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西 >> 旅游景点 >> 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微专题1地理位置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
[考纲呈现]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见图例和注记。
[考纲解读]
1.识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半径。
2.掌握经纬线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
3.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两点的相对位置和距离。(重点)
4.理解并掌握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见图例和注记。(重点)
[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 地球仪与经纬网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
2.地球仪
(1)经线和纬线
经线
纬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在地球仪上,赤道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图示
起始线
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
赤道:与两极点距离相等的纬线
特点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是半圆形弧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与赤道长度基本相等)
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纬线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到两极缩成一点
作用
指示南北方向(有限方向,北极点是地球最北端的地点,南极点是地球最南端的地点)
指示东西方向(无限方向,只有比较才有东西之分)
(2)经度和纬度
经度
纬度
图示
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
分布规律
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愈大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
划分半球
20°W~0°~°E为东半球,°E~°~20°W为西半球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特殊经纬度(线)
①本初子午线为东西经分界线。
②°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重合
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②回归线是热带、温带界线,极圈是温带、寒带界线
[方法技巧] 根据自转方向判断经纬度,这种判断方法适用于极地投影图及其变式图。
(1)若图示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则为北半球俯视图,所示纬线为北纬(图1);若图示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所示纬线为南纬(图2)。
(2)若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则为东经,反之则为西经(图1所示既有东经又有西经,图2只有西经)。
3.经纬网的应用
(1)定“方向”
①俯视图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两点所在经线间的劣弧 段再按地球自转方向确定南北方向:参照极点判定,距南极点近在南,距 北极点近在北
②侧视图:未标明方向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
(2)定“距离”
①同一经线上的两点纬度差1°相距约km,如图中AB。
②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经度差1°相距约×cosφkm(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AC。
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判定球大圆上两点间的劣弧长度。
(3)定“范围”
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区域,纬度越高,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如下图中①②、③span=""④。
(4)定“对称点位置”
①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相反。如A(40°N,20°W)与B(40°S,20°W)。
②关于地轴对称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对,经度数之和为°;纬度相同,如A(40°N,20°W)与C(40°N,°E)。
③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对,经度数之和为°;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相反。如上图中A(40°N,20°W)与D(40°S,°E)。
(5)定“最短路线”:球面上两点,经过这两点的大圆上的劣弧即为最短路线。
[方法技巧] 定“最短路线”的方法
(1)若两地同在赤道上,则沿赤道走劣弧。
(2)若两地经度差为°,即位于同一经线圈,则沿经线圈走劣弧,如A到E,B到D,A到C。
(3)若两地在同一纬线上,但不在同一经线圈上,则先偏向极点,再偏离极点。
北半球纬线上的两点,从a到b的最短距离:先向东北,再向正东,然后向东南方向。(如图1所示)
南半球纬线上的两点,从a到b的最短距离:先向东南,再向正东,然后向东北方向。(如图2所示)
图1
图2
考向一 经线(度)和纬线(度)的判读
1.下图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千米。那么M地的纬度为( )
A.66°NB.67°NC.23°ND.24°N
解析 因N、M、P位于同一条经线上,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千米,因此两地纬度相差23°,又因N为北极点,则M地的纬度为67°N。
答案 B
(·厦门调研)下图为“经纬网图”,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第2题。
2.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 )
A.°E,60°SB.°E,60°N
C.°W,60°SD.°W,60°N
解析 根据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知,该图为北半球俯视图,图中经纬度间隔均为30度,故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E,60°N)。
答案 B
考向二 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最短航向
3.(·山东卷)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地层新老关系
地层代号
观测点坐标
新
↓
老
C
(31°38′13″N,°50′12″E)
(31°37′54″N,°50′59″E)
D
(31°38′10″N,°50′19″E)
(31°37′57″N,°50′52″E)
S
(31°38′05″N,°50′32″E)
(31°38′01″N,°50′43″E)
