盾交织滋生民粹土壤
经济萧条引发社会危机是民粹主义兴起的根本所在。近年来,巴西面临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形势恶化,经济发展停滞。其本身经济结构性问题就十分突出,如过度依赖能源产业,对教育、科技创新重视和投入不够,创新驱动能力不足。
虽为拉美第一大经济体,其经济政策却缺乏有效的制度框架,国家宏观政策缺乏稳定性,导致其经历了连续数年的经济负增长。赶超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更是其“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为巴西“雪上加霜”,直接造成政府债务水平升高、物价飞涨、汇率贬值、通货膨胀持续恶化、国际收支不平衡,引发国内经济危机。
巴西在面临严重经济危机的同时,还不得不应对由此引发的政治危机与社会危机。财政资金短缺使劳工党奉行的社会福利政策无法持续,尤其是推行养老金制度改革后,社会保障的覆盖面逐渐缩小。
巴西迈入中上等收入阶段之后,急于强调效率而忽视了对于社会公平的有效调节,劳动力市场波动不定,失业率不断攀升,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贫困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同时,巨大的居民收入差距也抑制了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导致消费需求无力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几近停滞,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淖。
由此,各领域社会矛盾陡然激增,原本就令人堪忧的公共治安环境进一步恶化,底层民众生活举步维艰。如此社会重压之下,难免滋生各种不满情绪,人们对自身遭遇不平等待遇的感受空前放大,在社会上引发阶层怨恨,民粹情绪潜滋暗长。
二、底层抗争与他国影响诱发民粹心理
民众的怨恨不满情绪是民粹主义兴起的导火线。面对国内政治动荡、经济萧条、社会治安持续恶化的状况,大多巴西民众不再信任曾经信誓旦旦的传统政党精英,他们厌倦传统政治的无关痛痒、反感传统政客的冠冕堂皇,厌倦政治精英的陈词滥调、反感政党间博弈的极尽能事,尤其痛恨政坛腐败。
人们迫切需要的不是传统政治的“修修补补”、治标不治本,而是打破传统,以求力挽狂澜;人们迫切需要的不是稳健持重的传统政治精英,而是一反传统、标新立异的强人领袖;人们迫切需要看到的不是种种党同伐异的政党之争,而是各种社会问题的现实改观;人们也不再相信传统政治精英们“空头支票”般的竞选承诺,而是寄希望于开出“苦口良药”的政坛新秀。现实的残酷、生活的艰辛已经让人们失去了等待渐进式变革“慢慢来”的耐心,而是急需要“立竿见影”式的社会变革。
纵观历史,经济低迷、社会动荡之时往往诱发民粹主义大行其道之势。不知路在何方的经济困境,不知心安何处的社会忧虑,使得巴西民众比任何时候更加求新求变。反传统、反主流、反精英,犹如“困兽”的巴西民众虽不明朗自己赞成什么,但很清楚自己反对什么。人们寄希望于一位“政坛新秀”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为巴西带来新变革、新气象。在一个急于求变、急于求稳的巴西,博索纳罗正中选民下怀,一路高歌猛进。
与此同时,他国民粹主义的外溢扩散亦不容忽视,互联网新媒体更是民粹主义兴起的助燃剂。回望近几年世界政治版图,新一轮民粹主义浪潮兴起,深刻影响着欧美拉政局和世界秩序。
当民粹主义遇上互联网时代,意味着该种思潮很容易从一国外溢扩散至他国。
一时间,反传统、反主流、反精英的民粹主义之风盛行,对传统政党失望、对政治精英反感的巴西民众亦受到其他各国民粹主义思潮的影响,将传统政治精英视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的“罪魁祸首”、民众生存举步维艰的始作俑者、“腐败”的代名词。
于是,这场充满民粹色彩的“大众反叛”,让政坛新秀在完美逆袭传统精英的同时,也成为民粹主义思潮在拉美的最新演绎。
三、政绩不佳与贪腐频曝激发民粹情绪高涨
对于以反对传统精英、反对既有体制、反对主流政治为主要特征的民粹主义,贪污腐败事件极易激发民粹情绪,是一触即发的“雷区”。近年来,巴西政坛一直笼罩在腐败丑闻的阴影下,连续三任总统都身陷其中。
腐败在加剧社会分化与动荡的同时,也给国家发展与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年,巴西检方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反腐调查“洗车行动”,调查波及主要政党,一时间腐败丑闻迭出,引发政坛地震。
在不断挑战“刑不上权贵”传统的同时,也一次又一次地戳中了巴西民众的痛点,加剧了人们对传统政治精英的不满。
正如市场研究机构IHSMarkit拉美风险首席分析师卡塞多所说:“尽管巴西摆脱了衰退,但即将卸任的政府不得人心,过去主流政党内部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为政治领域出现更为激进的势力提供了助力。”
面对胶着的大选,传统政党政绩平平,竞选主张不得民心,竞选纲领也是“新瓶装旧酒”,加上候选人临危受命、个性不足,政党频涉贪腐丑闻,无法满足选民的期待。“画饼充饥”的竞选宣言,“海市蜃楼”的竞选承诺,频发腐败丑闻的传统政坛彻底耗尽了巴西民众的信任,加上危机叠加,人心思变,大众反叛,极端情绪空前高涨,人们反传统、反主流、反精英,迫切期待一位经验丰富、极富魄力、清廉的、全新的强人领袖来改变巴西的现状,给巴西带来新面貌。而博索纳罗作为唯一一名没有受到腐败指控的候选人,主张严厉打击犯罪、肃清贪腐,以其清廉形象、铁腕政治和政坛局外人的身份深得民心。
四、反传统反主流反精英民粹策略成功逆袭
博索纳罗善用民粹式政治选举策略,提出“巴西高于一切,上帝高于一切”的竞选口号,主张推行养老金和税制改革、推行私有化、大力清除腐败、强化警察执法、严厉打击犯罪、改善社会治安、倡导传统价值观等,在号准巴西社会“脉搏”的同时,亦戳中了巴西人民的生存“痛点”,赢得大批选民支持。
与此同时,其对外政策强调“巴西优先”,反对外国资本控制本国能源供应和土地,与一贯宣称“美国优先”的特朗普遥相呼应,具有浓厚的民粹主义色彩。
博索纳罗高擎反传统、反主流、反精英的“政治正确性”,代表举步维艰的弱势民众,挑战传统、挑战权威、挑战精英,精心构建“人民”与“传统政治精英”的二元对立,不断强调现状的危机四伏,加深民众的忧虑不安,渲染激化民众对现实生存状况的不满并成功将其引向对传统政治精英的怨恨,最终以“人民的名义”誓言“改变巴西的命运”,堪称民粹主义在当代最为生动的剧本。
(保留所有权利,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制度开门”。资料来源:范丽丽林伯海:巴西大选的民粹色彩探析,上海党史与党建,年第3期)
制度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