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西 >> 人口种族 >> 错过ldquo三化rdquo的欠
在80年代错过工业化,90年代错过国际化,21世纪初又错过了现代化的欠发达地区,是否要重走“三化”的过程?如果不重走,选择的发展路径是什么?如何把传统农业与网络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如何将工业化、国际化和现代化内生在区域的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这是欠发达地区发展路径选择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前两年在苏北淮安车桥镇扶贫调查报告留下的问题。
本人于6月29日至7月1日随江苏省政府参事室赴沭阳县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沭阳的新农村建设、经济苗木和电商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沭阳近十年天翻地覆变化的现实命题和理论逻辑,对上述问题找到一些令人深思的答案。
01
一个命题
上世纪30年代,费孝通先生在苏州吴江县做了一次著名的乡村调查,写出引起社会学世纪争论的《江村经济》一书,其核心思想在于工业化是否可以内生于传统农业经济社会,大工业是否是以消灭小农经济作为发展前提。费孝通先生在他姐姐费大生的纺织厂中,看到了工业化与传统农业的有机结合,由此证明了全新的社会学命题。
费老对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圈地运动消灭小农经济,雇佣劳动强制传统农民转为雇佣工人的固有理论发起挑战,提出了全新理论框架,认为工业化可以从传统农业中有机产生,走出内生增长路径,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形成良好的社会生态,这一想法得到了他的导师马林洛夫斯基的高度赞扬,由此奠定了他在国际社会学领域独树一帜的地位。
今天如果费老还在世,再到沭阳,又会面临一个新的命题——传统农民和小农经济是否能内生在网络经济时代?答案是传统农业社会可以直接进入到后工业化的网络经济时代,传统农民可以通过手持手机这样的新农具,做直播式的新农活,成为网红式的新农民。
沭阳是江苏错过“三化”的最北部农村,也是江苏脱贫任务最繁重的地区,它是否可以摆脱从工业化到国际化再到现代化梯度发展路径依赖呢?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以中国传统农民的智慧与力量,通过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借助互联网+的模式,将传统农活和农具直接与现代国内外市场相结合,打造出后工业化时代的新农村。从现实来看,沭阳已经初步走出一条新路径。我们现在要回答的是:这条路径的前提条件是怎么?理论逻辑怎么解释?
02
两个变迁
从新制度经济学逻辑看,传统社会不可能自发地转化到后工业化时代,传统农民也不可能靠自身力量直接进入到现代社会。其中必然存在两个变迁:即林毅夫()提出来的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诱致性变迁是指一群人在响应由制度不均衡性引起的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自发性变迁。简单说就是世道变了,别人挣到钱,自己也就跟着挣了;而强制性变迁是由政府法令强制的变迁,就是政府有自己行为目标要求民众跟着政府的要求变化。
沭阳县如何从传统农业社会跨入到网络经济时代?如何从外生强人介入将农耕文明与网络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在政府强力推动下,借助当地人口、土地、环境和资源优势,发展观赏苗木与传统大农业,在互联网技术平台上将观赏苗木与农产品推向市场。早期进入市场的从业者,引发了制度的不均衡性,诱致在外打工人员回到沭阳,他们又将外部市场引入到沭阳,同时又将外部资源引入到沭阳,进一步加大了对沭阳产品的需求,引发平台的网络效应,最终使沭阳成为苏北第一大电商县。
这和拉坦()的研究正好相符,他认为制度变迁不仅是由舒尔茨和诺斯()讨论更为有效制度的绩效需求所引致的,而且也由于社会与经济行为以及组织与变迁的制度供给的结果。正如科学和技术知识进步会使技术变迁的供给曲线右移一样,社会科学知识与商业、法律和社会服务计划等方面的自身进步,也会使制度变迁的供给曲线右移,而且这些知识进步降低了制度创新成本。