A.南北方向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D.东北—西南方向
解析 根据表格中观测点坐标,可以建立行进路线,大致为西北-东南走向。由材料可知,考察小组行进方向与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即可得出总体构造线方向为东北-西南方向。
答案 D
(·兰州月考)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图”,据图回答第4题。
4.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千米,则其最终位置( )
A.回到M点B.在M点正东方
C.在M点正西方D.在M点东南方
解析 地球上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所以纬度间隔相同的经线长度相等;地球上的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不同纬度,经度间隔相同的纬线长度不相等。在较高纬度向东千米跨过的经度范围大,所以最终回到M点的正东方。选B。
答案 B
考向三 利用经纬网确定距离
(·全国Ⅰ卷)甘德国际机场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下题。
5.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
A.53°NB.60°N
C.66.5°ND.40°N
解析 图中显示,甘德机场位于50°N纬线以南不远处,如果该飞机沿经线向北或者向南飞行,在1小时内飞过km,根据纬度相隔1°的经线长度约km,可推算飞机大致飞行了6个纬度,因此1小时后飞机所在纬度位置最北约为56°N,最南约为44°N。
答案 A
6.读“世界某区域地图”,据坐标判断,图中甲山脉的长度约为( )
A.千米B.0千米
C.千米D.0千米
解析 图中甲山脉的长度约等于经线上相隔10个纬度的长度,在同一经线上纬度相隔1°,实地距离约为千米,故甲山脉的长度约为10×千米=0千米。
答案 D
考点二 地图三要素
1.地图三要素
特别提醒 在进行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之间的换算时,应注意:
①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②一般情况下,图上距离的单位为“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是“千米”,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加五个“0”,厘米换算成千米时则要减五个“0”;③剖面图中,垂直比例尺与水平比例尺一般不同。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1)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所表示实际范围越大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小。
(2)图幅和经纬网格相同的情况下,相邻两条经线、纬线度数差值越小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大。
(3)同一个地理事物(如某个湖泊等)在图中显示得越小,则该图的比例尺越小。
(4)直接比较比例尺数值的大小,数值大的比例尺大。
考向一 地图上的方向
1.下图(a)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园景观指示牌,图(b)为校园图局部。指示牌在图(b)中的位置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从指示牌上的信息看,校训碑位于指示牌的正前方80m处,气象站位于指示牌右侧m处,老校门位于指示牌左侧m处,地理园位于指示牌前方m处,再结合图中的比例尺,即可推得指示牌位于图中②处。
答案 B
(·沈阳质检)读“两袖珍国(甲国为莱索托、乙国为安道尔)区域图”,回答第2题。
2.马塞卢位于安道尔的( )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
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解析 马塞卢在南半球,东经27°30′附近度,安道尔在北半球,东经1°30′附近,所以马塞卢位于安道尔的东南方。选项A正确。
答案 A
考向二 比例尺的应用
3.(·天津卷)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
A.变陡了B.变缓了
C.无变化D.无法判断
解析 为更直观地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绘制剖面图时,要适当放大垂直比例尺。由于图中垂直比例尺远大于水平比例尺,因此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比实际的火山坡度大,火山看起来变陡了。
答案 A
4.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解析 在地形剖面图中,水平比例尺与原地形图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能够表示出剖面线上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为依据。垂直比例尺越大,纵坐标越长,反映的起伏状况越明显。
答案 B
下图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读图,完成第5题。
5.若在该GIS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m、宽为m,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用1∶的比例输出,则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 )
A.A4纸(29.7cm×21cm)
B.B4纸(36.4cm×25.7cm)
C.A3纸(42cm×29.7cm)
D.B3纸(51.5cm×36.4cm)
解析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由题干可知,平面图所采用的比例尺表示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10m,故该学校局部用地的长和宽在图上的长度应分别为30cm和22cm,对比各选项即可判断出B选项符合要求。答案 B
微专题1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和评价
一、设问方式:
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高考中地理位置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地理位置特点”“描述地理位置状况”“简述地理位置特征”“从……方面归纳地理位置主要特征”等。正确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是解答地理位置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前提。
二、模板构建:
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自然地理位置
①经纬度位置:所处的特殊经纬度值或纬度带和热量带;所处的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②海陆位置:位于大陆内部还是沿岸(大陆东西岸或大洋东西岸)、岛屿、半岛、海岸线长短等。
③相对位置:位于某大洲或某大陆的方位,以及某某地形区的某某方位等。
(2)人文地理位置
①相邻位置:与某某国家(或行政区)接壤(或位于某某边疆),或相邻的某些特殊地点(如民族)。
②经济位置:所处(相邻)某经济区,其经济地位。
③交通位置:所处某某交通要道(枢纽)。
④政治位置:为某某中心(首都、省会)在地区处于某某地位。
三、评价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特点的优越性:?
