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西 >> 国家气候 >> 揭开新疆通古斯巴西古城神秘面纱,见证唐代
龟兹,西域一个古代辉煌王国的名字。充满神秘,令人向往。这里遍布古代遗址,流传着一个有又一个传奇故事。这是一座经历战争烽火的城池,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见证着历史变迁。
真没想到,今年新疆新和县还原建设的通古斯巴西古城即将竣工,耗资五亿元的复古工程,这在新疆还是首次。尽管还没有看到通古斯巴西古城国家古遗址文化公园正式落成,但还是目睹了唐安西都护府文旅产业园,在新和县将要竣工的场面。
这座复原的唐代安西都护府——通古斯巴西古城,位于新和县城新华南路,总共占地亩,总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为什么要复原这样一座历史古城呢?到底又有什么价值意义呢?这件新疆的大事,大家还是听我慢慢叙述前因后果。
01、从一位北大教授考古说起
陈凌,北大文博学院教授、中国资深考古专家和学者。他参加过国内很多古遗址及年新疆吐鲁番吐峪沟遗址考古发掘,年首次参与南疆龟兹地区的土古遗址考古发掘。
年8月4日至5日,我作为媒体记者在通古斯巴西古城考古发掘现场,跟随陈凌教授亲身经历了土遗址考古发掘过程,并针对这座军事城池存在的年代等谜团进行全程的了解和揭秘。
今年4月2日,当我再次来到新和县时,却意外得知通古斯巴西古城复原建设工程即将完工的消息,说实话内心非常激动。当天吃完晚饭,我就孤身一人前往复原建设中的通古斯巴西古城,热切地目睹这座唐代的重要军事城池。
陈凌曾告诉我说,从年开始,因受国家文物局的委托,他就着手对新和县通古斯巴西古城考古发掘工作做准备。当时以他的看法,这是一条艰难的考古之旅,也是一条铭刻历史的生命之旅。
关于恢复古城原貌,陈凌说,他在古城里面做过一个科学勘探,发现地表下面有超过4.5至5米之间的文化堆积层,大体可以确定城内的道路走向(主干道是南北大道),有哪几个建筑区域,从开挖的探沟可以看出古城建筑奇特,城池的重要部分应该集中在北瓮城门东部,那是整座城池的制高点。
漫步于古城内的红柳丛之间,不难想象,这座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军事城池,厮杀的将士、贸易的商旅、过往的僧侣、他们都曾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历史背影和足迹。
千年时光,曾经繁华似锦的通古斯巴西,它与周围的汉唐古城,戍堡和烽燧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龟兹地区自汉至唐的屯田、屯兵和护卫龟兹中心地域的军事中心,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
随着考古发掘不断深入,陈凌对还原古城历史原貌充满信心,他认为打造国家级的古遗址文化公园,将成为自古以来中央统治西域的重要历史见证,更是维护新疆和谐稳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穿越时光隧道,在狼烟四起的龟兹古国大地上,诸多的城池构筑了唐代安西都护府军事防御体系。作为安西都护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古斯巴西古城,以其军事地位的重要性,成为唐代中央军事驻军西域的主要城池之一。
静静地伫立于土筑的城墙上,透过这座沧桑厚重的城池,仿佛听到冲锋的号角、战马的嘶鸣、将士们的厮杀声,铺天盖地的刀光剑影让生命颤抖和哭泣,也让苍天大地战栗。唐代历任安西都护为维护西域边疆稳定,抛头颅洒鲜血,用生命捍卫着中央集权制的统一。
如今,位于新和县巴格托克拉克乡境内的通古斯巴西古城遗址,坐落在渭干河古河道,占地近6万平方米,周围是荒滩和农田,城内红柳、骆驼刺、铃铛刺、野生黑枸杞等植物杂乱丛生,四周的城墙严重坍塌,但这也是阿克苏地区境内至今保留完整的古遗址之一。
02、唐安西大都护府考古意义
年初夏,陈凌教授带领北大文博学院学生开始对新和县通古斯巴西古城进行考古试掘。他说,唐安西大都护府考古项目是国家文物局制定的近期计划,主要对唐代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范围内的古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也是在新疆考古历史上具有新的里程碑。
说起考古发掘的意义,陈凌说国家通过考古发掘能更有力地来证明,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旨在研究唐朝中央政府设立的安西大都护府及其整套管理和防御体系究竟如何构成等一系列问题,理清安西大都护府相关军政建置体系。
相对而言,陈凌认为这次土遗址的考古发掘比起古墓考古发掘更困难更复杂更系统。因为新疆的古城遗址绝大部分都是土遗址,如果不经过系统的考古发掘来论证,单从表层上是很难看出遗址的年代和历史变迁,只有通过系统的考古发掘,才能从实物上的设施来证明中央在西域建立的有效管理,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体系和功能。
陈凌从考古意义上解释,发掘就是要从考古的角度,进一步考证中央对新疆的管理,古代时期的西域在中央统治下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发挥的重要作用;如今保留下来的文献提供的是文字资料,而考古提供的是实物证据,应该说是超越文献之上的佐证,考古的意义更重要更重大。
作为国家级文保单位,通古斯巴西古城考古发掘项目计划五年,从年开始至年结束。谈到考古项目的艰难,陈凌曾感触地说:“第一年试掘前期,我们做了近两年的准备工作,每年要进行考察和测量,然后确定下来每一步的考古发掘工作,毕竟土遗址的发掘比较复杂,从方式、技术、工具及材料上的要求也不同;五年时间的发掘,不仅会给我们积累一些宝贵的经验,更会推动新疆考古历史的进程。”