我们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的是,为什么会在沭阳这样江苏最偏远的县市,和宿迁这一曾经是江苏经济最落后的地级市,实现传统农业与现代网络经济的有机结合。这要与沭阳出现的特殊人物,强制性变迁特殊历史人物这个变量联系在一起,很可惜在所有官方文件中并没有看到他的名字。同样地,京东公司在中国网络经济中具有的特殊地位,以及公司对于沭阳和宿迁特殊的私人感情,从而引发大规模定向专业化投资,政府有效地利用了这些资本,并将它转化为宿迁与沭阳最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基础,无意中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网络经济紧密结合,这种外生强制性变迁与内生诱致性变迁相结合,引发了宿迁和沭阳近10年大规模电商浪潮,也成为沭阳十年巨变的基础。
这一点林毅夫()的论证极为深刻,他认为自发诱致性制度变迁,不能满足一个社会中制度安排最优供给,政府干预可以补救制度供给不足。地方政府通过管理地区行为来完成这一过程。如果他们按照税收净收入,可以看成经济指标;政治支持,就可以当做晋升激励,以及其他管理效用函数来衡量。如果政府强制推行一种新制度安排的预期收益,只要大于管理的预期边际费用,就会有比较多的制度供给。由此进一步验证拉塔()讨论了经济和政治市场对于制度创新的潜在需求与供给,可以转化为制度组织与运行实际变迁作用,可以说沭阳的经验是对新制度经济学科层制和集体行为逻辑做了最有力的解读。
这也同样可以用来解读沭阳原先民风极其彪悍的地区,人们戏称的“三匹马”,即是下乡扫荡的马、省城要钱的马和和进京告状的马。说明他们存在着强烈希望改变自己现状的内在力量,而在新经济环境下将“三匹马”变成了“三张网”,下乡扫货的网,省城挣钱的网,全球供求的网。在乡下就把钱挣了,这也是多少城里人梦寐以求的生活,真正的后现代化生活。但是在现代网络经济时代,是不可能靠小农经济自循环而完成产业升级的,现代经济必须形成完整产业链。沭阳又是如何通过内外产业链实现产业升级和区域的协调发展呢?
03
内外产业链
我们知道仅仅靠上述两种变迁是不足以成为后现代化社会的,他缺乏最基本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现代网络经济时代,实现沭阳从江苏最落后的地区赶上苏北地区的平均水平,沭阳人均收入提高到接近1万元,达到了中等发达地区的下沿,必须有产业发展方向和自己的独有产业链。
在沭阳的产业发展中,实现内外双产业链,内生产业链依赖自己的资源优势,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与外部市场有效连接。外生产业链依赖国际型公司作为上游供应商,借助土地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强化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地位。
沭阳的内生产业链基本完整。据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沭阳有多万亩耕地,62万亩花木种植,占全省1/5,全国的1/20,而全县的户籍人口达万,是全国第2位,全省第一大人口县,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全部是平原河网地带,土地平整,水源充足,环境良好。近5年全县共投入农业重大项目91个,完成投资26亿元,新增花木种植面积15万亩联动温室,万平方米,花木产业已经形成苗木、干花、盆景、鲜花多肉和家庭园艺6大板块,从业人员达到30余万人,新品苗木等高附加值花卉种植面积占35%以上,销售额达余亿元。
而这个内生产业链,是以全县累计拥有4万余家农产品网店,12个淘宝镇。86个淘宝村,成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示范县,全国最大农产品淘宝集聚群,位居全国电商示范百强县第6名,江苏省电商十强县首位。我们调研的苏奥电商产业园,我们看到了沭阳电商的集成,这里聚集了多商家,每秒钟就有10多件的货品,通过沭阳的淘宝中心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发送。在今年疫情极其严峻的情况下,苏奥的出货量不减反增,全年预期达到4亿多件,过去很难想象偏僻小县城会成为中国重要的电商集散地。
我们考察沭阳外生产业链的样本不多。可以看出沭阳产业发展水平基本轮廓,包括产业最高水平、产业链特征和公司基本状况。沭阳作为工业化基础薄弱地区,经过近20年努力,也初步形成了自己工业基础和产业特点。在战略布局上工业化门类体现的比较清晰,其中瑞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精密元器件制造企业,在沭阳投资了4个公司,投入固定资产达亿元,作为华为、苹果和三星等国际著名电子产品品牌的上游供应商,已经形成了在光学微型元件方面,全球最主要的供应商。也是沭阳最重要的利税收入来源。