①经纬度位置的优越性,如位于热带,热量条件充足;农业→农作物种类、生长期、作物熟制
②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如降水;临海,有利于发展海洋运输和渔业。
③相对位置的重要性,如邻国众多,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市场广阔等。?
④交通位置的重要性等。
据图简述乍得湖的地理位置特征。
①位于北半球低纬度、热带地区;②地处非洲中北部内陆;③周边有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四个国家。
阅读关于新西兰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牧业国家之一,畜牧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该国牧场辽阔,全国人均3.8公顷,目前有将近3/4的牧场以经营某一产品为主。该国政府不仅重视天然草场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还特别重视发展人工草场,人工草场面积已超过天然草场几倍。畜牧业是新西兰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畜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65%以上。
(1)简述新西兰的地理位置特征。
(2)根据材料推断该国南岛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第(1)题,从纬度位置、热量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方面说明新西兰的地理位置特征。第(2)题,根据该国地理位置,首先判断其气候类型,然后从大气环流和地形方面说明其成因。
(1)新西兰位于南半球、西半球,南温带;属于大洋洲,是太平洋西南部的岛国;与澳大利亚隔海相望。
(2)时间分布特点:全年降水均匀。成因:该岛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空间分布特点:西多东少。成因:受西风和地形影响,该岛西部为迎风地带,降水多;东部为背风地带,降水少。
阅读关于阿根廷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阿根廷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北热南冷,中部温和,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阿根廷素有“世界粮仓和肉库”之称,潘帕斯草原是世界著名牧区,畜牧业现代化程度高。阿根廷交通运输发达,以首都为中心形成了放射状的交通网络。
(1)简述阿根廷地理位置特征及其意义。
(2)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潘帕斯草原成为世界著名牧区的有利条件。
(3)位于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东临大西洋,但气候却十分干旱,试分析其原因。
]第(1)题,位置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三方面进行分析。意义主要表现为:纬度影响气候,进一步影响农业;临海,利于运输和资源开发;邻国较多,利于边境贸易。第(2)题,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人文条件主要从交通、市场、科技、机械化水平、管理等角度分析。第(3)题,首先明确巴塔哥尼亚高原水汽的来源及其所处的风带,然后其结合其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分析降水少的原因。
(1)位置: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西接安第斯山脉,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跨热带、亚热带、温带三带;西邻智利,北与玻利维亚、巴拉圭交界,东北与乌拉圭、巴西接壤。
意义:纬度跨度大,地表热量差异大,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与多国接壤,利于与邻国的交往与合作;海岸线长,利于海洋资源的开发与海洋运输;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成为南极科学考察休整和给养补充基地。(任答两点即可)
(2)自然方面:位于东部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降水适宜;土壤肥沃;牧草茂盛。(任答四点即可)
人文方面:畜牧业专业化、商品化程度高,经营规模大;草场管理现代化程度高,围栏放牧;重视牧业科学研究,培育优良畜种;有铁路与港口,交通条件便利,便于畜产品的运输;市场广阔,便于畜产品远销国外。(任答四点即可)
(3)地处西风带,西南紧靠安第斯山脉,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丰富水汽;部分越过安第斯山脉的气流,沿背风坡下沉,气温升高,难以形成降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弓箭型”的经济发展格局。据此回答问题。
(1)描述第一、二批开放城市的地理位置特点,并说明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
(2)简要说明在我国“弓箭型”经济发展格局中,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地理区位的重要性。
第(1)题,分析各个开放城市的位置,可知它们是港口城市且多为海港城市,交通(尤其是海运)发达。第(2)题,主要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枢纽位置,可结合海陆位置、河流等分析其交通位置的特点。
(1)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主导因素是交通。
(2)位于沿海经济带和长江流域经济带的交会处,有利于发挥对外联系便利、对内腹地广阔的区位优势,是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获取更多资源,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shirangr.com/lyjd/20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