目睹着眼前这座西域曾经叱咤风云的军事城池,依然遮掩不住当年战争时期力挽狂澜的地理优势。站在残垣断壁的土城墙上,陈凌由衷地发出感慨:“尽管此次考古发掘很艰难,但通过五年的努力,或者更长一点时间,我们会一点一点将通古斯巴西古城恢复原来的建筑模式,逐步揭开这座古代军事城池的神秘面纱,向世人宣告中国自古以来统治新疆及发展的重要历史意义。”
近年来,新和县坚持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推动全县各项事业的“根”和“魂”,牢固树立“文化立县”理念,以汉唐文化为依托,全力建设“汉西域都护府文化园、唐安西大都护府文化园”两处城市文化地标,着力将新和县打造成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示范基地、青少年研学基地、新疆‘四史’宣传教育基地、中华文化传承基地、汉唐文化体验基地”于一体的历史记忆名城。
03、通古斯巴西古城早于唐代
年8月4日,我正跟着陈凌在通古斯巴西古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突然他感到刮土的手铲触摸到坚硬的东西,心里顿时惊喜万分。当轻轻刮去覆盖的土层,几块黄色的地板砖印入眼睑,经过仔细的辨认和研究,陈凌确定这是魏晋时期的地板砖。
为什么会在唐代古城出现魏晋时期的遗物?难道唐代古城与魏晋时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史料记载,高宗显庆三年五月,在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乱、西域形势有所稳定之后,唐安西都护府从高昌(今吐鲁番)交河故城迁至龟兹。其后,由于吐蕃对西域地区的侵扰,唐曾一度拔弃四镇(碎叶、龟兹、于阗、疏勒)。武则天长寿元年,王孝杰率唐军收复四镇,以汉兵3万驻守,此后,安西都护府才在龟兹得以稳固。
今天,我们从史料中难以查阅到安西都护府在龟兹地区设置的驻守府衙,有的专家认为通古斯巴西古城是安西都护府衙,还有的专家认为新和县和沙雅县的玉奇喀特古城是安西都护府衙,这些争议暂且不提,毕竟都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
陈凌说,究竟唐安西都护府衙设在哪座城池,我们目前都不敢妄下结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龟兹地区遍布众多的城址都属于唐安西大都护府的组成部分,根据地理位置构筑成唐安西大都护府的军事防御体系。就像古城的建筑年代也有不同的看法,大都认为是唐代,但不能这么简单的认为,我们就要从考古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年和年考古中,陈凌就发掘出很多陶片,还有铜饰品、玻璃器皿、汉代的五铢钱、唐代的钱币等。因此,他初步推测通古斯巴西古城的建造要比唐代更早,大概在魏晋时期。因为从发掘的实际情况来看,各土层的颜色不同,还有土层中的包含物年代也不同,可以看出这座古城是经过多次改造重复利用,就是再改造再利用,由此说明,通古斯巴西古城的历史比唐代更久远。
如果从出土的文物来判断,似乎说服力比较单薄,结合近两年多的考古发掘结果,陈凌分析,从北瓮城东部来看,紧靠城墙北部都是建造的房屋,由于不同层次的积累,古城多次的使用,发掘到第二层大概已是魏晋时期的房屋;其次发掘的这段城墙,属多次改造现象,正印证了“时代长、多次维修”。
这种现象,经过发掘验证后,陈凌心里比较清楚。再者就是出土的地砖,长宽33厘米,厚度6厘米,颜色属于黄色,这是魏晋时期多用于建筑方面的地砖,唐代的地砖颜色、大小等就不相同于魏晋时期。
另外,整个通古斯巴西古城是建筑在渭干河古河道之上,土层下面发掘有大量的河沙堆积,所以积累这几个方面的经验,陈凌断定古城的年代比唐代要早。
04、文物佐证东西文化的融合
当时,我在考古发掘现场看到,陈凌教授带领学生们顶着炎日和高温,有的拿着手铲小心翼翼地刮去一层又一层的覆盖的沙土,有的拿着仪器在精确地测量坐标和方位。他们每刮去一层土层,都会发现陶片或兽骨,还有不同色彩的玻璃碎片,每发现一件文物,考古人员的脸上都会闪现惊喜的表情。
陈凌曾指着刚刚发掘出的两块玻璃碎片告诉我:“这两片玻璃差不多和地砖在同一个红烧土层,理应属于魏晋时期的遗物,颜色、质地等都有着明显的东西文化结合特征,至于陶片及修复的陶器,也有汉唐时期的风格,不过还是要通过测试才能推断出具体的年代。”
在考古发掘的5年时间里,陈凌带领考古队伍只是在古城发掘出一些陶片、铜器饰件、玻璃、炭精碎片、兽骨、钱币等文物,这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考古价值。文物检测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每一件文物,或者每个时代的文物,它们的配比成分不一样,所以要经过产地分析、产品分析等不同的检测,才会得出最终的结论。
后来,这些文物经过检测之后,古城的年代要早于现在的说法。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说明中原文化一直都在影响着西域文化,出土的各类文物就是东西文化融合的见证,古丝绸之路就印证了这一切,所以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时至今天,新和县复原的通古斯巴西古城,再现了新疆历史的辉煌时期。真正向世人再一次证明:新疆的历史不但是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文化不但是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shirangr.com/gjqh/22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