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

秦巴胜地话学术,精彩纷呈展成果

发布时间:2021/6/20 19:00:26   点击数:
白癜风治疗方法最好 http://pf.39.net/bdfyy/
年4月9-10日,由陕西理工大学、米尼奥大学和澳门大学联合主办的“国际药用和食用植物会议暨第三届中国-葡语国家天然产物与生物多样性会议”在陕西汉中召开,此次大会有来自葡萄牙、奥地利、德国、意大利、希腊、巴西、加拿大、南非、印度、中国等20多个国家的余名同行参会。大会围绕“药用和食用植物天然产物与功能性食品”主题,展示和讨论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涉及生态学、分子生物学、民族药理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食品科学等众多学科。同时大会设中文专场即“秦巴中药材资源与产业发展论坛”,由陕西理工大学、汉中市人民政府、陕西医药控股集团联合举办,汉中市科协协办,为推动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论坛就秦巴地区生物资源、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药食同源产品开发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图1中央民族大学参会代表与会议联合主席张小莺教授(左三)、陈琛教授(右三)等合影

龙春林教授以国家民委民族生物学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中央民族大学)主任、民族医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央民族大学)副主任、“一带一路”及葡语系国家天然药物创新联盟副理事长等多重身份,带领研究生张瑞飞、程卓、李冰聪、路晓平同学一行参会。龙春林教授作为该国际会议特邀报告人(KeynoteSpeaker),作主题报告“NutraceuticalstudyonMaianthemumatropurpureum,awildmedicinalfoodplantinNorthwestYunnan,China”,介绍了云南西北部各民族传统食用的植物“高大鹿药”(也叫竹叶菜)Maianthemumatropurpureum(Franchet)LaFrankie。高大鹿药是高山地区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仅产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等海拔米以上的区域,食用部位是其嫩芽,每年的采收期只有一两个月。当地汉语名竹叶菜,藏语称nibai,独龙族称作dongka,在滇西北被各民族普遍认为是最美味、最有营养的野菜。龙春林教授从其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化学成分、抗氧化和抗炎等生物活性方面阐释了民间利用该植物的科学内涵,并得出高大鹿药可作为保健食品的结论。张瑞飞、程卓、李冰聪、路晓平四位同学分别就自己的课题研究进展向会议提交了英文摘要。

图2龙春林教授作大会报告

本次大会的特邀报告人还有来自国内外的16位专家,有JournalofEthnopharmacology主编,南非特什瓦内大学的AlvaroM.Viljoen教授;国际药用植物和天然产物学会(TheSocietyofMedicinalPlantsandNaturalProductResearch)前主席,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的AnnaRitaBilia教授;国际药用植物和天然产物学会主席,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JudithM.Rollinger教授;香港中医药研究学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的ClaraBik-SanLau教授;巴西化学学会主席,巴西圣保罗大学的NorbertoPeporineLopes教授等。专家们分别就自己的研究领域做了专业且具有前瞻性的报告。

图3(a,b)AlvaroM.Viljoen教授介绍药用植物质量控制分析技术

药用植物的真伪鉴别和质量控制是药用植物和天然产物研究的一大热点方向,快速、可靠、廉价、便捷的分析技术是众多学者共同的追求目标。AlvaroM.Viljoen教授报告了目前植物类药材及其加工产品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当下前沿的分析技术手段,并对未来将成像技术与同时量化代谢技术融合进行了展望与讨论。AlvaroM.Viljoen教授指出,当前普遍应用的薄层色谱(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L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近红外光谱、远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分析手段对于复杂基质的植物药类的鉴定大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并介绍了高光谱成像技术(Hyperspectralimaging)用于鉴别八角Illiciumverum和日本莽草Illiciumanisatum、粉防己Stephaniatetrandra和广防己Aristolochiafangchi的研究成果。

图4(a,b)NorbertoPeporineLopes教授分享次生代谢产物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药用植物药的活性成分大多是其所含的次生代谢物质,药材质量及有效性的基础是植物的次生代谢。植物、动物、微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响应产生了大量的次生代谢物质,现代分析技术包括GC-MS、LC-QTOF-MS、LC-IT-TOF-MS、MALDI-TOF、LC-TQD-MS等质谱技术的发展为分析这些次生代谢产物提供了巨大的便利。NorbertoPeporineLopes教授利用分子网络(GNPS平台),从巴西的菊科植物、青蛙、海洋微生物种鉴定了余个化合物,并从生理生态学(eco-physiology)的角度分享了次生代谢产物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活性的影响。此外,AnnaRitaBilia教授介绍了纳米制剂在增强药物稳定性、溶解性、生物利用度等方面的研究;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MatthiasFriedrichMelzig教授分享了细胞外泌体运载生物活性物质和miRNA的研究,并提出药用植物外泌体转载的miRNA可能是生物活性物质的一部分;JudithM.Rollinger教授介绍了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分析技术结合体外活性筛选确定有效活性物质的新方法;ClaraBik-SanLau教授分享了药用植物在癌症治疗方面的潜力和优势;陕西理工大学张小莺教授介绍了免疫分析法在药用植物分析技术上的巨大应用潜力和前景。

图5龙春林教授为同学们做现场点评

本次大会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内容丰富、精彩纷呈,让我们享受了一场学术盛宴。大会期间龙春林教授和陕西理工大学张小莺教授还现场为参会研究生们作了点评和分享,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还提高了同学们国际交流的能力。

更多精彩

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shirangr.com/lyjd/2372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