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

初一月考七年级地理上册一次月考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1/4/13 22:46:50   点击数:

点击上方“初中帮学”后台回复,领取中高考压轴题提分礼包点击菜单栏,查看中考作文和真题临近月考,不少同学都在抱怨要背记的知识点实在太多了,复习时间不够用,担心新学期第一次月考成绩不理想。不用怕,今天小帮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地理上册一次月考知识点汇总,记得收藏背诵呦!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千米。

2、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仪(注意:地球仪是正球体)

①地球仪: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②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

③赤道: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的圆圈叫赤道。

(2)经线和经度

①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指示南北方向。经线也称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0度经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②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

③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④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E)

20°W以东到°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E)

(3)纬线和纬度

①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③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定为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S”表示。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④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4)经纬网

经纬网: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点都可用经度和纬度表示。我国的首都北京大致位于°E,40°N上。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自转方向和周期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24小时(一天)。在北极上空,我们看到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我们看到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差;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一天气温的变化。

昼夜更替

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的自转运动且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时间的差异

地球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是15°;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国际上规定,经度每隔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0°经线所在地区为中时区。

°经线所在时区为东西十二区,由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并而成。

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原则上是°经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退

一天,相反则要进一天。

区时: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

(2)地球的公转

①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着太阳不停的旋转。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约天(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地轴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明显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影子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五带和二分二至日。

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极昼,南极圈极夜。

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冬至:12月22目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极夜,南极圈极昼。

注意: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同时该半球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

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北回归线是23.5°N,南回归线是23.5°S,北极圈是66.5°N,南极圈是66.5°S。

五带的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寒带:地面获得的热量少,阳光斜射,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

温带:阳光斜射,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热带:地面获得的热量多,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1)地图基本要素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②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中国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世界地图)

(2)判定方向:

①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时)

②指向标箭头的方向为正北方,其他的方向再按已经定好了的北方来判定。

③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的基本概念

(1)绝对高度(海拔):地球表面某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用来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

2、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一般以“米”为单位;

(2)同图等距:同一地图,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等高距)相等,取整数;

(3)闭合曲线: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但是受图幅限制不一定完全呈现出来;

(4)不交不叠: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是陡崖除外;

(5)密陡疏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3、等高线的基本形态

地形

高原

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海拔

~米

不定

起伏形态

面积较大

外周较陡

内部平缓

山高谷深

坡度较陡

起伏较大

坡度较缓

地形起伏

平坦宽广

起伏很小

边缘陡峻

内部平缓

等高线

内疏外密

内大外小

相对高度大,密集

相对高度小,稀疏

稀疏

内疏外密

内小外大

5、地形剖面图: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注意:

(1)地形图用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渐变表示陆地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

(2)山:中间高,四周低,山峰在地图上一般用“△”表示;

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

陡崖:等高线重合在一起;

陡坡:等高线密集;

缓坡:等高线稀疏;

山脊: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

山谷: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易形成河流。

6、分层设色地图:在不同等高线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制成,可直观判读地势起伏。

(1)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平原海拔越低,颜色越深;

(2)丘陵、高原、山地一般用黄褐色表示,海拔越高,颜色越深;

(3)海洋、湖泊一般用蓝色表示,水越深,颜色越深;

(4)积雪、冰川一般用白色表示。

总结:地形图的观察方法:①高凸山谷,低凸山脊;②河流只能在山谷中流;③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爬坡费力;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平缓,爬坡省力。

7、等高线的实际运用:

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平均海拔每增加米,温度降低0.6°C。

水库坝址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

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尽量避免跨越多条等高线。

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

8、本章世界之最

(1)世界最大的平原一一亚马孙平原(南美洲)

(2)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

(3)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

(4)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南美洲)

湘教版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1、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文献是《易经·系辞》。

2、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地理学》专著的作者是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

3、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4、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气候炎热、风沙多。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1、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地图家族的新成员是电子地图。

2、地图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方向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共八个方向。

4、地图上的方向:

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向,经线指示直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指南针定向;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太阳和手表定向。

6、比例尺:就是图上距高与实际距高之比。公式:比例尺=图上距高/实际距高

①比例只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现有1:00和1:两个比例尺,较大比例尺是1:,较小比例尺是1:。

②所画地图范围越大(如中国地图),内容就越简略,选用比例尺越小。

②所画地图范围越小(如北京地图),内容就越详细,选用比例尺越大。

④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注意:比例尺的大小比较要将比例尺化成统一表示形式,再比较。另注意单位换算,1km=cm。

7、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说明地理事物的名称和数字。

8、识记课本P10的图例表。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国)的麦哲伦,他的船队环球航行成功,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

②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

③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经线与纬线

①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赤道,赤道也叫0°纬线。

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项目

经线

纬线

形状

半圆(弧形)

长度

相等

从赤道向两极缩短,直到缩为两个点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3.经度与纬度

项目

经度

纬度

零度线的确定

本初子午线(0°经线)

赤道(0°纬线)

度数划分

向东西各分作°

向南北各分作90°

表示方法

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以西称西经,用“w”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以南称南纬,用”S”

度数的变化

由0°经线向东西逐渐增大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

半球界线

由0°经线向东西逐渐增大

赤道(划分成南北半球)

4、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0°纬线-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或纬度字母是N的在北半球,纬度字母是S的在南半球。

5、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E。

东西半球划分记忆技巧:

①记住东半球范围为0°~20°W和0°~°E两个范围,若不在此范围则为西半球。

②双十法:画出经度分布后找到20°W和°E,再将要判断的经度对应到下图落在哪个半球就是哪个半球。

注意:涉及到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的题目就画图表示。

6、球体上的网格叫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7、确定经纬度技巧:在经纬网中找到方向,用箭头标出该点所在经度和纬度度数递增的方向,向哪个方向增就是哪个方向的经(向东增为东经,向西增为西经),哪个方向的纬(向南增为南纬,向北增为北纬)。

8、高中低纬度范围划分:0°-30°为低纬度(气温高);30°-60°为中纬度(一年中有明显的四季变化);60°-90°为高纬度(气温低)。

9、地球的自转: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周期——一天(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差、日月星辰的的东升西落。

10、地球的公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周期——一年(天),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变化、五带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1、全球的海洋面积占71%,陆地占29%,所以人们常用“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粗略说明海陆面积的比例。

2、有人把地球称为“水球”,其依据是什么?

海洋面积占全球的71%。

3、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哪个面积大?海洋

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哪个面积大?海洋

4、①从海陆分布看,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②世界海陆分布根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

5、概念:

大陆指面租广大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大洲是大陆和岛屿的合称。

6、七大洲:

①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②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

③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7、四大洋:

①世界上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

②最浅、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③第二大洋是大西洋,呈“S”形;

④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8、大洲之间的界线:

①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

③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④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9、看图填空:(填写代号及名称)

①赤道穿过的洲有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②赤道穿过哪些洲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大陆

③太平洋沿岸的洲有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大西洋沿岸的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④南极洲被哪些大洋包围?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⑤主要位于西半球的洲有北美洲、南美洲,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欧洲。

(点击搜索框查看对应内容)

END

文章转自网络;仅供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初一月考知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shirangr.com/dxdm/2256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