而与前者不同的是,沭阳正中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薄膜等相关产品,在规模和技术水平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与农业和食品高度相关的制造企业,同时也是沭阳利税大户。如果上述两个公司完成年纳税规模目标,将占全市税收收入的1/4左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沭阳的内生产业链保障了沭阳民众的富裕,是保基础的产业链;而外生产业链主要依赖于下游企业的品牌市场,其工业化水平大体达到工业2.5~3.0左右,是沭阳利税的主要来源。由于其严重依赖外部市场,链头在外,产业链不够完整,对沭阳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同时也存在内在风险。中国农村问题不仅仅是产业链问题,更大程度上是三农问题。沭阳又是如何守住农民、农田和农村这三个底线的?
04
三条底线
传统的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在后现代社会已经转换为农户、农品和农田,守住者三条底线是维持中国基本稳定基础,也是沭阳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发展的保障。保住传统农业基础农品供给,沭阳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既存在脱贫攻坚任务,又有产业升级与社会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如何守住这三条底线是当地政府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一条底线是农田。沭阳是万户籍人口的大县,守住万亩耕地,这是政府所面临的底线。作为全省较大面积的县,拥有平方公里,在平原地区保证了东西南北之间的距离,在一小时车程以内。而人均耕地面积也仅有一亩,尽管这比苏南地区人均要多,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人均耕地面积是相差甚远,作为传统农业大县要维持耕地规模,又要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要守住耕地的底线是非常不易的。
沭阳城市化发展具有了很强的前瞻性,有全国最大的县级市区,面积达到了85平方公里,集中居住人口已经达到71.72万,是全国建成区面积最大,集中人口最多的县城。同时建成了个美丽宜居乡村,实现了37,户农户住房改善,户4类群体的搬迁完成,实施重点建设47个重点项目,共计17,套建筑面积为万平方米,已经竣工18个项目,其余29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第二条底线是农户。调研第2天上午看到的陇集镇墩前新型社区和钱集镇新桥新型社区,农户支付4万余元可以住进多平方,两层有院落联排小别墅,配套设施齐全,在和黄家女主人(先生是当地村小学退休数学老师)简单交流,她的热情和对于现有生活的直观感受,体会到她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唯一遗憾就是自己儿女在青岛无锡工作,夫妻俩已年过7旬,长期家里没有年轻人。我知道应该是目前沭阳农户所能达到的最高标准,并非全县3万多户农民都能住上如此标准的住宅,但给了沭阳解决农户问题的基本目标和方向。
第3条底线就是农品。我们看到沭阳令人惊异的发展现状,县政府提供给我们的资料,说明沭阳已经实现了个一村一品一店的达标村,达标率已达到75.45%。但是在调研的全过程中,没有看到任何沭阳的农产品,这是最令我遗憾的事情。所以最后写一点担忧。
05
一点担忧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管仲“服帛降鲁梁”计谋一直为人们所称奇。像沭阳原先完全传统的农业社会,在转向后工业化社会的过程中,如何避免这一局面的重现,这是当地政府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守住18亿亩耕地底线的基本逻辑,而这些耕地必须是以农品表现出来,而非我们所表现的苗木,如何安排农产品生产与经济作物生产比例,将网络经济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如何解决高素质人口与低素质农民、基本粮田与经济作物、工业化与网络化以及城市化与乡村化矛盾与协调发展,这是沭阳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一直都必须面临的问题。
周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